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刘茂恩在抗战时期事迹片段

猴王说历史 2024-10-21 02:55:40

从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五年日本宣布投降,八年期间,刘茂恩率领所部十五军抗击日军,出生入死,由晋北、晋中、晋南到豫西、豫西南,转战数千里,对国家和民族,做出了贡献,在抗战史册上是应有他的篇 幅的。

刘茂恩字书霖(一八九八一-一九八三),河南巩县神堤村人。弟兄七人,姊妹三人。他行五,在社会上友辈交往中,人皆称呼他刘老五。长兄刘镇华(雪亚),清末秀才,同盟会员,曾参加辛亥革命,为河南镇嵩军创建人之一,历任陕西督军兼省长、安徽省主席。刘茂恩幼年在私塾读儒书,颇有胆识,为乃兄所器重,认为可以继承刘家军的衣钵。十八岁时在洛阳中学毕业,以镇嵩军排长的名义,保送北京模范团辎重科一期,后转入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辎重科。毕业后即在镇嵩军迭任连长、营长、参议等职。一九二六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冯玉祥部第二集团军第八方面军第四军军长,北伐之后,暂归阎锡山节制。一九三〇年,任第十一路军代总指挥兼十五军军长。当时新旧军阀混战,局势变化无常,情况错综复杂,各杂牌队伍朝秦暮楚,往返挣扎于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等各大派系之间,以求生存。刘茂恩在此漩涡中,相机因应,最后终于依附于蒋介石,保存了他原来的实力,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一九三三年,率所部在豫皖边区担任追击红四军团的主力。一九三四年至一九三五年又奉命对北上红军衔尾追击。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奉令由安徽六安开赴晋北前线,开始对日作战。一九三九年,擢升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九四三年,任河南省政府主席。一九四八年,在第一次解放开封战役中维指挥河南保安团队与解放军作战,城破幸逃。至此,结束了他一生的军政生活。一九四九年携眷去台湾,一九八三年在台北病逝,终年八十五岁。

刘茂恩幼读儒经,封建道德、纲纪伦常的观念在他的思想上有所影响;投身行伍之后,指挥军事沉着镇定;然知识面窄了一些。在其一生事业中,瑕瑜互见。本文所述仅为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事迹,多系亲历、亲闻、亲见,力求存 真,以供治史者参考。

一、忻口之战与小店镇的掩护撤退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茂恩奉命率领所部十五军于八月上旬由河南潢川开赴华北前方,参加第一线战斗。第一次战役,就是掩护由大同撤退的大军转进,及兵站物资的后运。经过三昼夜苦战,逆击顽敌,保全了大批军用物资免于资敌。

十月上旬,忻口大战仓促打响。这次战役是抗战时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历时最久、敌我双方伤亡均极惨重的一次激烈战斗,由第二战区前敌总指挥、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指挥。兵力部署,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形势,正面阵地分为中央地区和左、右两翼三个兵团。中央兵团以第九军军长郝梦龄为总指挥,左翼兵团以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为总指挥,右翼兵团以十五军军长刘茂恩为总指挥。敌人为板垣师团的精锐部队。战斗开始,敌军集中主力,企图由中央突破以制胜全局,利用飞机、大炮、坦克、战车向我忻口正面猛攻。我军士气旺盛,拼死抵抗。在二十余天的战斗中,搏斗的重心,一直胶着在中央的南怀化与左翼的大白水线上。双方白刃相接,血肉横飞,一地得失往返多次。争夺二〇四高地时,一昼夜间易手达十三次之多。敌军虽三易联队指挥官,终未达到其突破的目的。我郝梦龄军长、刘家麒师长、郑廷珍旅长在此次战役中壮烈殉国。恶战惨烈,可想而知。

刘茂恩所指挥的右翼阵地,处于五台山南麓,山峦起伏,滹沱河流经山前,敌人坦克不能上山,地理位置较占优势。十五军辖两个师,第六十五师(刘茂恩兼师长)及武庭麟的六十四师。这个部队的前身是民元时代的镇嵩军,其骨干多系河南嵩县、洛宁一带人,素性强悍,富有作战经验。

