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工程没有国家敢接,中国接手遭到重重阻碍,竣工后惊艳世界

宇宙天文馆 2024-06-24 17:35:44

2023年8月12日,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东标段84公里项目正式建成通车,这项于2006年开工建设的工程,成为让全世界瞩目的非洲奇迹。

阿尔及利亚总理阿卜杜拉赫曼亲自参加通车仪式,由衷感谢中国企业所付出的努力,称这是中国企业建造的伟大的“世纪工程”,充分展现了中阿之间深厚稳固的友谊。

不过,一条一千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竟然用了17年才全线通车,这对于素有“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来说,实在是太久了些。

这条命运多舛的公路,究竟经历了什么波折?

来自本地人的“障碍”

阿尔及利亚,非洲北部的大国,国土面积238万平方公里,但却有20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占据了85%的国土面积。

一望无际的沙漠虽然环境恶劣,但也为该国带来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2006年,该国经济总量位居非洲第二,现在虽然退居第四,依然是非洲重要的经济体。

“要想富,先修路”,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了阿尔及利亚经济发展的瓶颈,2006年的时候,整个国家没有一条高速公路,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阿尔及利亚计划在北部修建一条贯穿东西的高速公路,凭自己的基建能力是修不了的,只能面向全球招标。

该公路已经建设了289公里,新修路段为927公里,分为东、中、西三个标段。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曾详细描述了她和荷西在沙漠中生活的点点滴滴,撒哈拉沙漠是如此美丽,但在这里生活下去却需要付出无比的努力,只不过三毛当时有爱人陪伴,再苦的生活也是一种享受。

可是当世界众多前来应标的国家实地考察之后,他们没有感觉到享受,复杂的地质条件让人望而生畏。

这条高速公路要穿越丘陵、沙漠、高原以及森林,施工难度超出了很多国家的想象,所以在投标之前,有一部分国家就已经退出了。

在经过反复论证与修改之后,由中国中信与中国铁建组成的中国公司联合体提出了自己的方案,顺利拿下项目中段和西段的标段,长度分别为169公里和359公里,总造价达到62.5亿美元,约合400亿人民币。

而日本由6家企业组成的联合体,则中标长约399公里的东段项目,总造价为52亿美元。

2006年9月,由中国企业承建的标段正式开工,中国员工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里多变的气候。

阿尔及利亚北部属于沙漠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交汇处,中午最高气温可以达到50度,但下午可能就会暴雨倾盆,雨停之后是漫天风沙,整个大地随即又恢复了干旱的样貌,似乎从未下过雨。

面对如此恶劣的气候,中国建设者没有退缩,而是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调整施工时间,避开中午的高温,设置防风防雨措施,确保每天的工时,不影响施工进度。

施工开始之后,关于高速公路垫层的问题,就给了中国企业当头一棒。

按照合同,垫层要使用碎石,但当地并没有符合要求的石料场。

我国人员经过努力,终于在当地发现一种储量丰富的凝灰岩,可以代替碎石。

可是阿尔及利亚人断然否定了这一方案,甚至认为中国企业在敷衍他们,哪怕中国员工铺出一段路,用实验来论证,也无法说服他们,无奈之下,只得放弃了这一方案。

而且按照阿尔及利亚的要求,公路要走直线,一路上遇到山地就要开凿隧道,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

除此之外,当地的斋月节期间,不允许施工,为了尊重阿尔及利亚的文化习俗,只能停工,这一停就是一个月的时间。

为了将耽误的工期追回来,我国工程人员只能加班加点,以至于当地的工人说,3个中国人只需要准备一张床就行,因为当一个人睡觉时,另两个人一定在工作。

就是靠着迎难而上的精神,我国企业终于在2010年完成西标段的建设,并于2012年实现中标段全线通车,不到6年时间,由我国承建的所有工程全部结束。

但在此时,由日本企业承建的东标段停工了。

仗义兜底,真诚才是必杀技

2011年,日本企业以施工难度大、成本过高为理由,放弃了临近突尼斯边境的最后84公里,丢下一条“断头路”,直接撂挑不干了。

阿尔及利亚只得和日本方面来回扯皮,“断头路”只能先放在那里,直到2017年,这段公路的各种问题才算理清,阿尔及利亚重新启动了这84公里的工程。

这一次,阿尔及利亚没有再招标,而是直接和中国企业签订了续建合同,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之前中国完成的工程,堪称完美。

