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阳槐树底村曾有一座“古桥”,名字就叫作“槐桥”

胶东故事会 2023-11-16 21:54:47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陆路交通中,桥梁是一个重要的组成环节。尤其是建筑条件有限的古代,一个县范围的桥梁数量都不会太多,通常会在县志里有专门记载。

以胶东半岛的海阳县为例,清乾隆年间,该县修撰建县(雍正十三年建县)之后的首部县志,便将当时辖区内大小二十多座桥梁收录在内,其中就包括了一座名叫“槐桥”的桥梁。

对于这座“槐桥”的详细情况,县志记载道:“在槐树底,距城七十里。”由此推断,“槐桥”的名字应该与“槐树底”这个地名有关。

(▲海阳两个槐树底村)

重名,是地名文化中的常见现象。尤其是村一级的地名,重复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海阳范围内就有两个叫作“槐树底”的村庄,一个位于现小纪镇辖区内(纪姓聚居),一个位于现发城镇辖区内(姜姓聚居)。在历史上,它们长期保持重名状态,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名普查时,现发城镇的槐树底村才加上了方位前缀作为区分,改称“北槐树底”。

那么,县志里提到的那座“槐桥”,到底是在哪个槐树底村呢?综合老官道的走向和距城(注:当时海阳县城在凤城)七十里的路程来推断,这个槐树底应该是指的是现在小纪镇辖区内的槐树底。

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桥梁大多修建在官道沿线。而查询史志可知,小纪镇的槐树底村地处海阳到莱阳的官道沿线(即现在307省道的海阳莱阳段),发城镇的槐树底村则不在大路沿线(现在有条县道经过)。而在到凤城的路程上,小纪镇的槐树底村也更符合县志记载的七十里,发城镇的槐树底村则大约为八十里。此外,《海阳县志》当中还提到了小纪村附近有座“玉容桥”,距城六十里,情形与“槐桥”(同样处在海阳莱阳之间的官道上),同时也与槐树底村和小纪村之间的路程(相隔约十里)相符。

(▲小纪镇槐树底村的老槐树)

根据《海阳市镇村简志》记载,小纪镇的槐树底村为明代建村,因在古槐旁,故命村名槐树底。前几年,笔者曾到访过槐树底村,在村里的确见过一棵老槐树。它是否就是建村命名那棵?村中仅有传说,而无详细考证。至于古桥,则不曾见到。经过历史的变迁,多半早已不存了吧。

古桥因“槐”得名,有可能就距离古槐不远。试想一下,古槐边有古道,古道上架着古桥,古桥流水潺潺,清风轻轻吹过,行人牵马缓行,也是一幅很有意境的古典画卷了。

0 阅读:28

胶东故事会

简介:立足胶东地区,讲述地域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