接到任务后,刘茂恩勖勉全体将士,要坚守防线,与阵地共存亡,不能让敌人前进一步。部队士气甚为旺盛。当面敌人为第三师团、第五师团各一部及正冈联队,他们企图由此迂回全线,牵制整个战局。敌攻我守,展开激战,其紧张程度虽不如忻口正面和左翼,但亦不稍逊。由于敌人不能发挥其坦克的优势,每战先以飞机、大炮向我阵地狂轰,继以步兵猛冲,双方白刃相接,拼成一团。如此景况,相持二十多天,几乎无日间断。刘茂恩冒着敌人炮火,亲临前线督战。敌我伤亡,均极惨重。一次战斗中,我某营张连长腹部被敌人刺破,肠子流出,他塞了进去,用绑腿扎上,又冲入敌人阵地,提了两个鬼子的脑袋回来,倒下牺牲了。这个“盘肠大战”的故事,一时风传全线,对鼓舞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陕西《工商日报》记者曾予报道。兼旬恶战,十五军伤亡重大,但阵地始终不曾动摇。十一月二日,忻口全线奉令撤退,继之太原失守,各路大军蜂拥向晋南转进。刘茂恩率其残部,在转进途中,又奉命守备汾河,掩护大军撤退。汾河水深没膝,河底淤沙,涉者多陷入毙命,仅有小店镇桥梁可渡。强敌追蹑于后,情况十分危险。刘以疲惫之师,膺此重任,但毫不犹豫。命令六十四师邢良臣的一九一旅在汾河南岸布防,俟我大军渡过,即将铁桥炸毁,对抢渡之敌进行阻击。苦战竟日,死伤甚重,直至大军远去,方始撤退。后来卫立煌询问此系何人掩护,刘以邢旅对,卫当即取出一张名片,上书“忠勇善战”四字,以示表彰。

定小店镇廿战,十五军损伤更甚,两个师的员兵,只剩下三分之一。某报记者曾就此访问了刘茂恩,刘说:“抗日战争是长期的,战局是通盘的,要算总帐,不能只打个人小算盘。这次战役,十五军固然损失严重,但保证了数十万大军的安全转进,为国家保存了实力。算算通盘大帐,还是划得来的。”

二、奋战中条山

忻口战役之后,刘茂恩部伤亡惨重,员兵溃散,所剩无几。九三七年冬,暂住山西霍县一带,后经军部参议杨章武在临汾收容该部散兵约四五千人,陆续遣送归队,经过休整,实力有所恢复。一九三八年春,奉命在晋南三角地带、汾河两岸与敌周旋。先后在霍州、灵石布防,阻敌南下,撤守晋西蒲城,围攻侯马,收复闻喜、芮城、永济等县,杀伤敌人甚多。斯年秋,随着战局的变化,转进于中条山区,与敌对峙。一九三九年秋,刘茂恩因功晋升为十四集团军总司令,辖十四军、十五军、九十三军。

中条山背靠黄河,横卧于山西南部,东接太行,西至稷山,长三百余里,宽一百余里,为屏障豫、陕,保障西北的战略要地。

一九三八年,卫立煌率部进入以后,对兵力作了如下部署:东段绛县至横岭关,由第十四集团军把守,中段闻喜、夏县一带,由曾万钟的第五集团军把守,西段平陆一带,由孙蔚如的第四集团军把守。自斯年冬季至一九四一年,四年之间,打退了敌人八次进攻。在历次战斗中,东段皆首当其冲,刘茂恩指挥所部,先后在安泽、浮山、晋城、阳城一带,固守阵地,予敌人以沉重打击,卫立煌誉中条山为中国的“马奇诺”,而日军则认为是腹中的“盲肠炎症”。

一九四一年五月上旬,日军下决心要割掉这段“盲肠”,集结了七个师团的兵力,分九路由东西北三面向中条山大举进攻,来势甚猛,双方展开激战。刘茂恩指挥所部,配合友军,拼死抵抗。将士用命,全力以赴。六十五师师长邢良臣,带病督战,强劝赴后方就医,含恨逝世。(邢患三期肺病,在医院听说中条山失守,大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吐血数口,倒床气绝。)+师某团团长,在激战中英勇牺牲。其他各部伤亡亦甚惨重。在最困难时,曾杀战马以充军食。就这样苦战半个多月,直至弹尽援绝,方奉命向黄河南岸撤退。这时,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司令部人员随时都处于敌人炮火射程之内,面对危局,刘将司令部全体官兵分为两部分,由他和参谋长符某各率一部,进行突围,以减小目标。

五月十九日,刘部行至河南省济源县龙岩镇,敌人追踪而至,刘部陷入重围。当时,刘茂恩已意识到处境的危急,左右僚属皆劝其更换便衣,以防万一。刘没有听从,并说:“抗日是一场民族战争,我身为国家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为一时苟全,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说罢,拔出手枪要自杀,被侍从拦阻。当夜风雨大作,在黑暗中,刘率部突围脱险,冒着恶浪抢渡黄河,到达南岸,驻新安县文公村。

符参谋长所率一部,在混战中迷失方向,进入深山,昼伏夜行,转来转去,不敢向河岸接近。在行军途中,他命令官兵将帽沿一律向后,准备随时投降。刘茂恩闻知此事后,极为脑火。当符渡河归来。刘即报请司令官卫立煌撤掉了符的参谋长职务。六十五师师长张奇和师参谋长,在突围时失节投敌,后又逃脱归来,刘茂恩报请严惩。张奇闻风跑掉,参谋长被枪毙。

