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吴展出生于安徽省舒城县一个地主家庭,家里有兄弟六人,吴展排行第五。吴家是当地有名的名门大族,家里庄园三进三出,门庭十分显赫。
吴家对教育向来十分重视,吴展的兄长们上的都是当地最好的私塾,请的先生也是颇有名望的大儒。等到吴展上学时,清朝已被推翻,新学兴起,吴展就从私塾转入舒城县第二高级小学就读。
这所小学的创办人参加过辛亥革命,是同盟会成员,因此办学理念开明,吴展在这里接受到了进步思想的熏陶,为他日后走上革命道路打下了基础。
1919年秋,吴展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进入省立一师后,吴展更加如鱼得水,在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投入学生运动。
虽然出生在大户人家,但是吴展身上并没有富家少爷的派头,相反,平日里他生活简朴,学习用功,成绩优秀。吴展性情敦厚,待人诚恳,平时沉默寡言,但每每发表意见时,却侃侃而谈,十分中肯。
从省力一师毕业后,吴展一时无事可做,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当地的乡绅仰慕他的学识,想聘任他担任当地的教员,年薪60多块大洋,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额。但是吴展拒绝了这个工作,长叹了一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吴展 (右一) 与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同学合影
在老家的这段日子,吴展和未婚妻完婚,过上了普通且平静的生活。虽然这种生活很惬意,但是在内心深处他依然希望去外面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很快,机会来了。1924年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立黄埔军校,面向全国优秀青年招生。
得知此消息后,正在彷徨苦闷中的吴展仿佛看到了光明一般,抛下身怀六甲的妻子,立即起身前往广州报名,投身革命洪流。经考试后吴展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从黄埔毕业后,吴展因表现优秀被留校任用,先后担任第二期教官部中尉特别官佐以及第三期校长办公厅中尉特别官佐,这个职务大概相当于校长蒋介石的助理。
在校期间,吴展参加了以蒋先云为领导的青年军人联合会,思想上逐渐向共产党靠拢,成为我党最早一批党员之一。
1925年春,革命军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举行了第一次东征,吴展被任命为特务营营长,随叶剑英领导的教导团奋战两个多月,平息了陈炯明叛乱。
不久后,黄埔军校在武汉建立分校,从广州抽调了一批骨干去武汉,吴展就在其中。武汉分校设立四个大队,吴展任四队队长,同为黄埔一期的徐向前任一队队长,负责学员的军事训练。
徐帅在《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就提到,那时候受到一批共产党人的影响,每个星期聚餐聊天辩论,其中就有吴展。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徐向前、吴展等人虽然是军校教官,但每天也生活在巨大的威胁之中。
八月一日,朱德在南昌发动起义,徐向前、吴展等人积极响应,率领学员兵准备前往南昌支援。但是部队行至九江,被张发奎拦下并缴了械。后来在叶剑英的斡旋下,他们这些人被编入第二教导团,叶剑英亲自担任团长,吴展任教导营营长。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教导团错过了南昌起义,无奈之下南下广州,准备相机举行暴动。1927年底,在我党秘密筹备下举行广州起义。但是,由于计划泄密,起义被迫提前举行,由于准备仓促,起义进展不利,总指挥起义军总指挥张太雷不幸牺牲,起义军被迫退出广州市,向花县撤退。
起义军在花县会合后被整编为红四师,叶镛任师长,徐向前任第十团党代表,吴展任团参谋长。整编后,部队1000多人继续向南进发,1928年元旦,红四师抵达海丰城。
虽然如此,形势依然很危急,在敌人的不断“围剿”下,起义部队损失惨重,每天都有减员,武器弹药也即将消耗殆尽。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决定分批转移,保存革命力实力。
在组织的安排下,吴展同其他十几名同志乘坐木船前往香港,然后经香港转道上海。吴展在上海停留了一阵,等待组织分配工作,但由于形势混乱,组织一时未予分配工作,吴展就回到了舒城老家。
吴展黄埔入学照
这是他离家四年后第一次回来,据其女儿日后回忆:
“某一天早上睁开眼,突然天上掉下一个爸爸,我紧紧抓住这个父亲寸步不离。我父亲走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他和别人谈话,我就坐在他的腿上,我和父亲亲得很呐!”
