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威片区在清代下大雪的记载,以光绪版《增修登州府志》为参考

胶东故事会 2023-12-21 21:46:54

近来,烟台和威海两市连续出现大雪天气,再次证明了各自“雪窝子”的称号并非虚传。

所谓烟威,只是现当代才形成的区划概念。在明清数百年间,现烟台市大部分区域和威海市全境,其实都是登州府的地界。因此,如果换个角度的话,笼统将登州府称作“雪窝子”也是可以的。(注:受海陆相对位置等地理因素的影响,胶东半岛的降雪总体呈现“东多于西、北多于南”的分布状态。)

查询史志资料,可以找到很多有关登州府片区下大雪的记载。以光绪版《增修登州府志》为例,收录在该志中的清代大雪就有二十多场。接下来就以时间为序逐一列举,供大家参考。(注:在古代农业社会,适量的降雪通常认为是好事,正所谓“瑞雪兆丰年”。通常只有相当大规模、造成一定灾害的大雪才会专门记载。)

在列举之前,还是先简要介绍一下清代登州府辖下的州县情况。在清代前期,登州府延续明制,辖一州七县,分别为:蓬莱县、黄县、福山县、栖霞县、招远县、莱阳县、文登县和宁海州。至雍正末,又新设海阳、荣成两县(裁撤大嵩卫、成山卫,析莱阳、文登之土增益之)。此后至清亡,长期维持一州九县的区划格局,旧志习惯称作“登郡十属”。(注:半岛西部的莱州府明清大部分时期辖两州五县,称作“莱郡七属”。)

言归正传,光绪版《增修登州府志》记载的清代大雪分别是:

1、顺治十一年,招远大雪,平地数尺,房舍倾圮,民有不火食者。

2、康熙三年,蓬莱三月大雨雪,奇寒。

3、康熙六年三月朔,莱阳大雪。

4、康熙八年三月,莱阳雪。

5、康熙九年,福山冬复大雪,平地丈余,人多冻死。

6、康熙十年三月,莱阳雪。

7、康熙五十九年二月,黄县雨雪,黑如炭屑,麦苗多萎。

8、雍正二年冬,文登大雪。

9、雍正五年冬,福山大雪,深数尺。

10、乾隆元年,福山大雪。

11、乾隆五年三月,福山大雪,寒甚;九月,福山(又)大雪,(积雪)盈尺。

12、乾隆二十六年冬,文登、荣成大雪,寒甚。

13、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朔(大年初一),黄县大雪。

14、嘉庆四年正月,黄县大雪。

15、嘉庆七年十月,黄县大雪。

16、嘉庆八年春,文登、荣成大雪。

17、嘉庆二十年正月朔,黄县大雪。

18、嘉庆二十五年冬,栖霞大雪,山谷皆平。

19、道光十五年八月,宁海(州)大雪雷电。

20、道光二十一年正月二十六日,各属大雪,深数尺,人畜冻死无算。

21、道光二十五年十一月,黄县大雪,平地深数尺。

22、咸丰元年二月,蓬莱大雪,坯户。

23、同治四年正月,蓬莱大雪。

24、同治八年冬,黄县大雪。

25、同治九年冬,黄县大雪。

26、光绪五年正月朔,各属大风雪。

从上述信息来看,清代登州府下辖的州县当中,普遍有大雪的记录,福山、黄县、蓬莱、文登出现大雪的频率还相当高。只有县城位于半岛南部的海阳县,没有大雪记载在府志中。(注:海阳南部的气候,与青岛有些相近,冬雪少见。)总而言之,过去的登州府,现今之烟威,的确是个“雪窝子”。

在社交平台发达的当下,雪天可以为大家提供题材丰富的晒图选择。刚开始下雪之际,人们的心情往往是喜悦的。但凡事过犹不及,一旦连续下雪影响交通出行,则不免要转喜为忧了。因此,对于“雪窝子”这个名头,还是应该理性看待。(本文作者:耳左月)

0 阅读:109

胶东故事会

简介:立足胶东地区,讲述地域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