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的儿子中“子以母贵”的现象很明显,有的连身份都不被认可

史海撷英 2024-06-25 16:36:12

大清王朝的开创者努尔哈赤,一生中共诞育了十六个儿子。然而,努尔哈赤对待他的这些儿子们,却是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他们之中,有的从未建立过功勋、便获封为一旗之主,而有的却是只用不封,最惨的一位甚至连努尔哈赤之子的身份都不被认可。

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待遇”差距,完全是因为其生母的地位所致。所谓“子以母贵”,在努尔哈赤这里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诠释。

努尔哈赤后妃的等级与分布格局

不同于传统汉族文化中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努尔哈赤的后宫延续了少数民族传统的“一夫多妻多妾制”。而在“妻”中,则有着一位地位最高的正妻,在努尔哈赤时期称为“大妃”或者“大福晋”,其余的则被称为“侧福晋”,没有得到正式册封的庶妃和侍婢则对应着“妾”的角色。

努尔哈赤一生,先后共有过四位大妃。

第一位是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佟佳・哈哈那扎青,辽东“巨富”佟佳・塔木巴晏之女。“巴彦”,在女真语中就是富豪的意思,因而在许多汉文史料中,都将其直接称为“佟巴彦”,意为“佟富豪”。而佟佳氏家族也确实是努尔哈赤的“天使投资人”,为努尔哈赤的起兵是出人、出钱、出力。佟佳・哈哈那扎青一生共为努尔哈赤诞育了两个儿子,即长子褚英和次子代善。

第二位是努尔哈赤曾经的堂嫂富察・衮代,他是努尔哈赤堂兄威准的妻子,威准去世后,改嫁给了努尔哈赤。一直以来,少数民族都有着“收继妻”的传统,原因很大程度上便在于是为了继承财产,使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再加上富察・衮代所在的沙济富察氏家族本就是女真人传统的豪强大族,因而努尔哈赤迎娶富察・衮代可以说是“目的性”十足,而富察・衮代本人及整个富察氏家族也确实给了努尔哈赤很大的支持。在嫁给努尔哈赤后,富察・衮代为努尔哈赤诞育了两子,即五子莽古尔泰和十子德格类。

叶赫那拉・孟古

努尔哈赤的第三位大妃是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孟古哲哲原本就与努尔哈赤有着婚约,可在嫁给努尔哈赤时,建州女真与叶赫女真已然结仇,可这并没有影响努尔哈赤对孟古哲哲的感情。只不过由于两家的频繁征战,让孟古哲哲始终处于矛盾与悲伤的状态,年纪轻轻便郁郁而终了。两人婚后育有一子,即努尔哈赤的八子皇太极。

而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是出身于海西女真乌拉部的乌拉那拉・阿巴亥。她是努尔哈赤四位大妃中在位时间最长的,并且为努尔哈赤生下了三个儿子,即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以及十五子多铎。

在这四位大妃地位之下的,便是五位侧福晋。实际上,努尔哈赤一共有过七位侧福晋,这其中的叶赫那拉・孟古哲哲和乌拉那拉・阿巴亥从侧福晋升为了大妃。

这五位侧福晋无一例外,也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要么出身于望族,要么就是家族有钱。比如,努尔哈赤最早的侧福晋之一的伊尔根觉罗・赖,为伊尔根觉罗・扎亲巴晏之女,既然叫“巴晏”,那就是富豪,因而作为努尔哈赤“投资人”家的女儿,自然地位也不会低;再比如,努尔哈赤时期,为了联合蒙古科尔沁部,两位嫁给努尔哈赤的蒙古科尔沁部女儿也就成为了侧福晋;而另外的两位,一位出身于叶赫那拉部,一位出身于哈达那拉部,同属海西女真的扈伦四部,迎娶他们对于团结海西女真各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不过,努尔哈赤的五位侧福晋,只有伊尔根觉罗・赖为努尔哈赤诞育了一个儿子,即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至于努尔哈赤后宫中地位最低的庶妃和侍妾,基本都是出自于建州女真本部的小部落或者小城主之家,而她们之所以嫁给努尔哈赤,不是俘虏,就是为了充当“贡品”,在努尔哈赤看来这就是“战利品”。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庶妃和侍妾所生下来的七个儿子,不仅在“待遇”上极差,甚至有的连身份都得不到“承认”。

