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马
上个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舰”火箭进行了第二次飞行测试。测试中,一级火箭的33台“猛禽”发动机均工作正常,一二级火箭成功分离,但在升空10分钟后,“星舰”在高度148公里与任务中心失去联系,随后启动了自毁系统。
各方的反应
▼
“星舰”每次试验都会在全球引起广泛关注。此次也不例外。SpaceX宣布试验失败后,在网上引发了激烈讨论,激起了众多涟漪。
一部分网友认为“星舰”是重大科技创新,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一次大胆尝试,值得积极肯定;另一部分网友认为“星舰”屡次尝试,屡次失败,技术上并不成熟。捆绑式的推进方式,技术跨越并不大,反而降低了火箭的可靠性,不值得进行赞扬;甚至还有一部分网友在高度赞扬“星舰”的同时,不忘打压中国航天,认为中国航天和SpaceX这样一个民营公司相比差距都很大。
BN3进行三发静态点火
总之,网上争论很多,为什么“星舰”能够引起广泛关注呢?
发展历程
▼
美国商界传奇人物马斯克打造了特斯拉、星链等非常有影响力的企业,而移民火星计划则是他的另一个伟大构想。为了完成这个构想,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开始设计相关航天器。
2016年,SpaceX最初称该计划为“火星殖民运输系统”,随后改称为“星际空间运输系统”,经过不断调整完善后,该航天器在2019年被正式更名为“星舰”,旨在研制出大推力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系统,主打一个廉价、快速和可靠。
猛禽一代和二代发动机
“星舰”计划主要包括飞船和超重型火箭助推器。该产品分为两级,一级为“超重型助推器”,并联安装33台“猛禽”液氧甲烷发动机;第二级为拥有6台“猛禽”发动机的飞船。“星舰”计划近地轨道最大运载能力250吨,可回收状态下则为150吨。
2019年,SpaceX推出了“星舰”的首个试验产品——“星虫”,成功测试了“猛禽”发动机。随后SpaceX加快试验进度。推出了钢制Mk1试验火箭来测试真实发射状态。在试飞中Mk1发生了爆炸,但SpaceX没有灰心,在失败的基础上完善设计,推出B(N)系列芯一级试验火箭和SN系列芯二级试验飞船,从试验“猛禽”发动机到试验多台发动机并联再到试验火箭安全着陆,一步一个脚印稳步推进计划。
星虫,星舰的雏形
其中,BN1、BN2、BN3分别被用于压力测试、发动机测试和轨道测试,SN8至SN11则在试验中坠毁。2021年5月,SN15火箭成功实现着陆,完成了可重复使用火箭试验,“星舰”原型机首次在亚轨道飞行。
SN15试验成功后,SpaceX立马开始试验“星舰”与超重型火箭组合体。2023年4月,“星舰”组合体首次试飞。试验中火箭成功起飞,但助推器和飞船分离失败,导致火箭失去控制,最终爆炸。此次试验还发现,错误估计了几十台“猛禽”发动机同时工作产生的巨大推力对混凝土发射台的破坏。SpaceX立马总结经验,对“星舰”组合体进行完善,修改了超过1000项设计。
11月18日,“星舰”组合体进行第二次试射。虽然这次试验还是失败了,但这次“星舰”在吸取上次发射失败的基础上,取得了不小的进步。首先通过加固发射台、安装水冷钢制火焰偏转器,使发射台的弊端得到改善。其次采用的热分离技术也取得了成功。另外一级助推器的33台发动机成功工作,打破了原苏联N1火箭30台发动机并联工作的纪录,可以说“星舰”计划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起飞中的星舰
如何看待“星舰”的设计
▼
首先,“星舰”的某些设计很有颠覆性。例如为了降低使用成本,“猛禽”发动机可重复使用50次,且造价十分低廉。可回收火箭从设计采用回收腿、到“筷子”(Chopsticks)回收机构、再到火箭箭体直接落回发射台,设计想法很具颠覆性。再如将火箭外壳由碳纤维改为成本仅为4美元一公斤的不锈钢材质、使用液氧甲烷等低价格燃料、大面积使用陶瓷基非烧蚀隔热瓦作为防热材料,均有效降低了造价。
其次,每次测试技术跳跃度高。为了尽快完成试验,达到实用的要求,“星舰”每次试验并不是停留在原地,而是进行了众多设计迭代和技术验证。每次试验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不小改进,各原型机间的技术跨度明显。
例如:SN15原型机试飞成功后,立马将SN16等多架原型机退役,直接开始进行轨道级发射台和火箭芯一级的设计制造。虽然今年4月的飞行试验失败,但在11月的试验中,“星舰”直接大胆进行了热分离尝试。
星舰发射
最后,整体设计十分激进大胆。像热分离技术的挑战非常巨大。其重型火箭推进器是人类目前载重量最大的火箭,而且芯一级采用了多发并联方案。“星舰”芯一级推进器在直径9米箭体底部密集安放了33台“猛禽”发动机,预计可产生7500多吨的推力。
其中:外圈的20台为固定设置,由发射台点火器点燃;中圈的10台和内圈的3台可以进行摆动,通过内置点火器点燃。这样的设计对火箭的结构、热防护、耦合振动和最重要的稳定性都带了巨大挑战。
三十三台发动机
为何“星舰”会激起层层涟漪?
