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管瘤定期复查不容忽视!

纳久在记录 2024-08-19 13:28:57

近日罗湖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了一例特殊的病例——钟先生,一位57岁的中老年大叔,因“腹胀1个月。”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查腹腔彩超可见:肝右叶可见实性稍高回声团,大小约18.2cm×13.6cm占位性病变考虑肝血管瘤,收住院后我们加急为患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

入院后查腹部增强CT可见:肝右叶巨大肿瘤。

肝右叶巨大肿瘤

肝右叶巨大肿瘤(冠状位)

患者1个月来反复腹胀,追问病史,患者7年前诊断“肝血管瘤”。当时肝胆彩超提示大小约6cmX5cm,医生建议每年定期复查,但患者7年来因工作繁忙一直未予以重视,患者来我院就诊前已辗转多家医院,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肝脏肿瘤大,手术风险高,术后肝功能衰竭可能性大,患者及患者家属认真考虑好后专门来罗湖医院找普外科主任李海军教授行手术治疗。

李海军主任专家团队接手患者后立即开展术前多学科讨论:术前肿瘤占肝脏体积、手术风险、麻醉风险、术后各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案。

3D影像提示肝肿瘤占肝体积62.48%

经术前评估患者切除部分肝脏基本达到医学上肝切除极限。但如不尽早手术患者肝脏肿瘤将会吞噬整个肝脏。经多学科讨论后李海军主任团队决定为了患者放手一搏,为患者实施“肝巨大肿瘤切除术”。

术中见肝脏巨大肿瘤

切除后肝肿瘤标本(大小近20cmX14cm)

切除后肝肿瘤标本(大小近20cmX14cm)

术后复查腹部CT

术后复查腹部CT(冠状位)

术后病理示:海绵状血管瘤。切缘干净,局灶病变紧邻烧灼面(最近距离约1mm)。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痊愈出院仅10天。

病例回顾患者肝血管瘤长如此巨大原因:

1.7年前患者已诊断肝血管瘤,医生建议患者每年复查,但未引起患者重视。

2.肝血管瘤的生长未引起患者的不适即无明显临床诊断容易被忽视。

肝血管瘤的科普知识

定义

肝血管瘤是一种由大量的动静脉血管异常构成的肝脏良性肿瘤,大小和数量各异,但绝大多数体积较小且较少引发症状,因此常在影像学检查中意外发现。肝血管瘤的发病率约为0.4%~20%,特别在女性及接受雌激素和孕激素治疗的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该病分为小血管瘤(直径<5cm),大血管瘤(直径5~10cm),和巨大血管瘤(直径>10cm),并可依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分类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

检查

1、超声检查

是检查肝血管瘤的首选影像学检查,B超可检出直径>2cm的血管瘤,典型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占位伴有后方不甚明显的回声增强效应。有时肝癌也可有类似图像,因此需做其他影像学检查加以鉴别。

2、CT

诊断肝血管瘤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对于较小的病变有时仍难与多血供的肝转移癌相区分。

治疗

肝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疾病,多数生长缓慢,无恶变倾向,自发破裂者少见。因此,对大多数确诊而无症状的病例可仅予随访而无需治疗。如果小的、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不需治疗,确诊后可每隔6~12个月做超声检查,以动态观察其变化。如果血管瘤体积较大(≥5cm),生长趋势明显或(和)产生明显临床症状时,常需要积极治疗。

1、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最有效的方法。

2、肝血管瘤手术的绝对指征

破裂出血、肿瘤迅速增大和并发Kasabach-Merritt综合征。

3、肝血管瘤手术的相对指征

患者有临床症状;患者因担心诊断有误,血管瘤快速增大,血管瘤出现恶性变、瘤体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产生不安和焦虑或其他不良心理症状,进而明显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肿瘤直径>10cm,特别是位于肝缘、有发生外伤性破裂危险者,以及肿块不能排除恶性可能时。

所以当你被诊断出肝血管瘤后请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就医。如果是小的、无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不需治疗,确诊后可每隔6~12个月做超声检查,以动态观察其变化。

0 阅读:13

纳久在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