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心态的转变,过去,我们经常会觉得应该节约,但实际上商业反而在刺激我们消费。过去,提到的节约我们是一种特别痛苦的感受,就是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花钱。现在,我们提到的节约,是你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就是从我必须节约,变成我选择了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我选择骑自行车上班,你从客观上讲是节约了,但我不是因为节约才去选择骑自行车的,是因为我喜欢骑自行车,我选择了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它不需要加油,立刻就能出发,想停车就能停车。同样地,选择了穿简单的衣服,选择了吃素,我选择了晚上少吃一点儿,不是因为我贫穷,而是我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二,从拥有金钱变成拥有时间。很多人都会努力赚钱,赚了钱后买套大房子,留给保姆住。保姆是享受大房子最多的人,雇主出去挣钱了,她就在家里边休息,边看电视。为什么非得挣钱挣到自己最后病倒了,拿钱来救命?你的不安全感得有多严重,你才能这样。
一个内心真正有安全感的人,他是不会玩命地靠挣钱来获得自己的安全感的。真正有安全感的人,他会享受简朴的生活,甚至能够享受流浪的生活。我曾经采访过一个美国人,他就是到中国来流浪的。他觉得相声特好玩,学打快板和说相声。他身上没什么钱,就在中国环游。他走入中国的农村,他说农村人见到外国人很稀罕,他就找到农村的家庭说,他能不能借宿几天。农村人家里房间宽裕,给他住的地方,还给他提供食物。他接着再出发,到城市里。如果没钱了,他就在路边摆个摊,说一段快板或者单口相声。大家看着好玩,给他钱。他用这样的方式,环游了整个中国。
和他聊天的时候,没有人会觉得是在跟一个乞丐聊天,或者是和一个无家可归的人聊天。他精神富足,爱开玩笑,把你当朋友。这就是一个精神上富足的人,他不需要靠房子带来安全感。
第三,从地位提升到追求自由。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观点,很多人为什么在大公司拼命努力还是做不出大事业。我和一个朋友在微信上交流,他说这是因为公司的层级制度,层级制度会把一个人束缚住。一步一步的层级,看似科学合理,但就是这种东西把一个自由的灵魂束缚住了,人特别容易陷入对层级的追求中。
我见过很多退出商业社会的大老板,他们发现之前人们尊敬自己,几乎在一夜之间,他们就变成了被大家同情的人。当和他们聊天,听不到有智慧的观点时,我们会发现,他们此前的光环全是靠职位带来的,而一旦失去了这个职位,他就黯然失色。
所以,真正带给我们安全感的东西,不是那个职位,不是某个标签,别人尊重你,到底是因为你这个人,还是因为你身上的标签,每个人都应该想清楚。为自己60岁以后做一些打算,因为人均寿命越来越长了,你说不定能活到120岁呢。60岁只不过是人生的前一半而已,后一半你怎么过,也决定你整体人生的品质。
我们要学会从不断追求地位的提升,改变为追求自由和能力的提高。
第四,大企业不如自由职业。过去,大企业是很好的,因为人类需要组织,才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这需要大量的资本。但是现在,当互联网不断地放大每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个人在互联网上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互联网时代,有魅力的个人突然之间爆红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时候,你会发现,品牌是累积在自己身上的。你在不断地为自己积累品牌、人脉、粉丝和能力,而大企业的效率有的变得越来越低,大量的创新是由个体推动的。
大企业因为企业病,效率变低了,经常会遇到瓶颈。你特别想干一件事,周围的人说不行,财务说不行,法务说不行,老板说不行,或者协调完还是会有人说不行。
我自己从最安全、最稳定的大学里辞职了,因为我不再追求那一种稳定了。我爸以前老觉得我不行,现在他说我做的事情还挺多。我做了很多很多事情,是因为我独立出来了,没有束缚更适合我,也让我的能力得到了大幅的增长。
