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我驯化:三个13岁恶魔基因是否该被淘汰?

姗姗说脑洞科普 2024-03-20 13:11:13

收集大家好奇的脑洞知识,整理有价值的学习资料,供一直奔波在学习路上的友友们参考借鉴

全网都在等待三个13岁恶魔最终的审判结果,如果抛开现象看本质,或许我们能从科学中得到答案。

众所周知,人类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人类进化出意识层面,而动物还没有。因此,放眼自然界中,有很多动物已经受到了人类的驯化。

驯化综合征

在近几千年中,人类为了可以让一些动物满足人类的某种需求,开始对动物进行大量的驯化。比如让牛更加听话,去除野性,可以帮人犁地。让马可以带上缰绳,听人指挥,奔跑于田野之间。这些被驯化后的动物都有一系列的行为和身体特征发生了改变,比如,毛色变化、体型缩小、大脑缩小、口鼻缩短、颅面形态变化、尾巴缩短并卷曲、耳壳软化、性情温顺、内分泌变化、雌性发情周期变化等等。

这些动物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在驯化的过程中,人类通过人工选择让动物们进行了繁殖,使得动物们在基因的层面发生了改变,进而导致身体和行为的特征也同步变化。这些改变有助于动物可以更好地适应人类的生活环境和任务,当然也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比如一些驯化后的动物出现了健康问题、关节不成熟、心理疾病等等都是常见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一些动物丧失了与同类交流的。

不可思议的是驯化综合征不仅仅影响到动物本身,也涉及到人类。

研究发现,人类的确存在着自我驯化的假设。这一假设涉及到了进化生物学和人类学的概念。它提出人类种群的进化过程中,可能通过一系列类似于动物家畜化的机制,无意中选择了那些更合作、更社交和性格更温和的个体。这些特性使得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存,从而在生殖上获得一定优势。

这份假说其中包含了6个关键点:

一、社会选择

人类自我驯化的过程和动物受人类的影响有所不同,这其中主要包含了社会选择驱动力。意味着那些更擅长社会互动和有较好的沟通能力,更低侵略性的个体在群体内就可以获得更好的优势,甚至让基因传递下去。

二、温和的性状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社会选择很可能会导致性情更加温和,更易于社交的性状在人群中变得普遍,因为这些特性更有利于维护群体的合作与和谐。

三、生理变化

自我驯化不仅仅是影响了行为,也会导致生理上的变化如同动物一样,人类也会发生,比如脸更圆,牙齿更小等等面部特征的变化,这些改变可能是因为侵略性较低的个体不再需要十分强壮的颌部和牙齿来进行争斗。

四、遗传因素

与非人类灵长类的动物相比,人类可能在某些基因上会有一些独特的变化,这些变化与人类大脑发育和神经传递有关。因此遗传因素,很可能会促进社交和合作的行为发展。

五、社会互动的复杂性

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要求,个体可以有效地沟通建立复杂的社会关系,这可能会对那些不适应这种社会结构的个体形成了选择压力。

六、文化因素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明,文化作为一根立体的传送带,会将某些行为模式和社会规范得到强化,同时推进社交能力和合作性的演化。

有人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还有人说既然是未成年犯了如此恶劣的错误,就没有必要再成年了。

从现行法律出发,对于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或许会判处无期徒刑的结果。但是从科学的角度出发,三个孩子表现出的行为,明显是未经自我驯化的状态,而事件背后,涉及到关于人类的基因延续的问题上,同样显得格外令人担忧。

全网霸凌者都在等待结果,全网家里有孩子的和没有孩子的也同样在等待结果。持续关注本次事件!你认为,这三个13岁恶魔基因是否该被淘汰?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zfh 1
    2024-05-27 20:45

    必须的!

姗姗说脑洞科普

简介:创业达人/科普各个领域的脑洞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