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周总理雨中流泪迎接此人骨灰,毛主席:我再也见不到他了

晗史如烟 2023-01-02 18:30:55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2年的一天,毛主席和周总理正在中南海外宾接待室内会见外宾,此时警卫员快步进门,打断了他们的聊天。殊不知警卫员带来的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警卫员凑近主席的耳旁,低语了几句,处事向来泰然自若的毛主席,这时候却也难掩悲恸,双手居然也止不住轻微地颤抖,132号卷烟差点掉到了地上。

毛主席收敛了哀伤的神色,转身和外宾道了歉,又嘱咐周总理了几句话,推说身体抱恙后便匆匆离开。

几天后,一架从西南边陲飞往首都的专机徐徐降落,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周总理和军中的几位老首长,肃立在瓢泼大雨中,身旁的解放军战士向缓缓走下专机的将军遗孀行注目礼,在她手中紧紧捧着的是她丈夫的骨灰盒。

是什么样的一个人,能让毛主席因他的去世立即停会外宾,让周总理雨中迎接他的骨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他传奇的一生。

年少从戎

张国华将军于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永新县。1929年,年仅15岁就参加工农红军革命,一年后进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17岁的他就已经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把这样的光辉履历放到现在也可以说得上是少年英雄了。

张国华将军的革命事业正是突出一个“早”字,在参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五次反“围剿”作战,经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淬炼时,他还只是个刚满弱冠之年的孩子,而那时候的他却俨然已经背负着红1军团巡视团主任、团政委的重责。

1936年2月,毛主席、彭元帅率红军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

不久张国华将军带领部队南下河东,主动接受上级指派,与当地秘密党员组建中共河东工作委员会和河东抗日游击队,先后在赵城、洪洞、临汾等13个县开展游击活动并取得显著效果。

然而,事情不会总是一帆风顺。不久,张国华将军的右路军便遭到阎锡山部队的疯狂围剿,导致一度与组织失去了联系。

那时候年仅22岁的他并没有停止对党组织的呼唤和日夜的思念,形同孤雁的他心中装满了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坚定的信仰,脑中回响的是共产党人宣誓时那激情昂扬的慷慨誓词。他长期奔波辗转各地,矢志不渝,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在西安重新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

军政两全

毛主席曾赞扬张国华将军“能打硬仗,善于团结”,能打硬仗说的是军事上的才能,善于团结说的是极高的政治素养和极强的组织能力,我党的研究学者后来用“军政两全”四个字概括张国华将军的杰出才能。

1938年,张国华将军的政治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展现。他带领的115师到达阜平后,遵照罗荣桓元帅的指示,带领宣传队走街串巷,演出抗日救亡节目,书写抗日的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另一方面带领宣传队员主动协助阜平的青年学生和开明绅士组织了抗敌后援会,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阜平中华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组织了一支400多人的抗日义勇军,党中央开始依照他的模式动员各地的学生运动,团结有生力量。

张国华将军在开展地方工作时,特别注重方式方法,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团结抗日主张,热诚结交民主人士,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力量。

铁骨柔情的“佛光将军”

张国华将军除了军政两全的美誉之外,还有两大美称,其中之一就是“佛光将军”。说到佛光,许多人都不免好奇,像张将军这样一个立下赫赫战功的开国授勋中将怎么会和“佛”扯上关联?

1950年冬天,张将军穿着一身厚重的冬装在专车司机的引导下走进后座,准备奔赴成都军区走马上任。转头一看,一辆车在身旁疾驰而过,不偏不倚地停在了将军的面前。

两个军官随即下车,向张将军毕恭毕敬地行了军礼,双手递上去一封党中央的红头文件,便转身离开了。

张将军接过文件后便不停地搓手,眼睛却始终离不开那封红头文件,要知道那可是毛主席亲自签署的一封调令,他感觉到一个党中央战略部署已久的计划将要呼之欲出了,而他本人将光荣地成为这次计划的第一执行人!

