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伯克段于鄢》中,武姜为啥厌恶郑庄公,还冒险帮小儿子篡位?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4-08-01 23:40:32

《郑伯克段于鄢》,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内部一段故事,由鲁国史官左丘明记录在了其作品《左传》之中,该故事虽然篇幅简短,但入骨三分的描写,却被后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如明代大学者归有光,就赞其为“左氏笔力最高者”,到了清代,更有学者将该文推崇为“文章之祖”。

左丘明的笔法功力暂且不说,我们来说一说这个故事的本身。

故事的内容倒也不算复杂,主要讲了郑国的郑庄公在登基之后,由于其生母武姜过于宠爱幼子共叔段(即郑庄公的胞弟),因此向郑庄公提出了不少过分的要求。

比如在郑庄公登基前,武姜就曾极力怂恿丈夫郑武公立共叔段为继承人,此外在郑庄公登基后,还提出必须封赏共叔段高墙广地的封邑。

甚至到了共叔段试图起兵谋反之际,武姜还打算偷偷打开城门以策应小儿子。

但最终,共叔段并没有成功,恼恨武姜的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不过,在一个叫做颍考叔的帮助下,庄公还是用另一种方式,恢复了与武姜之间的母子关系。

故事本身很多人都非常熟悉,在此就不再赘述,但这里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同为亲生儿子,为何武姜会那么厌恶庄公,还非得冒着危险来帮助小儿子共叔段篡位夺权呢?

实际上在这背后,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而故事的开头,得从郑国的来历说起。

郑国的开国君主名为姬友,从名字上就知道,他是周王室成员,事实上确实如此,姬友和周宣王姬静(周厉王之子,西周第十一代君主)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按照西周的分封制,姬友在三十三岁那年,也就是公元前806年被分到了郑地,而郑国也由此建立,姬友则被后世称为郑桓公。

作为开国君主,郑桓公显然是十分合格且优秀的,史料中记载,说“百姓皆爱之”,足以说明郑桓公在郑国是相当得人心的。

由于管理能力出众,郑桓公又得到了一份新工作,什么呢?他接到周王室的聘书,被聘为了司徒。

不过,此时的周王室,君主已经是周厉王之子周幽王,没错,正是烽火戏诸侯的那位,是他把叔叔郑桓公给召了回去。

而作为一个管理能手,郑桓公在回到京城后,很快就发现了不对劲,啥问题呢?他就发现,自己这个大侄子,好像不得行啊。

周幽王的“光辉历史”就不展开说了,总之当时朝堂上暗流涌动,由于周幽王宠爱褒姒,因此大臣极为不满,有部分诸侯甚至已经有了反叛的心思。

在这种情况下,郑桓公马上就意识到,这聘自己当司徒分明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啊,于是,他暗地里就开始为自己安排退路。

当时的郑桓公,一共做了两件至关重要的事。

第一,是把郑国以及子民往东迁至虢(今河南荥阳东北)、郐(今河南新密东南)二地,以便在将来真打起来了,自己不被殃及。

第二,则是让自己的长子掘突与当时的太子宜臼亲近,这目的很简单,就是做政治投机。

果然如郑桓公所料,在几年后,也就是周幽王十一年(公元前771年),申国的申侯因为不满周幽王废黜了自己女儿的王后之位,因此联合西夷犬戎攻打镐京,最终,镐京被攻陷,而周幽王也身死骊山。

不过在这场动乱中,郑桓公因为没来得及跑出去,也不幸被杀。

此事之后,郑国由郑桓公的长子掘突继位,是为郑武公,在他的拥立下,周幽王之子,也就是原太子宜臼登基,是为周平王,

在郑武公的全力帮助和配合之下,周平王顺利的完成东迁,而历史也由此开始进入了东周时代。

这一段历史,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但在接下来,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前文讲到,郑庄公之母,也就是郑武公之妻名为武姜,而这个武姜是什么人呢?答案是申国国君申侯的小女儿,也就是之前被周幽王废黜的那个王后的亲妹妹。

而申侯又是谁?正是那个把犬戎引至镐京,并杀死周幽王,同时也直接导致郑桓公惨死的人。

所以,从这个关系上去看,就知道郑武公的妻子,其实是他杀父仇人的女儿,但问题就在这里,郑武公为什么要娶一个杀父仇人的女儿呢?

实际上很简单,因为两个字,制衡。

周平王东迁后,郑国因不仅有拥立之功,还有护驾之功,这么一来,在朝堂上的地位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周平王慌不慌?他肯定慌,但怎么办才好?思来想去,那就只有让郑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再加上一层保险,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郑国有其他想法。

而联姻,显然是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于是,在周平王的要求下,作为平王叔叔的郑武公(周幽王与郑武公一辈,所以郑武公便是幽王之子的叔叔),就娶了平王的亲姨妈武姜(申侯是平王姥爷,申侯的小女儿自然是平王的姨妈)。

而这桩婚事,就意味着郑武公不仅是平王的叔叔,还是他的姨父,并且都是亲的,不是干的。

当然,仅仅是联姻还不足以让周平王放心,实际上在联姻的背后,周平王利用武姜,搞了一出往郑国“掺沙子”的行动。

而这个行动,便涉及到了郑国内部的王位之争。

众所周知,继承郑武公王位的,是他的长子郑庄公,而郑庄公的名字叫什么呢?答案是寤生。

所谓寤生,大意是指难产,能把亲儿子叫这种名字,可想而知武姜对郑庄公有多厌恶,而史料中也确实加载了,在庄公出生时过程十分顺利,据说是脚先出来的,而这就吓到了武姜,因此引起了武姜的厌恶,所以取名为“寤生”。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寤生,遂恶之。”

