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三十五年天气阴沉,京城的大街上有一队浩浩荡荡的人抬着一具棺材出城下葬,领头扶棺的人是大学士朱赓、李廷机、叶向高,三人神情哀悼,表情肃穆的扶着棺材前行。
城内百姓纷纷出来送行,为这具棺材撒纸钱/开道。一时之间满天纸钱犹如是大雪飞扬,连朝中的文武百官也自发地换上白色的衣服,默默地跟随在棺材后面,神情哀悼吊唁送葬。
由于街道上送葬的人实在太多,老百姓将京城最为繁华的主干道堵塞,不过并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着急,大家都在目送棺材里的死者。
这具棺材里的人是明朝太监陈炬,若论他的地位有多高,其生前的权力比魏忠贤还要大,堪称明朝历史上第一大太监。不过,他为人却清正廉明,从不贪腐,为百姓做了很多实事,威望甚高。
因此,在其死后,无论是百姓还是文武百官都为其送行吊唁,甚至在其棺材前的祭奠文中写着“三辰无光,长夜不旦”,可见众人对待陈炬是真心敬慕,而不是畏惧其权力。
那么,陈炬又有着怎样传奇的一生?一步一步地走到明朝第一太监的位子?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他的故事。
陈家长子陈炬嘉靖十八年,北直隶安肃县的陈家诞下了一名男婴,父母为其取名陈炬。明朝末期百姓民不聊生,陈家也是十分贫苦,陈父为了挣钱受雇与县府,去迎接路过的中使太监。
当时,明朝的太监官职极大,飞扬跋扈到处欺凌百姓。陈父接到中使太监以后,因说错话而让太监生气,还被狠狠责打了一顿,随后被人抬着回家好生休养了一阵。
陈父休养期间气不过,认为普通百姓的日子如此苦,那些太监不但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权力还如此的大,与其饿死不如一争,让陈家也有翻身之日。
在这样的情况下,陈父将自己的长子陈炬阉割,托了宫中的老乡将他送入宫中,希望陈炬有朝一日飞黄腾达成为当权太监。可怜的陈炬当时不过九岁,就葬送了大好人生,成为了身体残缺得太监。
宣德四年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期间,为让太监可以更好地为皇帝分忧,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特地在宫中开设内书堂,教授宦官读书识字,废除朱元璋不让宦官学习的规矩。
陈炬入宫以后率先进入内书堂读书学习,等待分配到宫中各处任职,陈炬先前没有机会读书,虽然成为太监却更加发愤图强,平时也勤奋好学。
正因如此陈炬越来越出类拔萃,在一众入宫的太监中十分突出,被司礼监秉笔太监高忠看中,之后跟随其左右。
明朝时期,司礼监是专门掌管宫廷礼仪的机构,分为司礼监掌印、秉笔、随堂三职,是宫中权力的象征。
司礼监秉笔的权力仅次于掌印,是代皇帝批红的职位兼东厂督主一职。高忠虽然权力极大,但人却平和和善,更是人如其名忠君爱国,对陈炬亦师亦友。
正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高忠的人品对陈炬影响极大,也为他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时间来到嘉靖二十九年,蒙古首领孛儿只斤·俺答在蒙古草原势力壮大,开始觊觎明朝国土并几次三番的进犯边境烧杀抢掠。
后俺答直接率军突破边境攻打到北京城下,城内人心惶惶老百姓四散逃命,高忠却担起了防守外贼的责任,还亲自披挂上阵率领东厂太监拼死抵抗,最终将蒙古侵略军打了回去。
此战让陈炬大受震撼,对于自己身为太监的职责和肩负的责任也重新审视,他也在心中立下了目标,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像高忠一样,保家卫国济世救民的人。
自此之后,陈炬更加虚心地跟在高忠身边学习,同时也十分关心国家经济和政治,期待在未来能够有一番作为,事实也证明他达到了高忠的高度。
官场上平步青云万历十一年,陈炬奉旨押送奉国将军朱廷堂回京伏法认罪,途经自己的家乡安肃县,恰好可以在此停顿休息,他也顺道回家探望去祖坟祭祀。
为了不惊扰县里百姓和当地政府,陈炬此行并不声张,悄悄祭祀完毕就回到驿站,受到当地百姓的赞扬。
很多宦官外出办事时,沿路都会四处敲诈敛财,让官员和百姓苦不堪言,陈炬一路都是低调前行。
在驿站居住也是公事公办从不叨扰任何地方,称得上是宦官中的一股清流,备受老百姓的好评,甚至因为仁善被称为如佛祖一般的人。
政务上陈炬以高忠为榜样,兢兢业业地为皇帝分忧,但凡是明神宗的任务都完成得十分妥当。
无论是国事还是家事,陈炬总能给明神宗最妥当的解决方式,深得明神宗信任。据悉明神宗一向宠爱女儿,嫡长女荣昌公主和驸马杨元春曾大吵一架,后者气愤之下跑回老家。
明神宗想要惩戒杨元春将其从老家抓回来,陈炬却劝其从大局出发,左右不过是夫妻矛盾的家事不该由皇帝出面插手,反倒是让公主的婚姻受人诟病。
此事后来在陈炬的调和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挽回了公主的婚姻和驸马的颜面。也正是因为陈炬的智慧和能力,在高忠退休以后,被提拔为司礼监秉笔太监兼任东厂都督。
何为为官之道陈炬刚上任不久就迎来第一个巨大的挑战!