“命令张国华率领部队抵达西藏,务必解放西藏全境人民,让西藏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此令下达立即执行!”

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呼吸也变急促了,此时的张将军仿佛心已飞到了西藏。他深深地明白这份红头文件不仅仅是毛主席一人的信任,更是整个国家,全体人民的信任和嘱托。

他更加顾不上严寒的天气,深沉地捧起一抔首都的土,上面还有一层皑皑的白雪,轻轻地放进他的军大衣口袋里,目光如炬地看着前方,和司机说了一声“出发!”便毅然决然地走了,再也没有回头。

张国华将军深知此去一行的不易,加上毛主席在首都之时就多有高瞻远瞩地叮咛,提醒他务必在入藏之前做好万全准备。

在1950年1月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张国华将军查阅了大量关于西藏风土人情,地容地貌,气候条件的资料,到达山城之后,又和刘伯承元帅,邓小平和贺龙元帅三位老领导汇报自己进入西藏后的打算,得到了三位老总的大力支持。

总结入藏的思想方针,便是充分尊重西藏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不扰民众,不扰僧侣,尽可能地在不影响西藏老百姓的正常生活的条件下,唤起西藏老百姓心底当家做主的愿望,争取最底层西藏老百姓的支持和援助,以最和平,最少伤亡的方式解放西藏全境。

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张国华将军就没有离开过军营半步,殚精竭虑地思索入藏前的一切准备事宜和入藏后需要处理的各个细节,生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有事必躬亲,然而这段时间发生的一件事儿,却成为他一生的遗憾。

1950年1月下旬,在张将军准备开统筹军务的一次重要军事大会时,警卫员突然匆匆跑来,满脸焦急地告诉张将军,他的大女儿现在突发高烧,送进医院仍然没有退烧迹象。而张将军的夫人也希望张将军亲自来医院看一眼女儿的情况。

张国华将军深知此次军事大会与之后入藏的军事部署密切相关,将商议决定后续的作战方案,有很重大的意义,这时候他这个解放西藏的一把手可不能缺席。

于是委派警卫员代话给妻子,等会议结束后自己会去医院看女儿;然而让人更加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会议进行到一半,医院的电话居然打到了会议室,可见张将军女儿的病情是多么的严重。

张国华将军接起电话的时候,电话那头的妻子已哭成了泪人。女儿已经确诊急性肺炎,按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小女孩的年龄,随时都有感染的风险。

张国华将军仍然没有离开会议室,他在电话里温柔地安慰妻子:和咱女儿说:

爸爸现在手上有点紧急的事情,一定要鼓起勇气把病痛扛过去,爸爸答应,努力把病治好了,带她一起去看西藏的布达拉宫。

会议刚结束,张将军旋即冲出会议室奔赴医院,然而看到的只有坐在椅子上悲痛欲绝的妻子。张国华将军默默地走上去,把妻子揽在自己怀里,轻声哽咽道:“是我来晚了,我对不起你和女儿。”

但作为军人深知战机的重要性,简单陪着妻子处理了女儿的身后事,安慰了妻子之后,又换上了戎装,赶赴西藏战场。

1950年3月,第二野战军先遣支队拉开了入藏序幕之后,张国华将军严明纪律,遵守进藏前,不扰民的宗旨,经过藏族群众的屋舍旁必然放慢脚步,轻声行进。

晚上就原地找掩体歇息,有些藏族群众看到如此纪律严明的军队和很多年龄和他们孩子相仿的战士,都热情邀请他们进屋做客,然而军令如山,解放军战士仍然在张国华将军的令行禁止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不惊群众一牛一羊。这一系列举动也都彻底征服了当地老百姓的心。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西藏格达主动请缨配合张将军和平解放西藏全境的活动,一时间军心大振,有了格达的帮助,祖国统一的进程也会大大加快。许多当地老百姓也都说张国华将军居然能引得活佛主动来帮助。

