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祖庆:信息化时代,全员家访是否真有必要?

才干王营评 2024-07-14 01:44:27

张祖庆:信息化时代,全员家访是否真有必要?

原创 张祖庆 祖庆说 2024年07月05日 18:44 广东

一直想写写这个话题。今天打开微信公号,读到后台一条长长的留言——

我当即回复:写篇文章呼吁一下。

开门见山,亮明态度。

我丝毫不否认家访的意义和价值。家校合作,历来都是很重要的教育原则。与家长及时、适度的沟通,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成为教师,家访对我的成长意义重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

我在谷里书院微信群里发起一次微调查,相当多的老师,对家访有正确的认识——

老师们不反对家访,反对的是:信息化高度发达、智能手机与直播技术普及的今天,仍要求教师寒暑假全员上门家访的“一刀切”做法。

任何事情,一旦“一刀切”,就变味了。

家访的意义,是通过面对面有效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让孩子健康成长。

核心是“有效沟通”。只要有效沟通,无论什么形式,都是可以的。

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达成有效沟通的路径绝对不只是面对面交谈。电话、电子信箱、短信、微信、腾讯会议、小鹅通、视频号一对一连麦,都可以实现即时互动。这些技术,口罩三年下来,几乎所有家长和老师都无师自通了。实在不会,找信息老师简单培训下,就可以了。

而且,这样的“面对面”视频沟通,具有录像功能,能实现多次回看,也具有留痕功能和供学校督查之用。

事实上,口罩三年,不少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居家办公。我在办教育咨询公司的过程中,我的合作伙伴赖建平老师一直在衢州办公,我们通常都用视频号直播连麦,实现无缝沟通,合作非常顺畅。

因此,“只有面对面,才能达成高效沟通”的理念,已经全面落后。

这,完全是一种抱残守缺、刻舟求剑的思维。

再从沟通效率来说。

效率的本质,是时间投入和产出比例。时间投入越少,事情办得好,这就是效率高。反之,效率低。

还是拿我们公司的会议模式来说。几个人在线上,面对面,聚焦某些问题,三下五除二,讲得清清楚楚。如果非要坚持面对面沟通,那么赖建平老师每两个星期,就要从衢州赶到杭州,来回至少一天时间。

事情,还是那点事情,但投入的时间精力和人力成本,远远超出视频会议所需。

同样的道理,视频家访和上门家访,其效率也是完全不同的。

上门家访,老师无论开车还是打车,都需要时间(尚不算油费、打车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当下的孩子住得相对分散。半天家访四五户,顶多了。

一个班级按40个人算,全部访完,至少5天。河南等地一些超级大额班级,超过100人一班,每个家庭访完,得多少时间?!

而如果用腾讯会议、小鹅通或视频号直播,一小时4个家庭,一天至少可以20个。全班两三天就完成了。

效果是一样的,最关键大幅度节约了老师和家长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老师或家长,还可反复回看。这样的家访,不香吗?

当然,我这里绝不是说要用视频家访取代实地家访。有些特殊的孩子,实地家访,能够看到孩子原生家庭更多的细节,这是视频家访所无法代替。

总之,比例得当,一线教师是愿意并乐意上门家访的。

其实,关于家访,根据不同时间节点和实际情况,多种形式配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开学初,可采用“邮件家访”。

尤其是一年级新生家访,教师对孩子和家长都是不了解的,这次大面积家访,不妨让“邮件家访”先行——设计一个共同的访谈模板,举凡家长工作、学历,孩子性格、爱好、特长、以及需要特别和老师交代的事情,设计得尽量丰富一点。

教师把电子文档发布给家长,让家长自行下载,花两三天时间认真填好,以孩子名字命名,发回老师信箱。

通过这样的文字访谈,我们能够相对精准地收集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家长是否认真填写,也能看出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

个别没有认真填、漏填的,或需要进一步跟进了解更多信息的,则电话跟进或上门家访,即可。

突发事件,可采用“即时家访”。

遇到紧急事件,确实需要老师和家长互动沟通的,则可视双方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电话、微信视频、小鹅通、腾讯会议、或视频号直播连麦,或面对面沟通,都是可行的。