努尔哈赤四位大妃所生的嫡子,“待遇”最优

先来说说努尔哈赤的结发妻子佟佳・哈哈那扎青所生的褚英和代善。

褚英是努尔哈赤的嫡长子,很早的时候就跟随努尔哈赤上了战场,并且早在“三旗”时期,就开始独立统领一旗,并且还一度被努尔哈赤确立为接班人。只不过后来父子反目,努尔哈赤将褚英圈禁后处死。可即便如此,努尔哈赤还是让褚英的长子担任了镶白旗旗主,直至努尔哈赤末年为了给阿巴亥所生的多尔衮三兄弟腾位置,才将其调入镶红旗,不过其依旧让其担任的小旗主。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在努尔哈赤在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式建立后金政权后,成为了“四大贝勒”之后,并且一个人统领正红旗、镶红旗两个旗。而代善也曾被努尔哈赤立为接班人,但却因为与大妃阿巴亥的“绯闻”以及之后的“虐子事件”,被努尔哈赤废黜了“太子”之位,同时还被努尔哈赤勒令分家。此后,代善只担任正红旗旗主,而镶红旗旗主则是由代善的长子岳托担任,不过两红旗依旧都是在代善家族,足可见努尔哈赤对于代善的重视。

再来看看富察・衮代所生的莽古尔泰和德格类以及孟古哲哲所生的皇太极。

莽古尔泰是“四大贝勒”中的三贝勒,同时也是正蓝旗的旗主,而他的弟弟则是正蓝旗的小旗主。而皇太极同样位列“四大贝勒”之列,同时还担任正白旗旗主。

乌拉那拉・阿巴亥‍

至于阿巴亥所生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则受到了努尔哈赤的“特殊”照顾。

努尔哈赤在晚年的时候,分别划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每人15个牛录,并且留下遗言,在他驾崩后由阿济格担任镶黄旗旗主,多铎担任正黄旗旗主,自己所统领的20个牛录的亲兵,则全部由多铎继承。至于多尔衮,在一些野史传言中,称努尔哈赤是准备让其担任镶白旗旗主,这才有了将杜度调往镶红旗下,可伴随着努尔哈赤的驾崩,镶白旗被皇太极提前抢了过去,并交给了自己的长子豪格统领。在经过皇太极的“黄白互换”之后,多铎成为了八旗中势力最强的正白旗旗主,而阿济格和多尔衮则共领镶白旗。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除了其弟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敏和济尔哈朗统领的镶蓝旗,其余的七个旗的旗主,全部由他的四位大妃所生的嫡子统领。即便是像多尔衮和多铎这样没有上过战场,没有建立过功勋的嫡子,也能统领数量众多的牛录,并担任旗主,足可见努尔哈赤对于他们的重视。

相比之下,那几位由庶妃和侍妾所生的儿子,他们的存在感却是极低的,甚至可以说可以说根本不被努尔哈赤当“儿子”看。

不被努尔哈赤“承认”的庶子们,境遇非常堪忧

在李朝的史料中,对于多尔衮的称呼是“九王”,然而,多尔衮在努尔哈赤所有的十六个儿子中,排行第十四位,为何会被称为“九王”呢?原因就在于,有几位儿子的身份没有努尔哈赤的“承认”。

先来看看多尔衮之前的“八王”都有谁。“四大贝勒”中的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自不用说,除了这三位,另外的两位年长于多尔衮的嫡子德格类和阿济格也在“王”的序列之中。当然,还有一位,虽不是大妃所生的嫡子,但仍有着一定地位的七子阿巴泰也在其中。至于最后的两位“王”,那便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即二贝勒阿敏和济尔哈朗了。

爱新觉罗・多尔衮

如此一来,多尔衮就绕过了努尔哈赤的三子阿拜、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十三子赖慕布,这几位努尔哈赤庶妃和侍妾所生的儿子,成为了“九王”。同时,他的弟弟多铎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成为了“十王”。

