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道》第13章:为什么从“奇石形式”开始?10

石道聊文化 2024-08-22 10:19:31

第三节 为了挣脱石界“平均美”的桎梏

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观赏石”的“产业化”逐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众所周知,在现代社会里,其时代精神与特征,即现代性是在“工业化推动下发生全面变革而形成的一种属性,这种属性是各发达国家在技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大致可以概括为:(1)民主化;(2)法制化;(3)工业化;(4)都市化;(5)均富化;(6)福利化;(7)社会阶层流动化;(8)宗教世俗化;(9)教育普及化;(10)知识科学化;(11)信息传播化;(12)人口控制化,等等”⑥。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在给人类的日常生活予以方便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带来了复杂的影响。

一些专家,他们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们认为,启蒙借助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自然实施的暴虐统治转化为对人类自身的暴虐统治,利润至上原则和商品拜物教摧毁了人的灵性和形而上的欲求,思想和语言的领域正遭受着全面的“物化”。于是,人类对极富个性化创造的艺术品进行了大规模复制,并使之成为了一种“文化产业”。

在这样背景下,全国几个比较重要的奇石产地,都陆续出现了规模不等的观赏石“文化产业”。在灵璧石产地,出现了很多惟妙惟肖的人为加工的像形观赏石,比如人为加工的十二生肖石等动物形状的观赏石,比如人为加工的“砚山”式样的山峰观赏石,比如人为加工的“瘦、皱、漏、透”式样的观赏石,等等;在太湖石产地,出现了众多的人为加工“孔、洞”的观赏石等;在黄河石产地,在长江石产地,出现了众多的经过整体切割后,再打磨、抛光的观赏石。比如2020首届“女娲奖”(画面石)——中国·成都(9.19-9.29.)的获奖奇石——清江石《千里江山图》(见图13-5),有一定玩

图13-5《千里江山图》清江石 选图自“今日头条”

石经验的人,他们一看即知,该石即属于被整体切割后,再打磨、抛光的观赏石。

为什么很多被整体切割后,再打磨、抛光的观赏石,比如清江石《千里江山图》,它们能够在国家级别的石展上堂而皇之地获奖呢?

显然,这和中国观赏石协会颁布的《观赏石鉴评》有关联。在该鉴评中,关于“色质石”的鉴评指标要求是,比如在形态上:石体端庄、完整、整体感强。这个要求在100分占了15分,即15%。请问:那些天然的水冲石,它们如何能够达到“石体端庄、完整、整体感强”呢?比如在质地上:石体致密、温润,石肤细腻,表面光洁、无瑕疵。这个要求在100分占了20分,即20%。请问:那些天然的水冲石,它们如何能够达到“表面光洁、无瑕疵”呢?比如在色泽上:色彩靓丽,光泽感强,协调性好;颜色单一者应均匀、典雅。这个要求在100分也占了20分,即20%。请问:那些天然的水冲石,它们如何能够达到“色彩靓丽,光泽感强,协调性好”呢?“颜色单一者”,又怎样才能达到“均匀、典雅”呢?比如在纹理上:纹理别致、清晰、自然。这个要求在100分占了5分,即5%。请问:那些天然的水冲石,它们如何能够达到“纹理别致、清晰、自然”呢?

于是,一些经营石头生意的个体,他们按照中国观赏石协会颁布的《观赏石鉴评》要求,借助蕴含当代科技成果的工具,比如切割机、打磨机、抛光机、大脑、大数据等,对一些没有什么价值的石头进行切割、打磨、抛光,使之成为有观赏价值的石头工艺品。随着这样的观赏石在国家级别的石展上获奖的越来越多,比如清江石《千里江山图》,需求它们的玩石人也就越来越多,那些加工观赏石的作坊也就随之越来越多,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有的甚至成为当地的小企业。

由此可见,这样的人为加工的观赏石,它们反映的是一种美的平均值文化。如此,这样的人为加工的观赏石,它们充斥在日常生活中,以及各级别的石展上,玩石人也已经习以为常了,久而久之,就让他们产生了审美疲劳,扼杀了他们对奇石的审美感悟力。也就是说,玩石人对奇石反而视而不见,变得麻木、迟钝了。

《石道》(1-4卷)164

0 阅读:19

石道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