那是吴展和女儿第一次见面,也是最后一次。当然,为了不牵连家人,对于自己参加革命的事,吴展在家只字未提,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人都不知吴展在外面干什么。
吴展这次在老家只待了短短几天便又出去了,此后就仿佛泥牛入海,杳无音信,家里人再也没有收到过他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吴展的六弟吴洁受哥哥影响,也考入了黄埔军校四期,走上了革命道路。
据《六安英烈辞典》记载,广州起义失败后,吴洁没有逃出来,被敌人抓住,关在了水牢里。吴洁不愿意违背自己理想和选择的道路,坚决不向敌人低头,最后死在水牢里,被看管监狱的人丢到乱葬岗。
由于这些事在当时都是秘密,吴家人并不知情。吴展母亲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两个儿子都消失无踪,生死不明,认为是自己前世造孽,从此吃斋念佛。逢年过节和两个儿子的生日,老人就会站在村口,遥望着通往山外的小路,不停地呼喊着儿子的名字,请菩萨保佑让他们回家……
1930年,吴展几经辗转,又来到上海,在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后,被分配到中共中央军委工作,受周恩来直接领导。
当时苏区军事人才缺乏,为了充实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力量,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派吴展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工作,担任红四军第十师参谋长。
不久后,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在湖北黄安七星坪改编为红四方面军,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辖红四军和红二十五军,红四军下设第十、第十一、第十二3个师。第十师师长倪志亮,政委甘元景,吴展仍为参谋长。
徐向前
在之后的商潢战役和苏家埠战役中,吴展指挥部队与敌人作战,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当时曾与他一起在红十师工作的王进轩将军在回忆吴展时深有感触地说:
"吴展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指挥员,是一位有文化、有科学知识、有军事素养的高级干部,他在红十师工作时间,对部队军事训练抓得很紧,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有明显提高"。
然而,不幸的是,1933年,吴展在四川通江作战时牺牲,不过,由于一直在打仗,消息隔绝,吴家人对此依然不知情。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吴家收到了政府发的烈士证书,证书上写着:吴展,字修翎,安徽舒城县人,1899年出生,1924年黄埔军校一期毕业,任红四军第十师参谋长,1933年于长征中,在四川通江作战牺牲。
直到这时,吴家人才确切知道了吴展牺牲的消息。然而,一切并未尘埃落定。
虽然烈士证上白纸黑字写的吴展是在作战时牺牲,但是对吴展的死因却另有传闻,说他是死于肃反,是被张国焘杀害的。
为了探寻真相,吴展后人通过各种渠道多方打听。吴展的女儿后来还专门到四川通江一个干休所,向里面住的老红军打听情况。
里面还真有几个老红军记得吴展,说他打仗很英勇,很有方法,在通江和刘湘部队作战时牺牲了。这样说来,和烈士证书上的信息也对的上了。
但是吴家后人始终对这个说法存疑。1985年,吴家后人托人向徐向前元帅写了一封信,询问吴展的真正死因。很快,徐帅办公室回了信:
关于吴展同志的情况,徐帅只记得大概,详情已记忆不起,整理出来,仅供参考。 吴展是黄埔第一期学生,因为不在一个队,当时我们不认识。我认识吴展是在武汉军校,那时,我在一队当队长,吴展在四队当队长。他参加了广州暴动,时任黄埔特务营营长。广暴失败后,起义部队在花县改编为红四师,我任十团党代表,吴展是十团参谋长。到海陆丰后, 我任四师参谋长,带部队到东边去了,以后没有见到吴展。 一九三一年,他和张琴秋等同志一起来到鄂豫皖根据地,吴展在十师任参谋长,工作不错。西征到四川后,我带部队到前面打仗了,张国焘在后面搞肃反,不知为什么把吴展杀害了。吴展是个忠厚老实的好同志。