同样的,多铎明明不是努尔哈赤的“幼子”,却最终按照“幼子守灶”的传统,继承了努尔哈赤的亲兵,也是这个原因。

在他之后,是努尔哈赤实际上年龄最小的儿子,即十六子费扬果,而这也是所有努尔哈赤之子中,堪称最“惨”的一位。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费扬果的“幼子”身份不仅没有得到承认,同时就连努尔哈赤也经常无视自己的这个小儿子,就连他的母亲的姓氏在史料中也被省略,一直被记录为“某氏”。之后他被皇太极削宗夺爵,可最终被恢复身份的时候,也只是恢复了一个“红带子”,并没有将其归入努尔哈赤的家族分支,可见其身份的尴尬。

实际上,这些努尔哈赤庶妃和侍妾所生的儿子们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中也有人走上战场,立有军功,可始终得不到努尔哈赤的认可和封赏,地位甚至比不上努尔哈赤的侄子和嫡出的孙子。哪怕是到了努尔哈赤驾崩后,他们的爵位最高也只是到镇国公和辅国公一级,始终无法再进一步。

阿巴泰是努尔哈赤所有儿子中最为“特殊”的一位

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由侧福晋伊尔根觉罗・赖,而要评价其在所有努尔哈赤所有儿子们的地位,只能用“特殊”来形容。具体来说,阿巴泰是“不嫡不庶”、“不上不下”,因为他的待遇虽远不及努尔哈赤大妃所生的嫡子,但却比那些庶妃和侍妾所生的绝对庶子们好上太多,因而他也成为了嫡子与庶子之间的“分水岭”。

首先就是体现在阿巴泰掌管的牛录上。阿巴泰隶属于镶白旗,是镶白旗的小旗主,并且掌管着六个牛录的人口和财产。这个数字虽然不能与其他独立掌旗旗主贝勒相比,然而,比起其他人,这个数字已经非常客观了。努尔哈赤庶妃和侍妾所生的七个儿子加在一起,也才掌管了不到三个牛录,他们中有的人还是“光杆司令”。所以相比之下,阿巴泰比上不足,但是不下却还是绰绰有余的。

爱新觉罗・代善

其次,就是阿巴泰的朝堂地位非常的“尴尬”。皇太极继位之后,阿巴泰由于非常不满皇太极一再将年龄较小的努尔哈赤之子排在其前列,因而不断地大发牢骚。代善得知后,随即对其进行了训斥:“德格类、济尔哈郎、杜度、岳托、硕托,早随五大臣议政,尔不预!阿济格、多尔衮、多铎,皆先帝分给全旗之子,诸贝勒又先尔入八分列。尔今为贝勒,心犹不足,欲与和硕贝勒抗,将紊纪纲耶?”

按照代善的说法,除了比阿巴泰年幼的弟弟德格类和济尔哈朗,就连比他小一辈的杜度、岳托、硕托(代善的嫡次子)也获得了议政资格,可见努尔哈赤对于阿巴泰是“用”,但却没有“重用”。

此外,代善还讲了两个事情,一个是努尔哈赤赐给了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是“整旗”,可给阿巴泰的只有六个牛录,并且,在“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名单里,也没有阿巴泰,这就意味着按照努尔哈赤初定的“入八分”规则,阿巴泰的势力只能局限于六个牛录,并且只能是担任小旗主,无法成为旗主贝勒或者旗主王爷。

三藩之乱示意图

只不过,阿巴泰及其家族的“上升”通道并没有像其他庶子那样被彻底堵死。皇太极时期,他就被晋封为多罗饶余郡王。而他的儿子岳乐更是凭借其在顺治朝时期的功绩被晋封为安亲王,并且之后成为清圣祖平定“三藩之乱”的重要功臣。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努尔哈赤这些儿子们的人生命运在其出生的时候就已然注定,而这一切都是由其生母的名分和地位决定的,而这也足可见努尔哈赤的“嫡庶观念”之强烈,以及对于“子以母贵”的推崇。

0 阅读:48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