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坚料志”头像,不错过每条香港大新闻。
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了任内第三份施政报告,以「齐改革同发展,惠民生建未来」为主题,全面回应了二十届三中全会对香港未来发展路向及角色定位的重点要求。两年多来,本届政府工作成效显著,展现了勇于担当、积极进取、务实贴地的新气象。这份施政报告聚焦拼经济谋发展,力促香港发挥自身独特地位和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着力提升竞争力;同时,该报告坚持以民为本,以更大力度破解民生忧难的举措务实、有力。既关注民众当前需求,巩固有效治理策略,更在香港的长远发展规划上做出了强有力的部署,这些举措为香港繁荣稳定奠基,展现了特区政府积极回应民意、推动发展的决心与行动。
处理香港经济问题是施政报告的一大重点。面对本港经济持续疲弱问题,今年施政报告最大亮点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例如打造国际黄金交易中心并建立国际黄金仓储设施,吸引更多外国资本流入;将「香港海运港口局」升级为「香港海运港口发展局」,推动航运高增值部分的海运服务业发展,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圈,增强香港作为国际贸易中心的竞争力;制订「河套港深创科园区发展纲领」 ,开辟政策和制度创新试验田,为香港经济探索新方向;以及成立「发展低空经济工作组」等,预示着香港在探索新兴经济领域上的前瞻性和决心。
旅游业作为香港传统经济支柱之一,发展备受业界关注。政府组建「发展旅游热点工作组」,跨部门协作打造地区旅游热点,同时,政府向中央政府提出优化内地居民访港签证政策,期待带来更多游客,令人振奋。即将揭晓的《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提出游艇、赛马旅游及湾仔北、红磡站周边开发计划,旨在打造新地标,丰富旅游产品。这些前瞻性策略不仅推动香港多元化发展,更有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业界纷纷表示欢迎。
人才驱动进步,报告中强调香港政府将全面推进香港成为国际高等教育枢纽,藉由执行「香港未来人才深造奖学金计划」,以及树立「留学香港」的形象等一系列措施,以此提升香港教育品牌的国际声望;同时加速「北都大学教育城」的开发,成立高新技术产业联盟等,专注于为科研人才培育,为怀抱科技梦想的青年开拓光明前景。这些决策的颁布将促使未来香港科技创新的国际化战略成效显著,更能联手为粤港澳大湾区铸就「国际科创中心」。本人乐见政府前瞻培育创新人才,致力于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导致的学生数量减少趋势,同时带动周边产业的发展。
《施政报告》亦在改善房屋方面提出了多方面的具体安排。解决劏房问题是近年政府工作的重点之一,报告中提到,政府决定以立法方式制订住宅楼宇分间单位的出租制度,不合标的住宅楼宇分间单位必须改建成合标准的「简朴房」,由专业人士确认并申请认证。面对劏房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政府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策略,而是选择了更加人性化、逐步过渡的方式。既体现了政府对居住安全与品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又给予了业主合理的整改期限,避免了因政策突变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不必要冲击。居屋方面,40岁以下白表青年家庭及一人申请者可分派多一个抽签号码增加上楼机会,也见人性化和灵活化。
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北部都会区发展,政府将提速增效,这一点,本人和新界各同仁一直向特区政府大力呼吁和推动,喜见特区政府对此做出切实回应。报告提出政府会预留80公顷建北都大学教育城、预留牛潭尾土地用作本地大学筹建第三间医学院的校舍及教研医院用途,不仅为高等教育提供更多发展空间,还促进知识创新与研究,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医学院的筹建,则显著提升医疗服务水准,推动医学研究与教育,促进产学研结合。另外,新田科技城的首批用地将会推出市场,有助促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带动周边发展,发展香港新质生产力。而新皇岗口岸大楼「一地两检」模式的实施,更是促进区域互联互通、高效融合的典范,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
施政报告亦回应了其他民生关切,在青年发展、安老服务、残疾康复、医疗发展及风险机制、妇女发展、体育发展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关注。一系列旨在促进新能源发展、构建职业人才储备库等产业与人才培育政策,提升关爱队伍资助力度,扩大残疾人士日间照料、住宿服务及学前康复服务名额,优化「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 ,增加「邻里支援幼儿照顾计划」参与机会,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因应长者乐龄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扩大,开拓新的产品和服务可满足长者需要,带来更多商机。以及加速推进「南大屿生态康乐走廊」建设等民生福祉与香港发展举措,体现了政府深切倾听并积极回应广大市民及基层社群真实需求的决心与行动。
整体而言,2024年的施政报告无疑是特区政府经过深思熟虑与广泛民意的结晶。耗时超过三个月,精心筹备,期间特首不仅组织了超过40场的咨询会议,还亲自深入社区,倾听民众的声音。这份报告不仅凝聚了政府的智慧与决心,更满载着香港市民的期望与愿景。展望未来,我们坚信,在特区政府的引领下,结合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香港定能克服挑战,把握机遇,持续繁荣发展,共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谭镇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