基于这一点,很多人都认为武姜之所以溺爱小儿子而不喜欢郑庄公,是因为当时难产造成的,并且也认为这是日后她帮助小儿子篡位的原因。

实际上并非单是如此,即使因为难产让武姜对郑庄公不喜欢,但也不至于上升到争权夺利的程度,真正的原因,是郑国上层存在着两个不同的山头,而武姜就代表了其中一个。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可以来看看《郑伯克段于鄢》中的这么一句话:

(武姜)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说,武姜因为溺爱共叔段,为此就想让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继承人。

而接下来这句话,才是重点所在,为了达到目的,武姜“亟请于武公”,什么叫做“亟请”呢?《说文解字》里有解释,就是屡次请求,不止一次的申请。

而问题就在这里,在古代,嫡长子继承制是得到公认的,立长立嫡是古代早就默认的基本原则,所以正常情况下,只要郑武公的长子,也就是郑庄公没啥大毛病,那他铁定是继承人。

而武姜作为一个妇道人家,却在这么重要的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去向郑武公提出改立的请求,这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是因为武姜宠爱共叔段,但问题来了,郑武公显然不止拒绝了一次,但武姜还是锲而不舍的继续申请。

如果单单是因为武姜宠爱共叔段,那申请一次两次也情有可原,而遭到郑武公明确的拒绝后,武姜理应偃旗息鼓,并在私下里与已经板上钉钉是继承人的郑庄公打好关系,以便将来不被忌恨才对。

也只有在这么做,才是明智的选择。

但武姜并没有,反而一次又一次的申请,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当时武姜压根就不把郑武公放在眼里,所以才敢在这么敏感的问题上,一再坚持自己的意见。

正所谓有恃才会无恐,武姜这么做,她的底气源自哪里?其实很简单,她的底气,正是来自周平王。

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亲姨妈嫁给郑武公,原因就是周平王担心郑国一家独大,所以才想了个亲上加亲的制衡之策,但仅仅是这样,周平王仍然不放心,为了更好的掌控郑国,他必须展开一场“掺沙子”行动。

什么叫“掺沙子”,周平王的思路是,自己肯定无法掌控郑武公了,但是,如果操作得当,自己也许会掌控住郑国的下一代君王。

说白了,就是让郑国的继承人成为自己人,也只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放心下来。

于是,在周平王的授意下,他的姨妈,也就是武姜,开始为小儿子共叔段谋王位,一旦 她成功,那么就相当于周平王实际掌控住了郑国,这么一来,臣大欺君就不会出现了。

而这,便是武姜为何会极力拥立小儿子共叔段的原因,也是她锲而不舍的决心所在。

当然我们都知道,尽管这件事背后有周平王的支持,但最终还是没能成功,哪怕是武姜不惜冒险策应共叔段,却依旧是功败垂成,而随着共叔段的出奔,周平王试图往郑国“掺沙子”的计划,也宣告失败。

之所以会有这个结局,实在是郑庄公不是个一般人,毛主席就对他有过极高的评价:

“春秋时候有个郑庄公,此人很厉害,很懂得策略。”

而庄公继位后,不死心的武姜提出要把“制邑”分给共叔段,这个要求极为过分,为什么呢?因为制邑地处郑国北端,是郑国的重要关口,而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虎牢关”。

所以,这里有多重要就不用多说了,毫不夸张的来讲,若是占据这里,那郑庄公就被拿捏的死死的,而武姜却想让郑庄公把这里分给共叔段,什么用心不言而喻。

当然,郑庄公也不是傻子,不然他也不会得到毛主席那么高的评价,因此当即拒绝武姜的要求,不过他却说,除了制邑之外,“他邑唯命”。

意思就是,除了制邑,其他地方想要哪里就给哪里。

结果这个武姜胃口还真不小,直接要了当时郑国最大的城市“京邑”,而郑庄公还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当时就有大臣劝阻,说京邑墙高城深,这样的地方给共叔段,显然会埋下隐患,同时还提出,武姜是个不会满足的人,今天要了京邑,明天就会要更多的东西,这样的人,早晚会对郑国不利,所以应当早点处置才对。

但郑庄公听了之后,却淡淡的表示,对方会自己垮台的,不信你等着瞧。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果然,随着要求不断得到满足,武姜和共叔段的野心越来越大,他们误以为郑庄公是个懦弱之人,因此最终决定发起篡位之争,而武姜也准备以打开城门来策应共叔段的阴谋。

可这一切,郑庄公早就准备,而在他安排军队出击的同时,共叔段所在的封地百姓,也“恰好”背叛了共叔段,两相夹击之下,共叔段在鄢地被击败,最终仓皇出奔而逃。

当然,《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不过再往后就是郑庄公与生母武姜的故事了,本身郑庄公发誓“不到黄泉不相见”,结果在颍考叔的劝说下,还是选择了与母亲冰释前嫌。

不过,左丘明在文章结尾埋下了一个伏笔,他提到郑庄公与武姜”母子如初”,初看意思似乎是两人恢复了正常的母慈子孝的关系,但细细琢磨却发现似乎并不是这样。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简单,因为“如初”这个词,这词的意思就是说,郑庄公和武姜恢复了最初的关系,但最初两人是啥样呢?别忘了郑庄公的名字可是叫“寤生”,所以这就可想而知,失败了的武姜,往后的日子是何等境况了。

1 阅读:57

史晓生追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