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装了,年轻人渴望恋爱
最近啊,河南开封4A级景区——万岁山武侠城的相亲栏目“王婆说媒”走红网络,主持人王婆因为口才和表演功力俱佳而人气高涨。
“王婆说媒”被网友称为“接地气版《非诚勿扰》”,还调侃说:“不是《非诚勿扰》去不起,而是王婆说媒更有性价比。”
还有很多网友表示“这是月老手下的销冠”“没有说不成的媒”“开封爱情魔法师”。
王婆不仅凭一己之力带火整个景区,也在社交媒体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图源网络
很多网友不远千里赶到现场求“脱单”,把“王婆”围得水泄不通。
图源网络
各地的网友纷纷表示,希望“王婆”能全国巡演。
图源网络
从3月14日到24日,才10天的时间里,有关“王婆说媒”的话题播放量超过23亿次。
王婆个人账号粉丝数,更是从18.67万涨到174.9万,涨粉156.23万。
王婆说媒现场火出了圈不是没有道理的,从王婆身上,我发现了当代年轻人的婚恋真相——年轻人对爱情本能的追求。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很多年轻人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
他们未必不需要爱情,即使在私人空间不断被压缩的情况下,也不是特别“享受孤单”。
据“王婆”阿姨介绍,由她组织的500人相亲群都加满5个了“全是渴望谈恋爱的年轻人”。
图源网络
所以“王婆说媒”这个现象本身的火,就说明人类的深层次的追求始终存在。
就像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说的那样:
人们确实是有爱的欲望,我们希望谈恋爱、成双结对,我们也希望结婚、希望生孩子。
很多人认为年轻的一代是低欲望的时代,其实这种现象是被夸大了。
在他们身上,我发现人类发自内心地对爱和婚姻的追求,是非常明显的。
因为进化心理学认为,寻求伴侣和繁衍后代是人类基因传递的本能,这种行为模式在人类演化过程中被深深植入人类的基因中。
就比如,心理学家海伦·费舍尔(Helen Fisher)的研究指出,“爱情和长期配偶关系在人类社会中的普遍性,是因为这些关系对于孩子的养育和生存至关重要,从而促进了基因的传递。”
所以说,年轻人的婚恋需求一直都在,整个婚恋市场的潜力更是不可估量。
2
婚姻和爱情,需要他人的帮助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婚姻只有30%是自己找到的另一半的,70%都要借助他人的帮助。
所以说,媒婆还真的很重要的。
不要以为有人介绍是一个羞耻或丢脸的事情,这其实是人之常情,也是我们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的常用的方法。
这实际上体现了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似性吸引”原则和“互补性吸引”原则。
人们往往会被与自己在某些关键特质上相似的人所吸引,包括价值观、兴趣爱好、经济地位等。
同时,人们在伴侣选择上,也倾向在某些方面寻求与自己互补的特质。
媒婆或婚介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帮助人们寻找具有相似背景和价值观的潜在伴侣,还能在双方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促进理解和认同,从而提高婚姻的成功率和满意度。
但这些中间的“媒介”需要我们做好分辨,与判断。
正如“王婆”所说,“没有托儿,不是演的,没有任何的局,绝对不存在造假,营造现场效果,全都是我不认识的人,都是现场叫的人。”
别小看这一点。
由于参加相亲的年轻人此前素不相识,要让他们在相处中敞开心扉,首先就需要一个值得信赖的环境。
这些年来,不少网络相亲平台蓬勃发展、迅速壮大,但为广大客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却让人不敢恭维。
前段时间我们还拆解过某些相亲网站的骚操作,不仅各种虚假信息泛滥,还常常出现欺骗、诱导客户等不良行为,久而久之,失去的不仅是商家自身的口碑,还有公众对于“网络相亲”的信任。
