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毫无用处?

艺术设计留学课程 2024-04-05 05:40:14

你如何理解设计中的‘同理心’ ?

Doesn’t Mean What You Think It Means

你一定听说过无数遍的词- 同理心,多到脑子里恨不得刻上了它而无需思索便能在任何相关场合脱口而出。然而,你却发现,自己还在用自己的语言编写persona;访谈时永远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以‘同理心’为目的开展的小组会议,最后不是忍耐就是大吵一架...

因此你说,同理心是个完全没用的东西。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 这是因为误解了同理心的含义。 在设计领域,人们往往把同理心视为研究阶段中的一个必须走的流程,通常也都是模式化的方法:比如:招募用户、采访他们、拍摄照片、获取痛点、将痛点转化为Insight。认为凡是走过了这个里程,就算是搞定了同理心。事实并非如此。

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是位心理学家,他创造并定义了“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并且解释了同理心的三个层次。

- 同理心的三个深度层次:

1 认知/智力同理心

在认知层面,同理心涉及对他人感受和思维的了解,通常在设计研究的“故事讲述”阶段得以体现。这一层面强调的是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用户的需求,通过故事呈现的方式传达用户的感受和思考。在上述提及的设计流程中,这是通常不太优秀的设计中体现到的同理心层次,为了完成同理心目标,而创造出来的。

2 情感同理心

情感同理心是同理心的第二层级。通过与他人共情,感同身受,使自己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连接。在设计过程中,这意味着设计团队需要真切地理解和体验用户的情感状态,以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3 同情同理心

同情同理心是同理心的第三层级。它不仅包括对他人感受的理解,还包括在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主动帮助的愿望。在设计中,这意味着不仅要理解用户的需求和情感,还要通过设计创新性的产品来解决问题,以帮助用户更好地应对挑战。

既然同理心有不同的层级, 那我们做项目时,多完成几个层级的深度提升项目质量不行吗?为什么一定要停止到第一层级呢?这是因为它没那么容易,同理心不是头脑里的开关- 想用的时候说开就能开的。

- 同理心不是头脑中的开关

在设计中,同理心并非仅仅在研究阶段开始和结束,它是随着时间逐渐建立起来的。要真正具备同理心,你必须花费大量时间与你正在设计的人群一起共度时光。当然,如果你的目标用户是庞大的群体,进行大量的深入调研的困难很值得理解,这也是大公司指望着persona的一部分原因啦。

但重点是,你每做一次调研,便需要深入地真正使用三层深入的同理心来研究,比如组织沉浸式的体验活动,激发人们暂时忘记‘自己’而全部投入到对方的情境中。可以这样理解,真正的同理心不是我站在你的角度思考,而是我抛开自己的一切,彻底‘变成’了你。

因此,与其先想着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和研究者,不如挑战如何成为一个人,而长期地培养和建设同理心。这真的不容易,因为从认知上,我们潜在地对和我们不一样的人产生偏见。这没有什么捷径可走,需要设计团队在长期磨合和努力,并且需要多元化的成员,才可以更好地形成有效的同理心建设。

只有通过不断的内在努力,设计师个人或者设计团队才能真正理解用户,并在设计中融入更深层次的同理心,从而创造出更符合用户需求的创新性产品。

Ref:

https://medium.com/swlh/stop-bastardizing-design-with-false-empathy-6a06d431bab3

本文由WELLDESIGN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0

艺术设计留学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