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刘邦曾经被封为汉中王,刘邦在确定自己的国号为“汉”之前,他并不满意这个称呼。但是经过众位大臣的再议,“汉朝”最终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也就是从刘邦建立汉朝的这一刻起,相应的出现了汉族这个称谓。
那在被称为“汉族”之前,人们又是如何称呼的呢?
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了统一王朝后,他的统治只持续了不到20年的时间。但是在这期间,人们的思想并不统一,依旧各自保持着战国时期各自的习俗。
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他开始着力统一人们的思想。而此时此刻,汉朝境内所有的人不管是来自哪个民族,也不管是来自哪个地区,都被称作汉族人。所以汉族这个称谓的纽带并不依赖于血统,而是以汉朝这个国家形式建立起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汉族并不重视血缘的传承。在通婚方面也没有很多的苛刻要求。我们这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汉族这个民族具有包容性、延续性和发展性。这些都非常明显地区别于其他的民族,只要你骨子里接受汉朝的文化,形式上遵从汉朝的礼仪,你就是汉族人。
说完了汉族人这个概念,我们再说说汉族之前的春秋、战国和西周这三个时期。
这三个时期,各个诸侯国都是自立门户,他们没有他一统思想,彼此之间的文化、信仰、语言以及社会风俗各不相同,各个国家人民的民族感基本消失殆尽,人们的骨子里流淌着的更多的其实是国家感。
所以这时不同国家的人民对自己的称谓也不同。比如人们会称呼自己为秦人、赵人、楚人、燕人等等。这种称谓带有明显的国家性,跟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基本不沾边。
尽管这时各个国家人们的民族感较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时候没有民族,这时候的民族称谓其实是延续了上古时期称谓的习惯,它就是华夏。
对于华夏这个民族称谓出现的时间,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源于黄帝时期,炎帝\黄帝和蚩尤这三大部落的势力整合,最终形成了华夏民族。第二种是来源于大禹治水。因为大禹是夏的后代,它的部落的地点在华山附近,所以人们称其为华夏。但是对于后面的这种说法,持支持态度的人并不多。
总之这两种说法都有理由,也都有说不通的地方。
民国之前没有民族一说[鼓掌]民族一说是效仿西方的。新中国民族划分是效仿苏联的,我中国的传统就是天下人管天下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是人人之天下[鼓掌]
汉朝之后,有很多少数民族在内地定居 ,为了分别本族与外族,称呼为汉人胡人吧。
准确来说是华夏人,起源于《尚书》。秦人,汉人早期并不是民族,而是不同朝代,国别的称呼。两晋南北朝时期,五胡乱华,少数攻入中原,并建立国家进行统治,为了区别治下民众,才用汉人来称呼原来中原民众。在北魏孝文帝汉化后,这种区别不是很明显。北周时期,宇文泰短暂的重新鲜卑化,对外称周人,称南陈是陈人。隋朝是隋人,唐朝是唐人。宋朝因为长期对持,辽国有契丹人,汉人,对外是辽人,称南边的宋朝是宋人。元朝实行四等民制度,才真正形成汉人这种民族称呼,朱元璋喊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口号。清朝时期这种称呼更加明显。直到民国时期,才有汉族这一正式的民族称呼。
夏
秦皇汉武
华夏
我乃燕人张翼德[得瑟]
西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