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股市上涨才开始想起要买股票,实际上是一种相当被动的行为。不过很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人都做不到在低迷时提前布局,跟错市场节奏,后知后觉白白错过熊市赐予的机会,几乎是一种常态现象。
那么在这种被动已成为现实的情况下,如果非要去买股票,又该采取何种策略呢?我想下面两个试验仓组合,应该能给大家提供一定的启发。
两个组合均建立2020年11月份,市场正处于上一轮牛市的末期,大部分有一定投资价值或者炒作价值的股票均已鸡犬升天,严格讲这时候建仓简直后知后觉到了极点,之后不久的2021年初市场即陷入了熊市环境。
出于对投资的兴趣,也是为了验证自己想法,当时我建立了两个试验仓组合。
试验仓一,选择了在那个时间段看来还未曾大涨、相对便宜的9只分布于不同行业的绩优股,组成组合。如下表所示,成分股包括科伦药业、元祖股份、中信出版、鱼跃医疗、韵达股份、伊利股份、兴业银行、万科A、国投电力。
试验仓二,不考虑价格的情况下,选择10个不同的行业龙头组成组合。如下表所示,成分股包括贵州茅台、海天味业、美的集团、恒瑞医药、华域汽车、招商银行、万科A,长江电力、中国平安、伊利股份。
时至今日,3年10个月过后,截止2024年9月30日收盘(建仓后再未有任何操作)。
组合一虽然跟随市场同步进入了熊市,其中也不乏万科A、韵达股份、中信出版这样的业绩暴雷股。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在熊市中的回调幅度始终相对有限,明显跑赢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收益率为8.91%。(要知道同期的沪深300指数的收益率为-17.7%)
反观组合二,基本与同期的沪深300收益相吻合,明显要弱于组合一,基本上逃不掉熊市中的均值回归效应,至今收益率只有-13.5%。
通过上述两个试验仓近四年的走势,我们大概可以看出相对低估的品种可以起到防御性效果,即使行情迅速结束,也不至于发生巨额亏损。
所以即便没有择时能力,选择若干相对低估且分属不同行业的绩优股组成组合,仍然是进可攻、退可守,假如行情够大,自然能赚到,若是行情很快结束,长期看大概率也不会输。
当然,这一结论立足于长期投资的视野范畴,如果你要短线做T或者什么中线择股,那么就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大家玩的不是同一个游戏,只能祝福你一路走好,运气能够持续爆棚。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