▼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发射火箭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像“星舰”这般关注度的还真不多。虽然“星舰”屡屡失败,但一点都不影响其人气,这是因为:
一是马斯克的超高人气。SpaceX的背后就是马斯克。马斯克一手创造的特斯拉、“星链”凭借其独特的气质、大胆的设想和领先的技术拥有大量粉丝。特斯拉在电动汽车界独特的存在使其拥有大量的市场份额。“星链”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让人看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星舰”计划也是一样,仅仅就是33台“并联”发动机的暴力美学就吸睛无数,被广泛关注。
二是“星舰”计划的技术优势。“星舰”作为人类首款可完全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载器,其火箭运载器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推力最强的火箭,许多技术非常先进。其一级助推器高70米,整体高达120米。之前人类推力最大的火箭是美国在“阿波罗”登月计划中使用的土星5号,可以搭载130吨有效载荷,“星舰”的搭载能力是土星5号的两倍多,可见其技术领先世界。
星舰发射
三是不懈努力的精神。“星舰”背靠马斯克这棵大树,拥有大量的资金支持。虽然屡次发射失败,甚至出现在10公里级试飞时5次发射4次爆炸的情况,但SpaceX不放弃,屡败屡试的勇气值得尊敬。而且无论失败与否,“星舰”计划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都令人印象深刻。SpaceX仅仅用20年时间,就从一棵小苗成长为占据世界重要位置的民营航天企业,让人看到了民营航天企业的发展空间,激发了民间航天力量。
四是一少部分别有用心的人故意无视中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从推力、可回收技术、低成本、公司成分等角度贬低中国航天。中国航天一些技术的确和世界一流来比还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火箭推力、可重复使用等方面。但中国航天在发展起步晚、技术起点低、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在载人航天、月球火星探测、卫星发射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也是世界公认的。因此,给中国航天时间,一切都不是问题。
分离
如何看待星舰
▼
首先,SpaceX的成功是美国大幅压减航空航天局(NASA)经费后,NASA被迫加强与SpaceX、波音等民营航天企业合作的产物。其背后的政府力量不可忽视。可以说美国航天计划的实施主体已经开始形成由企业为主导,政府提供相应保障的模式了。
其次,“星舰”计划的一些技术将引领世界航天技术发展方向。可重复使用火箭、火箭定点着陆、并联大推力火箭等技术将成为世界航天领域的研究热点,进一步提升人类探索太空的能力。
一二级热分离
最后,低成本发射模式可能引发新一轮太空竞争。“星舰”模式一旦成熟,可能会对全球航天格局带来极大影响。凭借可重复使用技术和造价低廉的火箭,将降低“星舰”的发射成本到一般火箭的1/6左右,这将为SpaceX公司赢得大量市场订单,极大提升美国航天发射能力,进而提升美国航天水平,加剧各国在航天领域竞争。
可以用来骗融资啊
美国阿波罗登月就是个假货
又双叒叕一次达到预期。
载人的最好不要重复使用,美国的航天飞机就是前车之鉴
探索前人没走过的路,创造一条新的路,遇到失败不是很正常吗?曾经觉得火箭回收是天荒夜谈不也被成功做出来了,还进行了商用。
美国航天局的白手套,炒市值,舆论营销
以现有的中方太空探索需求,用不到超高推力的火箭。
马斯克的意义在于告诉沙子们,火星不是一步就可以登上的,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
看看人家的首富在做啥,我们的首富来钱快,卖点矿泉水,又没啥风险[呲牙笑]
所有意义都体现在拉动了GDP,毕竟是高消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