第五,从一味地推销到提供意见。一味地推销是整天拿着简历问别人——“让我来这个公司吧”。其实,你不用这样做,你只需要向他们提供意见就好了。
我爱人开了一个美睫美甲的高端店,她特别棒的一点是不会跟别人讲“你来我这儿做美甲,我给你打个八折”。她知道打折对客人来讲,作用不大。她的方式是当别人在谈论美容的时候,她淡淡地给出一些建议。别人就会问更多问题,她便从原理讲起,比如为什么得用这个牌子,而不用那个牌子。一直等到别人问她能不能推荐一个地方来做美甲时,她的生意就来了。她的很多客户跟她形成了朋友关系,不是推销和被推销的关系,而是她是她客户的专家和意见领袖。
当你在社会上找到一个领域,让自己成为一个意见领袖的时候,你就可以经常给别人提供意见了,自由职业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第六,增强自己的实力。千万不要说你什么都不追求了,把时间都消磨在看电视上。你会发现看了一整天电视后,你的心情特别糟糕,因为你觉得这一天啥也没干,你没有任何成就感。
虽然我们说,要降低对物质的要求,但是你要追求自己能力和精神层面的提高,这是很重要的。当你读完一本书,你会是很开心的,因为你变强了,你知道的东西更多了,你的精神层面在提升。
第七,愉悦地面对辛苦。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自己找苦吃,比如说你去健身房锻炼,练肌肉、做瑜伽都很辛苦,但你会很愉悦。我们对于工作的痛苦完全是来自一种惯性,就是来自我们觉得这件事好像挺痛苦的,因为大家都觉得痛苦。
自由就是摆脱社会的惯性。当你能够摆脱这种惯性,在工作中努力思考,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难道这不是一个游戏吗?这会像神探柯南解题一样充满乐趣。你在创造一个剧本的时候,会觉得很苦,但你能够重新转换对工作的看法的时候,你会变得愉快很多,难道这不是在留下自己的作品吗?
第八,要保持独立思考。不要轻易受到外在的影响,因为每天带给你痛苦的那些言论是外在的声音。过春节对很多人来讲是一件压力巨大的事,家人都在说:“你有男朋友了吗?你怎么还没有?你都这么大了,你该考虑这个问题了……”
可是,有可能在你最想谈恋爱,身边充满着单身男性的时候,家人不让你跟异性接触,跟你说:不许谈恋爱,谈恋爱是很危险的,一定要到大学毕业才能谈恋爱。
未来这个社会,单身的人会越来越多。你没必要非得组建一个家庭,可以保持自己独立的选择和判断。
第九,小众市场更有消费力。你不一定非得满足所有人,不一定非得挤到红海里,你可以去考虑一些很有意思的事。我有一个朋友特别棒,他是我大学的师弟,他看了一篇科技论文后大受到启发,花了几年的工夫,用这套原理做出了一套音响。
这套音响做出来以后,对于很多人来说,是超乎人们预期价格的,很多朋友开始买他的音响。
他选择了这么窄的一个市场,这么愉快地去做这个创造性的工作,最后变成了一个大的商机。最有意思的是写那篇论文的人找到了他,跟他在那个成品面前一块儿合影留念。这多棒!他是给我们创造惊喜的人。
第十,加薪不如个人品牌的提升。很多上班族都追求加薪,希望有更多补贴。有的人不好好工作就是觉得老板给的钱太少,可是,混日子浪费的是你自己的大好青春,你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平庸,最后就只能说:“我这么平庸、这么穷、这么笨,因为我老板是个坏人。”
谁会去听这样的解释?就算老板给的钱很少,老板很坏,老板对你态度不好,可他给了你工作的机会,你就有机会把你的个人品牌创造出来,你就有机会让你自己做得更好。哪怕这件事情做完没有奖金,但是在“江湖”上有了声誉,这才是最了不起的结局!当你总计较别人给了你什么的时候,实际上你是生活在过去的惯性中,你是在不断地追求物质,而不是在追求自己的精神和能力的提升。
第十一,多处办公,移动办公。如果你能够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的话,你就不再受雇于别人,成为一个自雇者。你可以在星巴克办公,可以在北海边上办公,还可以在玉渊潭公园办公。
我曾和一个著名的编剧一起吃饭,她是1988年出生的一个很单纯的姑娘。她比我小十几岁,但是她写出了很厉害的剧本。
我问她怎样工作,她说自己就在三亚待着,住在一个小房子里,每天在海边坐着,晒足了太阳,写两页剧本。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你随时去哪儿都行,根本不需要生活在某一个城市,可以环球旅行。所以,你要能够追求多处办公、移动办公这种新的生活方式。