一切以有助于问题快速、妥善解决为唯一原则。

期中或学期结束,可采用“喜报家访”+“预约校访”。

期中、期末考试后,对班级里进步大、表现出色,需要表彰的孩子,老师可以发喜报的方式,代替家访,让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

家长会前后一个半小时,老师可以对家长进行预约“校访”。比如,一般家长会是晚上19:00—20:00召开,那么,必须家访的几个家长,我们每十分钟可以预约一位家长访谈。18:30—19:00,可预约三位;家长会后,20:00—21:00,可预约6-8位。

被预约的,不一定都是班里的“问题孩子”的家长,可能有些是班里表现中规中矩的“小透明”学生家长,还可能有些是进步特别突出学生的家长。

也许有校长会认为,鼓励老师用这些家访手段,会不会人为地纵容老师偷懒?

大可不必担心。只要管理到位,及时调查家长对老师的满意度,是很简单的事。各种无记名投票小程序,分分钟搞定。

真正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类家访(校访),达到家校合一的教育效果。家长满意度,自然会高。

而工作敷衍塞责的老师,即便是被迫完成学校规定的“全员家访”的任务,也是带着情绪和完成任务的目的而去,其效果也必定是打折的。有的,甚至仅仅为了应付,找些学生拍个照就应付完事。

带着情绪的打卡式家访,容易给家长造成不良印象,会产生负面效应。

信息化时代,请更多教育管理者,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相信老师,解放老师,鼓励老师运用各类信息工具,更加高效地工作,而不是一刀切地让老师们在烈日下苦巴巴、汗津津地奔走在家访路上。

我们已全面走进了AI时代,而家访仍然停留在“一刀切”的“农业时代”,说严重点,这是开历史的倒车。

我也坚定地相信,这样的变革,也是家长乐于接受的。其实,也有相当部分家长,是不欢迎家长来访的。

当然,适当数量和频次、双方自愿的家访,或许能够达到视频家访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河南的殷德静老师,坚持十年全域家访,跑遍南阳的角角落落,留下很多感人的故事,她也在这样的家访中,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爱戴。对这样自觉全员家访的老师(班主任家访“长征路”:七年三万公里,走遍南阳八县区),我们肃然起敬。学校可以在精神上予以鼓励,但不必当做全体教师的底线要求,全校铺开。

作为一个常年自觉家访的一线班主任加德育处主任,我也简单说一下,我们的学校没有安排硬性家访工作,但是我每个假期都在自觉挨家挨户敲门去家访。

这样做不是想彰显自己的境界有多高,而是这么多年来,我通过家访,发现我们对教育不是做了很多,而是做得太少!

我看到了太多在学校里看不到的一面,比如一个衣着打扮干净整洁的漂亮女孩,家里竟然因为父母做生意被骗而家徒四壁,女孩大热天没有空调,睡在农村房子客厅的地上降温……

同样一个打扮整齐得女孩,我到她家时,竟然住的是国家扶贫办给她家搭的简易活动板房,父亲肝癌去世,伯父(未婚)也生病躺在她家床上,母亲在超市打工养活一家人……

家访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再温暖的电话视频沟通,也代替不了面对面的温暖和温度的谈话。

学生看到老师奔跑的背影和榜样,她们的假期也绝不会躺平摆烂。

老师在保证自己假期生活质量的同时,去帮助和指导家长和学生科学度过假期,去关爱每一个需要的留守家庭孩子,能让每一个孩子感受到被爱的幸福。

而童年和少年时期得到的充分关爱的孩子,是被上帝、被天使吻过的幸运儿,这足以抵挡他们今后人生的任何风雨!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敬请忽略

殷老师的境界,属于天花板。我们不能以天花板来要求所有教师。

一句话:信息时代,家访这事儿,得多轨并行、与时俱进。

0 阅读:1

才干王营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