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下场买卖国债,放水刺激经济,股市楼市会涨吗?

房产大师丁建刚 2024-04-29 06:27:47

4月23日,财政部发文:支持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同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发声: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买卖,可以作为一种流动性管理方式和货币政策工具储备。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中国的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买卖操作提供了可能。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央行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但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

财政部、央行同时表态,市场普遍认为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未来财政发行的国债,或将由央行在二级市场买卖。

不过,央行也反复强调央行买卖国债与欧美日国家的量化宽松(QE)操作截然不同,更不是财政赤字化。

新的货币政策机制会带来通胀吗?意味着什么?

货币会大放水吗?

对股市、楼市以及每个人的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4月26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大涨,截至收盘,沪指涨1.17%,深证成指涨2.15%,创业板指涨3.34%,北向资金净买入超220亿元创历史新高;港股恒生指数涨2.12%。

房产股普遍大涨,A股滨江集团涨9.93%,保利发展涨8.00%、招商蛇口涨7.26%、新城控股涨6.18%、金地集团涨5.94%等;港股旭辉控股涨17.31%、融创中国涨16.33%、绿城中国涨13.48%、龙湖集团涨12.24%等。

01

什么是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QE),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常规手段、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市场仍没有起效,而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以此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方式。

假设有一个国家想要刺激经济,就要通过发债进行投资,而购债对象如果是该国央行,就可以直接通过印钱买入债券,自然不存在钱不够的情况。

发债、借钱、印钱、买债,这个过程就是量化宽松。

日本是QE的始祖,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后,又遇到亚洲金融危机,经济十分低迷,面临长期通缩、金融市场动荡等问题,为刺激经济复苏、摆脱通缩,日本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且宽松力度持续加大。

1991年7月1日起,日本央行开始降息,直至1999年9月首次将短期利率目标降至0,正式实施零利率政策,这意味着日本对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达到极限。

2001年,日本央行全球首次操作量化宽松(QE)政策,通过央行直接购买长期国债来释放基础货币。此后,日本多次调整准备金账户和长期国债购买额度,向市场释放流动性。

美国次贷危机后也开启了量化宽松。2009年3月,美联储正式启动量化宽松,具体措施包括购买美国长期国债,购买房地美和房利美发行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等。

无论是日本模式,还是美国模式,都属于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通过央行加大购买非常规资产,比如国债、企业债券等,以此增加基础货币的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

截至2023年底,美国国债总额超过34万亿美元,日本货币供应量总和超673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02

人民币的锚定改变了

人民币的锚定是什么?即用什么方式发行货币?

央行发行人民币有两种方式:一是外汇占款;二是向商业银行发放贷款。

1994年汇率改革后,我国开始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

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外汇占款成为央行发行人民币的主要方式。

例如,把赚回来的美元换成人民币投放到国内,如果市场上货币过多,央行就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如果要放水,则进行降准。

2012年下半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速放缓且波动性加大,基础货币投放格局受到影响。

在此背景下,人民币的锚定改变,此后央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抵押补充贷款PSL等货币政策工具,来给市场投放流动性。

近几年,M2保持高位运行,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仍然较大,大量资金在银行空转,无法流动起来。

央行通过降准,或者通过发行SLF、MLF、PSL等货币政策工具来释放流动性的方式,对拉动经济复苏的效果变弱。

近日,财政部、央行同时发声,传达出重要信号:央行放水方式或要彻底改变了。

03

央行为什么要购买国债?

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官方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给出了表述:

“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同时,将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及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三大风险”并列。

换句话说,在过去的三年中,房地产市场已经把更大的风险传导给了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

过去两年,央行所采取的降准降息政策,边际效应越来越弱。

中国经济当前面临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地方债务风险、居民消费信心、企业投资信心,虽然货币一直在放水,但钱在银行之间空转。

2024年3月末,M2余额突破300万亿元,疫情至今的四年多时间中,中国的M2增长了100多万亿元;M1在今年1月同比增长5.9%后,又连续2个月增速降至1%左右,3月末 M2与M1之间的剪刀差仍高达7.2%。

2024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1.2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8.56万亿元,如果以全国14亿人计算,人均多存了约6114元。

2023年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38.17万亿元,同比下降1.6%,是近20年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国有六大行2023年末的按揭贷款余额相比上年末缩水约5300亿元。

数据表明企业和居民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将资金以定期的形式存入银行。

经济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几乎都指向了央行货币政策的一个选项:央行下场购买国债。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货币和财政的隔离,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方式,减轻地方政府债务压力。

同时释放流动性,将钱从银行中驱赶出来,让人们用于消费和投资。

04

对股市楼市有什么影响?

无论官方如何解释央行下场购买国债与欧美日等经济体的量化宽松(QE)政策的区别,但都不得不承认,央行购买国债在某种意义上打破了传统的财政和货币需严格隔离的货币纪律,虽然不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法》。

即使不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但其市场结果与量化宽松一定会有相似之处。

即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和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方式,帮助地方政府解决资金需求,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地方政府的资金压力,有助于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财政政策的灵活性和效率。

同时,可以适当引导人们的通胀预期。

但必须承认这一政策可能会带来的副作用:在某种程度上透支了国家信用,货币放水也可能会引发人民币汇率贬值。

当然,无论是正作用还是副作用,取决于政策的力度,取决于央行对买卖国债数量的平衡以及时间点的掌握和把控。

官方需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使用这一政策工具。

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从本世纪初的日本、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欧美经济体采取量化宽松政策后的结果来看,量化宽松有利于国内资产价格的稳定和恢复,既包括股市,也包括楼市。

当然,这仅仅是单一维度的分析。

结果还是要看,对财政的支持最终能否转化为人们信心的复苏,最终能否转化为就业的增加和人们收入的增加。

只有就业增加、人们收入增加,才能形成对股市和楼市真正的信心和实际支撑。

否则,政策一旦失控,造成严重通胀,可能产生新的危机。

同样采用量化宽松政策的阿根廷,就是一个反面案例。

0 阅读:53

房产大师丁建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