之前,“女子网恋被骗800多万”一事冲上微博热搜前三。
事主张女士被在婚恋网站认识的“男友”诈骗了824万后,对方消失。
图源网络
张女士为此背上了200多万元的债务,父母还病倒了。
这笔巨额财产还包括了张女士想给孩子读书换学区房,然后卖掉手上所有房子得来的钱款,而现在这些都成为张女士为这段网络情缘付出的代价。
婚托骗子常常游走于法律的边缘,逮着空子趁虚而入,因为他能24小时在线随时给单身者提供情绪价值。
网站对这群婚托,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自己才好刷KPI。
等出了事儿,网站拿出免责条款,确保自己没事儿就行了。
所以就此而言,我们应该为“王婆”阿姨送上掌声。
3
“自恋”时代,“说媒”让人回归理性
国外心理实验发现,因为选择机会貌似很多,所以人们相亲中很容易过高地估计自己。
特别是父母帮着找对象的时候,谁都认为自己家的孩子最好,但这是不客观的。
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
不但父母不知道,被父母把持的妈宝男和乖乖女们恐怕也不知道,男的怕找亏了,女的怕下嫁了。
因为现实生活中,有钱有权的人听见周围的赞誉多了,会认为自己很有魅力。
美貌帅气的人平时身边追求的人多了,认为应当能找到理想的对象。
有幽默感的人身边也不乏漂亮的女孩爱慕。
他们从自我探索、探索异性的道路上回来,开始对别人的挑挑拣拣,总认为自己值得更好的。
其实,择偶是一个身心参与的全过程体验,是一个复杂的自我认知和彼此评价的过程。
问题的复杂在于,爱情和面包不是A和B的选择,还需要多维度调配匹配比例。
没有大面包、有小面包,那多小的面包你觉得够了呢?
该如何匹配男女的学历、相貌、车房、家庭背景、社会资源、工作、赚钱能力呢?
这个复杂的问题,在大爷大妈眼中,很好解决。
最近,一则由公园相亲角大爷大妈集体“审订完成”的北京地区择偶价格表诞生了,明码标价地直接把剩男剩女按拥有的资源分级排列,一目了然。
图源网络
如果真的可以一一对应倒也简单了,可实际上往往没那么容易。
比如,一个心理健康无房、无车、无户口的男生,如果找一个原生家庭不健康、从小就匮乏感深重的京籍女青年,按那张表格人人都说“高攀”了。
但往往婚后的日子,这男生要受不小的“情感折磨”,你根本不知道谁找谁“亏”了呢。
在这个“自恋”的时代,人都在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感受,都在自己的利益链条上衡量比较,然而却把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放在之后再考虑。
这种自恋倾向使得他们只愿意在对方身上寻找自己占有的利益,从而可以不需要认知爱人真实的存在。
这不是两个人的爱情,而是自己臆想中的爱情,这时候媒婆作为“局外人”,很容易看到双方的优缺点,便于回归理性后的高度匹配。
单身者的自我认知是要被不断修正的,否则永远遇不到现实中的爱情。
4
春天来了,谁不渴望爱情呢?
其实,不管是相亲、恋爱和婚姻,最重要的关键之一是:取舍。
人无完人,什么标准对你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你可以舍弃到什么程度?
关键之二是:亲力亲为。
相亲过程是学会两性差异的课程,学会沟通。
多少妈宝男、乖乖女结婚后迅速离婚,为什么呢?
两个小孩结婚,根本不懂为人妻、为人夫,根本玩不好成年人的游戏。
相亲是一个学习、调整认知,甚至是一门婚恋课程。
单身者要学会相亲,学会选择,学会男女交往。
如果被“不吃亏的结果”“快点结婚的时间”这些焦虑给绑架了,匆匆走入婚姻的话,就很可能是不幸的结局。
婚姻是两个人要一起“过事”的,一过就是几十年。
有句话说“配偶是自己后半生的亲人”,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你想,找一个关系这么“近”的人,再怎么经历不断被痛苦、矛盾折磨的过程,都是值得的。
我想,如果有了这个前期的心理准备,加上肯谦卑学习的意愿,再去择偶,心态就好很多。
最后,祝大家都能早日结束单身,找到理想中的另一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