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突发6.2级地震!地震后这几类传染病要注意预防!

浮希 2023-12-23 16:23:59

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灾情十分严重。21日4时2分,甘肃积石山县再发生4.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目前,社会各界正在积极地抗震救灾中……

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地震受灾现场报道常言道,“大灾之后有大疫”。按以前地震发生的情况来看,其实地震后传染病造成的危害往往大于地震造成的灾害。这是因为地震是一种突发的自然灾害,震后人们的生活环境会遭到破坏,卫生基础设施和供水设施损坏严重,饮用水源也会受到污染,而这些都是可能导致传染病发生的潜在因素。地震造成的公共卫生问题

生态环境破坏城市供电供水系统中断,道路阻塞,群众不得不喝不洁净的用水粪便、垃圾运输和污水排放系统及城市各项卫生设施普遍被破坏,造成粪便、垃圾堆积、苍蝇大量滋生。

人员或牲畜可能具有伤亡的发生,如果由于条件限制,尸体可能只能就地掩埋处理,在气温高、雨量多的情况下,尸体迅速腐败,产生恶臭严重污染空气和环境。

如果人员密集、居住拥挤,人们传染病的感染机会多。

水源污染

地震后供水条件变化,城市集中式供水设施可能遭受严重破坏,泵房、管道断裂、供水供电中断。

分散式供水和农村给水有水井淤沙、井管错裂等,一般破坏程度相对较轻。

石塬镇肖红坪村里倒塌的房屋(受访者供图)

震后厕所倒塌、粪便垃圾污物大量堆积、下水道堵塞、尸体腐败等,都能污染水源,导致饮用水水质恶化。

食品污染

地震导致缺乏清洁水、食品、炊具和餐具,灾民家庭或集体做饭在震后初期存在困难,食品、食品容器及餐具不能充分洗净、消毒、容易诱发食品污染,多人共用餐具和食品容器,容易引起食源性病患和经过生活接触传播的疾病发生和流行;

灾民家庭缺乏食品防护设施、食品容易受到苍蝇、尘土等污染;

地震前后可能会出现鼠害,可能对食品造成污染和损害;

灾后初期、由于食品供应暂时紧张,还可能会出现其他影响食品安全的问题。

媒介生物滋生

鼠类增殖:由于地震造成大量的房屋破坏,一些原来鼠类不易侵入的房屋被损坏,废墟中遗留下大量的食物使得家栖的鼠类获得了大量增殖的条件。蝇类滋生:震灾发生后,死亡的人和动物的尸体被掩埋在废墟下,还有大量的食物及其他有机物质。在温暖的气候合适条件下,这些有机成分会很快腐败,提供了蝇类易于滋生的条件。

蚊类滋生:地震造成建筑物大量破坏,自来水浸溢,特别是生活污水在地面上的滞留,会成为蚊类大量滋生的环境;

地震后,这些传染病请注意防治1.肠道传染病:霍乱、甲肝、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肠炎等

肠道传染疾病,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防治办法:确保不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水。特别是对饮用水,有条件的地区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索取饮用水消毒片,消毒后煮沸再饮用。并在必要时去当地卫生院或接种点应急性接种甲肝、霍乱等疫苗。2.虫媒传染病:如乙脑、黑热病、疟疾等防治办法:应采取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病人要隔离。清扫卫生死角,疏通下水道,喷洒消毒杀虫药水,消除蚊虫孳生地,降低蚊虫密度,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夜间睡觉挂蚊帐,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或者使用驱蚊药。3.人畜共患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如炭疽、狂犬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欧亚大陆31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属重灾区,除新疆、西藏、青海、及台湾外的省市自治区均有本病流行。

防治办法: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手段之一。4.经皮肤破损引起的传染病:如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等由于地震房屋倒塌,地面裂缝,山体坍塌,江河污染等原因,造成人员外伤,易引起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和经土壤传播的疾病发生。

防治办法:对各种原因引起皮肤破损的人员必须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给予有效的抗炎对症治疗,严重的送医院救治,教育广大群众破损的伤口不要与土壤直接接触。5.常见传染病:流脑、麻疹、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等地震后人员聚集程度高,流动性大,相互之间接触频繁,容易导致麻疹、风疹和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防治办法:佩戴好口罩,保持室内外通风,及时接种疫苗。目前,国务院已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援处置等工作。甘肃、青海也已组织力量开展抢险救援,并紧急调拨帐篷、折叠床、棉被等救灾物资运抵灾区,全力做好受灾群众救助。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齐心协力,共渡难关!愿灾区人民一切平安!

注:本文信息来源于生命科学大会CLHE、新京报、央视网及部分网络等。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地址:116557798@qq.com)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