因国本之争明神宗坚决要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朝中重臣却以祖宗规矩为由要立嫡立长,推举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此事在朝中争论数年没有定论,妖书案又将立太子一事推向了高潮。
万历二十六年妖书案第一次爆发,出现了一篇文章《忧危妄议》,作者是化名为“燕山东吉”的人,此篇文章意在诋毁吕坤等九人投靠郑贵妃,拥立皇三子朱常洵为太子。
此文一出引起轩然大波,不但朝中数人受到了牵连,就连郑贵妃也难逃其责。明神宗为了郑贵妃草草结案,让朝中的两名大臣戴士衡和樊玉衡顶罪,最后不了了之。
没想到万历三十一年,妖书再现名为《续忧危竑议》,这份妖书被抄写送到朝中各大臣的府上,文中写明郑贵妃勾结朝中以朱庚为首的六位大臣,意在为朱常洵谋太子之位。
陈炬得知此事后立刻禀告明神宗,明神宗自然不能让自己心爱的郑贵妃受委屈,让陈炬和锦衣卫彻查此事并抓到幕后之人。一时之间,京城内人心惶惶,锦衣卫四处逮捕有嫌疑之人。
有人也想借此机会排除异己打击自己的敌人,便找到陈炬送其财物想要贿赂,让其将罪名栽赃到自己的敌人头上。陈炬性格刚直不阿,他义正严词地拒绝,并且不齿这样的行径。
不过,妖书案也越闹越大搅得京城天翻地覆,还是有一些无辜之人受到牵连。陈炬为了稳定京城局势,认为不可再将此事扩大化,以免动摇朝中大臣和民心。
于是,他逮捕了曾经有过前科的京城无赖生光。生光早先曾经伪造过妖言惑众的诗句,要挟郑家人企图勒索钱财,另外他在京城经常做这些苟且之事。
此番妖书案虽然不是他所为,但也不算是冤枉,让一个这样的人顶罪已是最好的结果。定案以后生光被斩首,无辜被牵连的人也得以释放,这些人的心内都十分感激陈炬,屡屡登门感谢。
陈炬却没有居功自傲,相反也不愿意和这些官员过多往来,做这些事情不过是无愧于心罢了。万历三十三年陈炬的权力也达到巅峰,他掌管司礼监大权,集纠政、监察大权于一身。
反观巅峰时期的魏忠贤,他不过是一个司礼秉笔太监,与陈炬差的不止一个档次。陈炬没有被权力腐蚀,任职期间清正廉明,力求做到公平公正为国为民。
很多时候明神宗也会决策错误,朝中大臣不敢进言的情况下,陈炬为了顾全大局,经常冒着风险向明神宗谏言。
有一次参政姜士昌因为上奏惹怒了明神宗被判处廷杖,宫内侍卫执行廷杖极狠,一顿廷杖下去会要人半条性命。
何况这些大臣身子骨薄弱根本经不起折腾,陈炬面见明神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才免去了姜士昌的廷杖之苦,让其安然无恙逃脱了一劫。
此外还有一位名叫曹学程的御史,因上书谏言惹怒皇帝被判问斩,曹学程已经被关押十年,十年的牢狱生活足以抵消一切过错。朝中大臣多次求情,不过明神宗却始终不肯赦免曹学程,反倒要将其斩杀。
走投无路之下,大臣让皇帝最为信任的陈炬为曹学程求情,陈炬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认为曹学程罪不至死,特地向明神宗求情,最终保住了曹学程的性命。
陈炬不但为朝中官员求情出手相帮。对百姓之事更是义不容辞的出手相帮,严苛高昂的矿税让多地百姓苦不堪言,陈炬向明神宗进言,得以停止征收矿税解百姓之忧。
总的来说,陈炬掌管司礼监和东厂期间,也是京城最为稳定和祥和的数十年。正是因为陈炬心怀天下和家国大义,一生清正廉洁为人谦和,如此才得到皇帝信任,朝中大臣和百姓的交口称赞。
万历三十五年陈炬寿终正寝,享年六十八岁,陈炬死后明神宗哀伤不已,赐谕祭九坛、祠额题为“清忠”。
陈炬死前也曾言明,不要铺张浪费的举办葬礼也不要陪葬品,将其像僧人一样用立棺安葬就好。
也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上述一幕,他死后城中百姓和朝中的文武百官纷纷吊唁为其送葬,可以说是生前荣耀、死后受人颂扬。
与陈炬相比,魏忠贤死后受尽世人唾骂,直到数千年后的依旧是被人唾骂的小人。
当然,如陈炬一般心性的宦官也是凤毛菱角,说他明朝第一太监丝毫不为过。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