三、消极反共,向往光明

抗日战争一开始,中共地下党员杨章武即到十五军去做统战工作。刘杨两家原是世交,交情至厚,但刘对于杨的身份并不了解,当即派任军部参议和十五军驻太原的代表。遇到重要机密事宜,刘对杨从不隐讳。在日常谈话中,杨经常把当时抗战形势及中共的统战精神向刘介绍,这对刘茂恩有一定的作用。在一次闲谈中,刘说,他在某次太原会议上见到了徐向前,谈起过去打内战的事,徐说:“那年在河南西峡口一带,你的军队把我们追的好紧呀!”刘说:“你们几乎把我们拖垮了。”说罢,彼此握手一笑。刘对此事印象很深,他常说:“人家共产党人就是气魄大。我看外患能够消灭内战,只要大家能团结一致,就能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一九三七年,在山西赵城,有一次刘和杨谈论当时的抗战形势和前途,直至深夜。刘忽然说:“我看十五军的出路只有一条,就是参加八路军,共同抗日,你说呢!”这个突如其来的话锋,使杨摸不着头脑。于是,他就本着中共对国民党部队做统战工作的指示精神,诚恳地答道:“我看不必。国民党部队人数多,是抗战的主力,我们只要坚持抗战,坚持团结,起个模范作用,就很好了。我们要是参加八路军,人家也许不敢要,因为怕影响团结。”刘首肯。

太原失守以后,刘茂恩对山西的抗战形势很不乐观,对十五军的前途也很忧虑。他认为,蒋介石不会把他的嫡系部队留在黄河以北,将来晋南残局,必定会由阎锡山部、八路军和其他杂牌队伍来与日军拼夺。要适应将来处境,只有向八路军学习,打游击战。因此,他对两党联合,共同抗日的政策加深了认识。

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下旬,临汾沦陷,十五军撤至晋西蒲城一带,和八路军一一五师邻防。当时一一五师师长林彪负伤,由陈光代理师长。刘茂恩和陈光时有接触,彼此之间,感情颇为融洽,经常互相交换情报。刘部有许多机密消息,多来自一一五师。当时十五军员兵缺额颇多,服装、枪弹多有剩余,刘茂恩曾多次将这些物资转赠给一一五师,陈光师长对此一再表示感谢。

由于刘茂恩和八路军将领的不断接触,思想受到启发。在一次和杨章武的谈话中,他提出要向八路军学习,以十五军的名义办一个政治训练班,训练一批政治骨干,将来到部队做政治工作。训练班由杨负责筹备,经费由军部供给,其他概不过问。就这样,一个进步的政治训练班在国民党杂牌部队中成立了。

一九三八年,蒋介石在陕西武功召开重要军事会议,贯彻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严饬执行。刘茂恩参加了这次会议,对蒋介石要开始反共,心里很清楚。次年十二月,阎锡山要发动“山西政变”,企图消灭牺盟会和新军部队,电令刘茂恩协同动作。正在这时,中共河南省洛宁县委统战部长贺崇升(建国后任交通部副部长),以乡谊关系奉令到刘部工作,当时十五军军部驻翼城县同善镇。贺到后,刘给以热情款待。谈及当时抗日形势及阎锡山的“十二月政变”时,刘出示了阎的电报,并且说:“打内战,我不干。请放心,我一定保持中立。”并礼送贺崇升离开了防地。此次政变,刘始终未介入。

一九四〇年,山西阳城的中共党组织被阎锡山派人破坏,捕了一二十名工作人员,交刘茂恩部队派兵送往洛阳第一战区长官部处理,刘茂恩让副官王德押送。王德系中共地下党员,中途将这些人全部放走,说是因夜间看守不严而逃走的,自请处分。刘对此事并未深究,不了了之。

四、办政治训练班

一九三七年冬,刘茂恩与杨章武磋商之后,决定筹办政治训练班,杨即遄返河南,向中共党组织作了汇报,并得到彭雪枫、刘子久等的支持。训练班设在巩县焦湾村,刘茂恩兼任班主任,杨章武任教育长,十一月正式开课。

训练班(全称为十五军政治军事干部训练班)内部组织和工作人员大致如下:教务处主任:郭晓棠(中共党员,建国后任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已故),训练处主任:林孟平(后任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机要室主任,已故),总务处主任:杨章武(兼),大队长:李连成(彭雪枫介绍)。教官:仝峻亭(中共党员)、方士人、庄其栋(“民先”成员)、刘潇然(进步人士)、傅恒书(嵇文甫介绍)、张云波、李续刚(刘子久介绍)、陈仲雄、戴百行、李乐安等。

