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由鲜卑慕容氏所建的四个“燕国”之一,为慕容德(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 ,后燕武成帝慕容垂之弟)在公元398年创立,以山东为核心统治区域,都城设于“广固”(广固城旧址在现青州市),公元410年被东晋刘裕率军攻灭。
虽然存在时间相对短暂,但南燕政权仍在山东大地上留下过不少痕迹。除了青州的广固城旧址之外,莱州历史上有名的古迹——“燕台”据说也与南燕有渊源。
对此,《明一统志》记载道:“燕台,在(莱州)府治东北二里,慕容德以东莱掖城为青州治,因筑此台。”也就是说,慕容德将广固城定为国都之后,青州的治所便一度迁徙到了东莱郡的掖县。“燕台”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
经过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至明代时,这座“燕台”已经荒废,但台址仍清晰可辨。莱州历史名人毛纪就曾对此有一段比较详细的描述称:“东莱郡城之艮域,仅里许有故台焉,实当教场公署之后,岿然数仞,日就荒颓。过而睥睨,莫有问之者。考之郡志,为南燕慕容氏所筑,号为‘燕台’。”(注:除南燕修筑之外,毛纪还列举了其他一些说法,比如秦汉间占气候仙者修筑,以及明初备倭的望海墩,旧时莱州当地也将这座台称作“望海(台)”。)
至嘉靖年间,巡察海道山东副使冯时雍相中此处,在台基旧址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取名曰“海山亭”。毛纪为此专门撰写了一篇《海山亭记》,上面提到的对燕台的描述,即出自该文。
由于建造在燕台之上,再加上有名人加成,海山亭很快就成为当地的一处名胜。等到万历年间莱州府修撰府志时,“海山亭”便被专门收录到“宫室”章节中:“海山亭,在府城东北燕台上,嘉靖五年,副使冯时雍建,大学士毛纪记。”
然而风云变幻,数十年后的崇祯时期,登莱之乱爆发,孔有德叛军围攻莱州城,昔日的名胜海山亭也不幸变成了战场。
海山亭地处莱州城郭之外,因此很快落入叛军之手。根据清代掖县文士毛霦在《平叛记》中的记载,崇祯五年三月二十三日,叛军开始在海山亭上架设红夷大炮(登莱巡抚孙元化在登州制造大量火器,登州陷落后,这些火器也落入叛军之手)对莱州城东北角楼轰击(海山亭位置较高,距离地面约三丈)。此后几日,来自海山亭的炮击不断,“城堞塌崩,守垛人死亡相继”,给城内造成了不少伤亡。
为了压制叛军的炮火,莱州守军采用了“对轰”策略。据说当时还出现过一件奇事:守军发出的弹丸正好落到了海上亭叛军一门大炮的炮口里,将之堵得严严实实。
在守军的英勇抵抗下,叛军最终也未能攻入莱州城内。后来,前来救援明军主力在沙河等地接连击败叛军,莱州城解围。
不过,城内虽然守住,但城外的海山亭却在这场战火中被毁。清代《掖县志》明确记载道:“海山亭,明季兵燹拆毁。”在康熙年间,当地曾重新了一座亭台,取名为“大观亭”。而这座重建的亭子也没有保存下来,到清代中后期就已经荒废。如今的人们,只能通过县志中的“燕台图”来想象这座古迹的旧貌了。(本文作者:耳左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