第十二,用生活方式来进行社交。咱们以往交的朋友,要么是来自亲戚,要么来自同学,要么来自工作关系。这些人都跟你太相似,跟你打交道的时候,没有什么让你特别开心的话题。用生活方式社交可以是因为你跑步认识了很多人,这些人跟你因为工作认识的人不一样。你可以用摄影、冲浪、旅游、读书来产生社交的结果。
樊登读书会中的一个工程师,因为爱读书,在这里将自己的社交面一下子变广了,因为他可能在这里认识医生、老师、警察等,因为他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是读书。
第十三,就是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小确幸”这个词,来自日本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他写的一篇散文中,提到小小的确定的幸福。跟那些大的幸福比起来,经常发生的小确幸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大。很多人的愿望是买一套房子,买房子是一件很大的事,买完房子后,能够快乐多长时间?大概就是快乐到准备装修之前,就结束了。进入装修阶段后,立即就开始烦恼了。大的幸福事件,你总是开始觉得它很厉害,但它发挥作用的时间很短,很快就归于平淡了。
小确幸是你今天早上吃的早点,很满足,觉得早起真好,内心涌出的一种幸福感。或者今天跑去看了一场电影,电影院里最好的位置竟然被你挑到了,好开心。
当你在生活中,能够找到很多小小的确定的幸福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幸福感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小确幸更重要的,是来自人与人的关怀,来自一个微笑,来自一个拥抱,来自互动。
第十四,在生活中追求一些刻意的不方便。一提到度假村,我们就觉得特别酷。北欧人却不是如此,有的度假屋建在没有电的地方。我们想想看,从白天到黑夜都没有电,怎么做饭、怎么生活、怎么取暖、怎么洗澡?
全部由人工来解决,每一家人到那个地方度假的时候,全家人都要变成原始人,生火、烤火、做饭,发挥一个人的本能所能够做的事情。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度假,要追求五星级酒店、头等舱,要舒服。如果和在北京一样方便、舒服,你何必出发呢?
樊登读书会中有一位女士,她是心理学家,也是个旅行家,每个月只工作15天,15天后就出国。她每个月都出国,甚至一个月两次。她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一般人都不去的艰苦的地方,像印度的偏远山村,还有尼泊尔,或者是非洲、南美洲等地。她说只有去环境艰苦的地方旅行,才能够让人真正地放松。
去一些特别发达的地区,人会特别地自卑和内疚,你总觉得自己不够文明、不够有钱、不够好,压力反而变得很大。当你到那些让你觉得不舒服、很麻烦的地方,有很多艰苦环境需要去接受的地方的时候,你才能真正地完善自己。
第十五,精神层面比金钱层面更重要。在北欧采访的时候,作者问了很多人,问他们希望在工作中获得的最大乐趣是什么?大部分人说的是“我想做更有挑战性的工作”“希望能得到成长”“想从事能带来成就感的工作”。
第十六,重质不重量。很多上班族很痛苦,老板只要不下班,他们就不敢下班,辛苦是因为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低效、没有产出。我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坐下来,半小时就一定能够处理掉很多事,不是因为我多厉害,而是因为我不需要对某一个领导负责。
如果有足够的自由,你完全可以短时间、快速地解决掉很多事情,而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去应对办公室里的考评,去在乎老板的看法。
第十七,不与他人比较。这个说起来容易,但需要在生活中慢慢地觉知自己,慢慢练习。
第十八,改变既定的生活模式,享受变化。作者写了自己搬家带来的新鲜的邂逅和全新的感受,同时也提议,如果搬家这件事对大家来说不好操作,不妨考换条上班路线,或是逛逛自己平时不太逛的店铺,尝尝平时不太问津的食物,跟平时没什么来往的人见见面……
声明:本文对其它著作有一些参考,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