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聪明智慧的宝宝,3个误区要避开,家长别忽视

洛基聊育儿 2023-10-11 02:49:14

作者|东林富

大家好,我是东林富,很高兴又和您见面。

每位家长都想让宝宝越长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但家长的有些观念和行为往往出现误区和偏差,让孩子错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

1、不要唠叨和阻止一个“爱贪玩”的孩子。

在我小时候,我就特别爱玩,我爸爸经常唠叨我:“一点儿女孩样子都没有,别人家的女孩安安静静,你倒好,整天玩得忘记回家。”

但实践表明,无论是在以后的学业中还是工作中,我这个小时候“爱玩”的孩子,都比小时候那些同龄的文静,不爱动的女孩要出色。

在孩子小时候,家长不要阻止孩子去大胆的探索世界。

一个爱玩的孩子,往往也更有创造力和活力。

孩子就是在对世界的探索中,让自己的大脑发展的更快,也会让孩子成长的更优秀。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机会多接触世界。

比如让孩子去多听,多看,多说,多读,多想和多做。

孩子和小伙伴做游戏,接触,让孩子学会如何和小伙伴和平共处,能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和情商。

所以,家长的任务就是多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外部世界,不要怕孩子爱玩,能玩出花样的孩子,也一定是聪明的孩子。

有些家长甚至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孩子到处去旅游,见识不同的人和事物,有些人可能不理解,孩子这么小,什么都不懂,去见识外面的世界有用吗?

其实在孩子6岁之前,大脑的发育是快速的,孩子6岁前的智力发展,和孩子接受的教育培养以及和外部世界的接触息息相关,所以家长不要忽略让孩子去接触外部世界,也不要阻止孩子那颗爱玩的心。

2、不要嫌弃孩子“爱说话”。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有些孩子小嘴特别爱说,像个“小话痨”。

但孩子爱说话被有些家长认为是“坏毛病”。有一次我在公园陪女儿玩,旁边长椅上坐着一位专心致志刷手机的妈妈,这位妈妈的儿子不停地在和妈妈讲话“妈妈,你看蜜蜂采花蜜呢。”“妈妈你看那个蜘蛛网怎么那么干净,上面一个昆虫也没有。”

而那位刷手机的妈妈眼皮都不抬一下,被儿子问的烦了,就冲孩子大吼:“闭嘴!你怎么天天那么多话,真是被你烦死了。”

吼完之后,那位妈妈继续低头刷手机。

其实这位妈妈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3到6岁的孩子正处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年龄段,他们需要的是高质量、互动性强的陪伴。而不是大人完全不走心的“假陪伴”。

3到6岁的孩子脑子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大人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多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孩子的大脑发展得更好。

不知不觉,我们也可能会犯这样的错误。我5岁多的女儿有时也是对我“穷追猛打”,打破砂锅问到底,对一个问题不停地追根究底,我有时也会不自觉地就不耐烦了。

每当我有点不耐烦的时候,我就会提醒自己: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能被打击,当孩子什么都不问家长,不和家长沟通了,那么亲子关系一定是出现了问题,也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一个爱说话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孩子,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并及时和孩子沟通,给孩子回应,而不是错误地打击和对孩子进行漠视。

3、给孩子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有些家长喜欢大包大揽,怕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在行动上阻止孩子进步和成长,在思想上不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需要自己亲身去实践。

在保障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孩子遇到问题,家长先别急着替孩子解决,而是让孩子先自己想一下,要怎么办。

我们经常听见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太有主意了, 根本不听话”“我家孩子太气人了,我行我素,根本不听我的”等等。

其实家长要反过来想一想,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见解,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太听话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长大后反而让家长担心。

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大动肝火,而是要冷静下来想一想,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么想,然后耐心引导孩子。

家长更没必要因为孩子“不听话”而和孩子较劲。其实孩子的所有行动和所思所想都有迹可循,如果家长认为孩子在行动和思想上出现了问题,则要从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入手,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直接否定孩子,逼孩子必须按家长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来生活。

给孩子独立做事和独立思考的自由,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但不能指责和逼迫孩子,充分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才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祝每位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越来越聪明和智慧。

0 阅读:0

洛基聊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