国庆前夕,医疗服务板块终于在2024年获得一次回弹。
9月30日,眼科民营医院领头,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多家股价拉升近20%;“牙茅”通策医疗涨幅达10%。
2024年对众多民营医院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一方面民众的消费意愿尚在恢复当中,今年上半年,从事消费医疗的各家民营医院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爱尔眼科、何氏眼科、通策医疗等营收和净利润均增长不足,甚至很多头部公司净利润下滑明显。即使股价有这一波上涨,大部分也仅是回到了2024年年初的水平。
另一方面,今年年初开始医保部门突然收紧,今年医保飞检的强度远大于往年,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一视同仁,频繁的检查必然也影响到民营医院的业务。
不过,这也并不意味着民营医院走到了死胡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上半年,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271元,增长4.2%,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9.3%。虽然增幅不如去年,但整体处于稳中向好的趋势。多重压力下,眼科、口腔民营医院能够稳住一定增长已经不易。
今年上半年,龙头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均保证了营收、净利双增长。现下,民营专科医院们只要稳住,就是最好的消息。
挑战大于机遇
我国的医疗系统中,民营医院一直作为满足公立医院之外医疗服务需求存在。这些年,鼓励社会办医的政策大方向下,涌现了很多眼科、口腔科、妇产科、肿瘤科等专科民营医院。其中,眼科和口腔科,全国民营专科医院的体量十分突出,数量已远超过公立专科医院。
其中专业的眼科医院这几年得到较大的发展机遇。互联网的普及、现代人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我国近视人群数量不断增加,催生了近视经济的发展,民营眼科医院得以蓬勃生长。2009年至2023年,爱尔眼科营收和净利的复合增长率处在29%左右的高水平。
金眼科这个赛道已经跑进了不少玩家,2016至2022年,国内民营眼科专科医院数量已从近500家增长至近1400家。尤其去年消费走弱,民营眼科医院还遭遇人工晶体集采后,眼科手术的利润空间被挤压。眼科专科医院们的经营面临很大考验。
近几年,众多眼科医院开始向更广阔市场扩张。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等纷纷启动了大幅的扩张计划。今年5月、7月,爱尔眼科宣布耗资22亿元收购虎门爱尔、运城爱尔、重庆眼视光等共87家眼科医疗机构的股权,其中大都是地市级、县级医院,亦或是三四线城市的眼科医院。截至今年6月底,爱尔眼科境内医院311家,门诊部202家。
医疗尽管是一对一个性化的专业服务,但连锁医疗机构在人才储备、设备药品采买、品牌等方面是具备一定规模效应的。然而大举并购也给这些上市公司积累了很高的商誉风险。截至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商誉已达到77.49亿元,占净资产的38%。扩张能给眼科医院实际带来的成长空间还待考量。
大举扩张的同时,民营医院的运营管理上的陈年痼疾也常常受到诟病。截至今年10月,爱尔眼科旗下医院共遭到140余条行政处罚,涉及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商业贿赂、无证执业、违反广告法宣传等行为。
市场有限的情况下,资源和优势将更容易向龙头集聚。这不止体现在正在大举并购中的眼科,牙科等同属消费医疗类也都如此。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口腔医疗服务机构净增长5059家,同比降32.53%。中小型民营医疗机构被并入更大的医疗集团会是明显趋势,行业将向更高处整合。
谁来补足?
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已近6亿,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高达52.7%,国内屈光手术量约为每年200万例左右。“有巨大的市场开掘空间”,是爱尔眼科们被看好的一大原因。直至今日,爱尔眼科、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等仍以屈光、视光两项业务为最主要的收入支柱。
但近视手术并非刚需。从各家价格来看,虽然眼科医院面临很大竞争,但是手术价格没有明显下滑。消费降级下,人们更倾向选择配个眼镜解决。
白内障等老年眼科疾病也是眼科的重点科室。中国是全球白内障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但每年白内障手术治疗量仅400万例左右。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白内障业务增速较慢,收入占比均有所提升。光正眼科白内障业务营收占比已接近屈光项目,达到28%。
国内消费遇冷的同时,爱尔眼科已经将目光投向海外。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在境外地区实现营收13.02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欧洲区域实现收入10.17亿元,同比增长16%,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6%。今年6月,爱尔眼科还宣布其欧洲分部Clínica Baviera收购英国Optimax集团100%股权,以此获得该集团旗下19家医疗机构。
目前,爱尔眼科已在香港、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区建起了海外眼科机构。直至今年上半年,爱尔眼科海外布局已有140家眼科中心及诊所,可以为其带去一定的业务增量。
撰稿丨杨曦霞
编辑丨江芸 贾亭
运营|韩瑾睿
插图|视觉中国
声明:健识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