这封信明确了吴展死于肃反的真相。吴家后人收到信后,不由得痛哭失声,多年以来,吴展的生前事迹和死因如同一个巨大的谜团,始终困扰着他的后人。如今得知了真相,也算是了了一段心结。
后来,经过多方查证,透过历史的迷雾,吴展的死因细节渐渐变得清晰起来。
1931年1月,吴展被组织派往鄂豫皖根据地后,三个月后,张国焘、陈昌浩也在中央特科的护送下到达根据地,担负起红四方军的指挥工作。当时张国焘在党内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到来受到了根据地同志的热烈欢迎。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成了很多人厄运的开始。
几个月后,张国焘在根据地内大搞肃反运动,美其名曰维护部队的纯洁性,但其真实目的是借此排除异己,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
很多红军指战员被杀,包括第十二师师长许继慎,第十一师师长周维炯,甚至徐向前的妻子程训宣都没有逃过厄运。据徐向前回忆录记载:
“被肃掉的大都是有能力、有战斗经验、和群众有密切联系的领导骨干。”
本来张国焘的肃反目标主要是根据地的老干部,吴展也是新来的,不在他的打击范围内。但是,随着张国焘的指挥失误,形势再次发生了变化。
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四方面军丢掉了大别山根据地。张国焘带着部队一路向西,越秦岭,翻大巴山,越走越苦寒,部队怨声载道。
1932年12月,部队行至秦岭小河口时,爆发了一场反对张国焘的行动。据 《徐向前元帅回忆录》记载,
“ (曾) 中生他们对西征转战有疑虑,对张国焘有意见,的确酝酿过派人去中央告状的问题。”
这次反对张国焘行动主要由曾中生牵头,旷继勋、张琴秋、傅钟、朱光、王振华、吴展等高级干部都有参加。
当时红四方面军处境艰难,张国焘并没有发作,但是他把那些反对他的人一一记住心里。等到部队到达四川站稳脚跟后,张国焘开始秋后算账。他以肃反为名,将曾中生、吴展等反对过他的人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一大批骨干。
张国焘(左)
虽然吴展的死因真相大白了,但是烈士的遗骸早已不知埋没何处,这也是另一件让吴家后人耿耿于怀的事。
时间来到2010年,一天,吴展的外孙女舒翎正在以“吴展”为关键字搜索信息,这是她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希望能从网上找到关于外祖父吴展的蛛丝马迹。她进入了一个名叫“巴蜀论坛”的网站,一篇名叫 《全国唯一一处红军自己修建的烈士陵园》的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
说的是红四方面军1934年在四川通江修建的一座烈士陵园,这座陵园原是红四方面军的医院。那时天天打仗,伤员很多,无法救治死去的红军就埋葬在医院附近。当时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主持修建了这座烈士陵园。
帖子里有很多烈士墓碑照片,吴成一张一张往下翻,突然,一张“吴展烈士之墓”的照片出现在电脑上,他的心被震撼了一下。这么多年,家人都只当吴展被抛尸于长征路上。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竟然找到了外祖父的墓地,这怎能不震撼激动。
吴展墓找到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吴家的家族亲人,2011年清明节,吴展的后人从北京、济南、合肥等地聚集到四川通江扫墓,祭拜吴展。
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里,吴展最小的儿子抚着墓碑痛哭出声:“爸爸,我81岁了才第一次叫你一声爸爸……”在场的人都流下眼泪。
四川通江烈士陵园里吴展烈士之墓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为了追寻他心中理想的道路,吴展依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的事迹,不仅值得他的后代铭记,也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