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40年前的军演,11万解放军参加,邓小平: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

白翠评历史 2023-11-28 11:39:02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1年,11万解放军战士齐聚华北,80年代最大规模军演来袭。

总参谋部为此次军演做了三类方案,让领导人做出选择。邓公一言拍板,该花的钱还得花。

这场大型军演是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举行的?邓公选择了三种方案中的哪一种?

1980年10月,解放军总参谋部召开了防卫作战研究班会议。邓公基于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提出了积极防御的基本战略。

这次会议带给了总参、总政和总后勤部许多思考,在积极防御战略的指导之下,我军为维护国家和世界的和平,必须敢于亮剑,主动展现军威,积极提升军事训练的效率。

既然要主动,那不如展开一次实战型的军事演习活动,一方面检验解放军战士的作战素质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对周边国家起到震慑作用。

中央军委非常支持这一提议,不过在演习工作正式筹备之前,军委领导人需要看到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

1980年年底,三大总部先是发出了通知,要求各大军区做好准备。而后,总参又挑起大梁,开始执行筹备工作。

北京军区是实兵演习的主力军区,总参和他们展开协商讨论,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之下,制定了三套军事演习方案。

这三套方案各有特色,需要先交由领导人过目,才能最终决定。

1981年3月,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副总参谋长张震一同找到邓公,将三大方案向他汇报,请他定夺。

第一套方案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它的计划参加人数接近11万,需要各方面军展开防御战役演习,包括的演习科目也较多。

解放军战士的集群进攻、空降与反空降、阵地坚守防御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都能够在这次演习中得到检验。

至于战役预备队,是骡子是马,也得牵出来遛一遛。总参对预备队的演习要求,也一点儿不低。

听到汇报,邓公非常满意。既然要搞军演,劳神费力,消耗资源,那就必须搞彻底。各方面的衡量情况,中央军委都得做到心里有数。

只是,杨得志还是提出了一些领导干部对第一个方案产生的顾虑。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非常现实,就是钱的问题。军演,尤其是大规模军演,需要大量的金钱来支撑。

此时的邓公已经有了精兵简政的想法,在国家进行经济建设的关键阶段,他也一直在强调缩减军费开支的问题。

而缩减军费和大搞军演之间,必然存在着很大的矛盾。

更何况,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时间还不长,中央财政的保障性能力还不够突出。万一财政方面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持,军演中途夭折,我国只会得不偿失。

因此,没有钱是寸步难行,经济问题也是总参的两位干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第二个顾虑之处在于,部分干部同志担心,如果我们把军演的规模定得太大,苏联乃至西方国家,会对我们产生异样的看法,甚至会引发一些国际冲突。

中国的国际形象,也有可能会因此大打折扣。这对于大力推动“走出去”的我国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第二个方案属于退而求其次的规模,是方面军内部的防御战役演习,涉及的科目也没有太多,空降一类的高标准科目,在这一方案中被删减。

如果仅仅开展方面军编内的军演,那么参加人数肯定会比第一个方案少得多,预计只有5万人。

相应地,军演需要的资金数量与造成的影响也都不会有那么大。

至于第三个方案,那就更简单了,只搞集团作业,不搞实兵演练,所有步骤能省则省,规模尽量控制在师级范围之内。

邓公听着汇报,大脑在一刻不停地思考。听到第三个方案时,他眉头紧锁,显然并不满意。

平心而论,他最想选择的,还是第一个方案,也就是大规模的军演。

亮剑,要的就是亮出锋芒,亮出杀伤力。只亮一半,不痛不痒,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当时的国际局势,以及中国的处境,都要求我们全力的防范。70年代末,随着中美建交的大突破,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对立有所缓和,我国的外交局势渐渐稳定下来。

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可以在外交方面高枕无忧。因为两国建交,不代表美国就这么放弃了针对我国的一些小算盘。