然而因为格达活佛的牺牲,也最终导致了我党西藏和平解放计划被迫停止。为此,张国华将军向中央军委建议,获得毛主席的认可后,将矛头直指昌都。

1950年10月,张国华将军分兵三路以科学的军事战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在昌都战役中取得大捷,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促使西藏地方当局头目达扎摄政下台,1951年10月,十八军在艰难行进1年多之后终于抵达拉萨,实现了西藏的全境解放。

西藏格达活佛在去世前曾和张将军定下了约定,希望张将军替他见证西藏全境的解放,守护西藏的每一寸土地。而为了这个承诺,张国华将军拖着病躯在西藏坚守了16年之后才离开西藏这片让他魂牵梦绕,难以割舍的土地。

“佛光将军”歌颂的正是他作为解放西藏的第一人的壮举,也为张国华将军传奇的一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印军眼中的“雪域战神”

解放西藏后,张国华将军已经是荣誉满身,还获得了毛主席亲自授勋。1955年5月,西藏军区由军级上升为大军区级,直接划归中央军委领导,张国华将军升任大军区司令员后,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对藏建设。

1962年9月,印军越过“麦克马洪线”,对克节朗地区的中国军队发起袭击。先是由印军第四师攻击了中国尺东哨所,随后印军在中印边境集结了两万多人,配备了一些重武器,准备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本以为稳操胜券的印军第4师的师长,陆军中将布里吉·莫汉·考尔派遣印军最精锐的第四师第七旅团却遭遇了张国华将军的18军。

张国华中将冷静地对局势展开了分析:敌方虽是印军王牌军,但始终比不上解放战争时期老蒋的主力军的战力和装备且久疏战阵,另外我军长年驻守在高山,而敌军不熟悉高山地形,丝毫不需要忌惮。

次日,他抱病指挥18军从两翼开攻,采用侧后迂回、分割包围、逐个击破等军事战术,克服重重困难,解放军战士个个英勇作战,舍生忘死,印军第7旅仅在一天内就被18军打败了。

此役沉重打击了印军常年袭扰我方西南边境,企图侵占我方领土的嚣张气焰,还祖国西南边陲一个海晏河清。这一战,打出了大国军威,赢得了中印边境的长期稳定,张国华中将被印军称为“雪域战神”。

后来,凡是遇到张国华将军的部队,印军探知情报后皆退避三舍,不敢再战。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967年,张国华将军离开工作近十七年的西藏,回到大后方静养。此时的他,由于长年指挥大小战役的劳累,加之高原反应,心脏早已不堪负荷。

毛主席在他回来时,亲自接见了他,并深情地拉着他的手说:

“国华,这一趟辛苦你了,党和人民感谢你做出的贡献!

”张国华将军热泪盈眶:“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只要我在世一天,就永远是党和人民的子弟兵,他们让我去哪里,我便带着一份热忱去哪里扎根。”

1972年,这样一位心怀社稷,心存感恩的开国中将却在一次军事会议过程中永远闭上了双眼。紧急抬往手术室时,已经失去了基本的生命体征。

张将军离世这一消息,以极快的速度通报给了毛主席和周总理,这才有了故事刚开始毛主席停止会晤外宾,为张国华将军的逝世深感悲伤惋惜的那一幕。

悲恸之余,毛主席千叮万嘱,要求成都军区对张将军的遗体进行妥善安置,派专机将骨灰务必带到北京八宝山安葬。

于是,周总理雨中亲自接机,为张将军送最后一程。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张国华将军一生先公后私,以身作则,作为我党的开国中将,始终不忘党和人民的嘱托,一心一意为国家的统一安定而奉献终身,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以老一辈军人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感和爱国主义责任感,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换来了今天这一辈的美好生活。

作为我们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更应树立坚定地理想信念,深追张将军这样的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和遗风,以信念为精神之钙,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境界,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1 阅读:147
评论列表
  • 2023-03-09 16:00

    向英雄张将军致敬,值得国人世代永记!

晗史如烟

简介:晗史如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