虽然只有短短的84公里,但这段公路确实是一个难啃的骨头,否则日本也不会放弃,这段公路要穿越泥灰岩区域,这种岩石被称为“工程师的灾难”,是全球工程界的一个难题。

独特的泥灰岩在挖掘的时候是石头,大风一吹会变成土,遇到下雨又变成泥,在这种奇特的岩石上建造高速公路,就必须想办法确保地基坚硬牢固,只能在路基填土时增加高度。

通常,如果填土超过18米就已经是很罕见的“高填方”,而这里的路基,中国工程人员足足填了44.7米,相当于15层的高楼,整个路基就像“千层饼”一样,一层层压实,这种施工难度,放眼全球也难以遇到。

经过不懈努力,2023年8月,这段公路终于竣工,整整6年时间,中国企业才算啃下这块难啃的骨头,消息传开,世界业界同行感到震惊,中国的基建能力再次得到充分证明。

从2006年施工开始,中国企业就招募了大批当地的工人,中国工程师将工地当成课堂,手把手教他们各种施工知识,不仅为当地提供了近十万个工作岗位,更为阿尔及利亚培养了一万多名技术工人。

有位名叫穆罕默德的当地青年,大学毕业后到工地工作,拜了一位中国工程师当师父,还取了个中国名字叫“阿宝”。

十几年来,在中国工程师的指导下,阿宝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更成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同时,阿宝还得到了到中国接受工程管理培训的机会,像他这样的青年工程师,中国培训了上百位,如今都已成为阿尔及利亚基建行业的中流砥柱。

当日本留下一条“烂尾路”时,中国企业以自身的基建实力为阿尔及利亚“兜底”;当被当地管理人员刁难时,中国企业尊重对方意见,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当工程竣工时,一大批当地人才在中国工地上毕业,这就是中国基建所展现的风采!

“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以诚相待,踏实做事,是中国基建在世界各国面前树立的形象。

中阿合作,方兴未艾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就开始参与阿尔及利亚的建设,但由于九十年代阿尔及利亚国内的动荡,双方的合作一度停滞,直到1996年之后才逐渐恢复。

除了东西高速公路,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参与承建的工程还有很多,例如大清真寺、第一颗通信卫星阿星一号、奥兰奥林匹克运动场、中国-阿尔及利亚中医中心等等,阿尔及利亚甚至将大清真寺和阿星一号卫星印在了自己的货币上,可见对中国工程的信赖。

众所周知,非洲大陆在历史上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是西方各国的殖民地,特别是欧洲国家,一度将非洲视为自家后花园,不许其他国家染指,但是现在,中国元素已经在非洲随处可见。

2016年,中国成为阿尔及利亚第一大进口国,超过了其他欧洲国家。2018年,阿尔及利亚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的合作日趋紧密。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有着中国基建的影子,正是这些让当地人实实在在受益的工程项目,架起了两国互信互利的桥梁。

2021年4月,中国和阿尔及利亚敲定,共同开发储量达35亿吨的加尔朱拜拉特铁矿项目。

2022年5月,中石化与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达成协议,计划在25年时间里合作开发扎尔扎油田近亿桶石油。

诸如此类的合作还有很多,并且正在向更多产业延伸,能源矿产、航空航天、信息技术、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等诸多领域的合作已经提上日程。

在和平友好的互惠互利中,中国不仅扩大了自身的市场,得到了资源与贸易,而且不断加强地区影响力,增强国家政治话语权,为维护当地和平稳定发挥作用。

中国与非洲的合作,自从建国初期就已开始,历经岁月沧桑,历久弥新。

如今,阿尔及利亚已经提交了加入金砖国家的申请,中阿之间在此框架下将会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在彼此尊重的前提下,两国在诸多领域都有着相同的认知,必定会携手推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7 阅读: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