一旦两个国家产生根本性的利益冲突,他们仍然可以说翻脸就翻脸。另外,苏联和东欧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国家,对我国的态度转向了恶劣。

尤其是苏联,他们在1979年突然攻打阿富汗,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而他们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对越南的援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苏联,这个曾经的老大哥,如今成为了我国不得不防的威胁性国家。

美苏两国的争霸还在继续,冷战会不会变成热战,什么时候会变成热战,这些都是未知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从未有片刻消失。

中国永远不会忘记自己反对霸权主义、呼唤世界和平的使命和担当,而只要还在坚持,我们就会被某些国家当成眼中钉。

主动出击,这不是中国的作风。但把被动防御变成主动防御,这就是我们在能力范围内完全可以做到的事情。

既然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其他国家没有给我们选择的机会,那么邓公认为,大规模的军演,是我们的唯一答案。

只不过,他不得不承认,其他领导干部提到的担忧与顾虑,也确确实实存在。但他认为,这些都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

经济方面的限制,我们可以主动寻求突破。

中央财政部门自然表态,全力支持此次军演行动。人员调度、物资供给、交通协调等所有需要用钱的地方,财政部都应当给予保障。

军演的专项专款,财政部也得提前划拨,推动项目的筹备进度。

北京军区作为军演的主要单位,同样也需要全力配合、鼎力大支持、倾情付出。更多问题,在中央财政无法解决时,他们便需要集思广益,自己找到克服困难的办法。

关于钱,邓公的态度非常直接,该花的钱还是得花。只不过,考虑到我国的现实问题,他还是提到,节约是不能忘记的原则。

所有工作流程,都必须做到最优,即花费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好的效果。

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所有参与者得拼尽全力,保证军演的效果不变。

至于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影响,邓公认为,这就更不用担心了。

我们的邻国们,这些年来没少举行军演。国际政治场上,可没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道理。再者说,在中国面前,苏联等国家也算不上“州官”。

军事演习是一个主权国家捍卫国防安全的有力手段,同时也是合法的方式。我们的防御战役演练,从头到尾都不可能对他国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有了邓公的拍板,接下来的工作,就按照第一套方案稳步执行。中央首先成立的领导小组,成为了此次军演的统筹单位,全力负责所有流程的推进。

军演在华北大地举行,所以在正式开始之前,各级部门首先要与人民群众沟通,进行必要的疏散和转移,把军演区域画出绝对的红线,尽量规避风险。

历经小半年的筹备,1981年9月14日上午,华北大军演正式开始。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此次军演可谓是翘首以盼,期待已久。尤其是邓公,更是十分关心项目进展。

这一天,邓公穿着军装,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在现场观看。看到精彩之处时,饶是他也舍不得动动眼珠。

奉命参与军演的将士们,更是全情投入,展现了自己最好的风采。

陆军战士在坦克和装甲车上娴熟地操作着,步兵队伍与机械队伍之间形成了完美的配合,一进一退之间,动作的转换和火力的接应都精彩到让人目不暇接。

空军的两个航空大队,也驾驶着战斗机在蓝天亮相。在空降中,他们英姿飒爽,如同自由翱翔的雄鹰,又像队列整齐的大雁。

即使只是演习,战士们也拿出了对待战斗的严肃态度,做到了全力以赴。

看到惊心动魄之处,邓公和一众观战将领们全都情不自禁地鼓掌,为我们强大的军队实力而鼓掌。

这场大军演一共持续了4天,每一天都有可圈可点之处,也给在场的所有人带去了很多思考。

实兵演习与实际的战役一样,都是最能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最能看出军队水平的过程。

日常的训练,还有军区内部的小规模对抗性演习,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正因如此,哪怕费钱费力,邓公也希望把11万人的大军演推进下去。这是必要的加强我军防御能力的过程,也是我国无声的宣告。

天下风云出我辈,哪怕国际世界风云摧折,只要有解放军坐镇,我国自能岿然不动,笑看云卷云舒。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37

白翠评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