学员共五、六百人,多数是高、初中毕业生。教材有《抗战言论集》、《游击战术》等,多半选自延安干部学校的教材。

训练班内有共产党的地下组织,由郭晓棠负责。“民先”在训练班内也有组织,但没有国民党的组织。刘茂恩始终没有让国民党派驻该军的政训处人员插手训练班工作。

一九三八年春,蒋介石严令所属各部队,不准办政治训练班。刘茂恩迫于压力,就把这个政治训练班改为军事训练班,把原来培训政治干部改为培育下级军官,派军部军官王和璞担任教育长,教官除郭晓棠系受中共组织安排继续留任教务主任外,其余大部分主动离去。改组后的训练班于一九三八年二月同十五军留守处一起,由巩县迁往陕西虢镇。训练班从开办到改组,前后只有三个来月,刘茂恩对此深表惋惜。

学员们对王和璞的不民主作风都不满意,到这年下半年,有不少人到延安去了。一九三九年初到训练班结束,学员大部分都分配到十五军充下级军事干部。

五、掩护中共地下党员及进步人士

一九三八年政治训练班改组以后,杨章武仍调回十五军军部任参议。以后,对杨的身份问题,国民党特务颇有微词,刘对此亦有察觉,但不为所动。一九四〇年春,他劝杨到重庆中央训练团去受训,刘说:“受受训,穿上黄马褂,再没人会说你是共产党了。”在受训期间,蒋介石曾电令刘茂恩彻查杨是否共产党员,刘复电称:杨系革命家庭,父亲是同盟会员,对辛亥革命有功。杨本人一向热心抗战,主张国共团结共同御侮。至于所谓共产党员,则查无实据,并愿以身家性命担保云云。此事就这样暂告一段落。

一九四一年春,刘偕杨赴洛阳开会,国民党特派员刘某和军统特务岳某相继对刘茂恩说:“杨章武是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是豫西一带的负责人,请你逮捕他。”刘茂恩向他们要证据和逮捕令,他们交不出。岳某还说:“你不逮捕,我们就叫他失踪!”刘茂恩答复他们:“没有凭证就逮捕人,这是你们不讲道理。如果杨章武失踪我就向你们要人。不然,我也可以叫你们失踪。”事后,刘茂恩把经过告诉了杨,并问:“你怕不怕?”杨答:“没有根据的事,我怕什么!有你作主,我就更不怕了。”此事发生后,杨章武感觉到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如果勉强再留下去,对刘对工作都不利。于是,就在这时,他离开刘部到重庆去了。直到抗战胜利后,刘茂恩任河南省政府主席时,才又回到河南。

在政治训练班改组的时候,刘茂恩曾让杨章武在教官中给他介绍一位秘书,杨推荐了林孟平,为刘所接受。林孟平是河南商城县人,曾留学日本。一九三八年,偕同杨章武趋赴山西垣曲,任十五军军部秘书,一九三九年刘茂恩擢升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任林为总司令部机要室主任。林对人热诚,才华蕴藉,深为刘所赏识。在日常接触中,林经常与刘谈论时事,阐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与国共团结必能获得最后胜利的道理。这对刘茂恩在抗战期间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有一次,阎锡山密令刘茂恩部袭击八路军由垣曲到阳城一带的兵站,林孟平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设法通知兵站,减少了一些损失。

中条山战役之后,林随十四集团军总部移驻河南陕县观音堂,不久,积劳成疾,离职休养。林在病中对于刘之事业仍不忘怀,不时有所建白;刘亦对林关怀殷切。在此期间,国民党反共高潮逐日加剧,外间对林时有谤言,刘亦有察觉,但始终尽力掩饰,未露破绽。一九四二年秋,王鸣弦从河南省政府合作事业管理处到观音堂,接任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机要室主任。一九四三年春,林病势日趋严重,乃转送洛阳就医,不久去世。在林病重期间,刘曾亲赴医院慰问,死后为其料理丧事,寄厝于洛阳北郊邙山,致词哀悼。刘潇然,河南偃师县人,留学德国,系河南知名爱国民主人士。在政治训练班担任政治教官时,深得学员们的拥护。训练班改组后,赋闲洛阳,与刘茂恩常有往返。他对国民党的消极抗战,深表不满;评论时政,皆中肯綮,颇为刘所敬重。一九三九年春,刘潇然在洛阳遭到反动派的攻击,处境不佳,刘茂恩不顾非议,将他接到垣曲涧底村军部居住,待为上宾,相处数日,极为融洽。刘潇然谈起往事,对刘之情谊,感念不已。

六、在洛阳守备战外围转进道上

一九四四年春,日本侵略者发动中原大战,企图渡过黄河,进攻洛阳、潼关,威胁西安。偏安一时的豫西局面,突告紧张。当时刘茂恩所指挥的十五军奉令在孟津白鹤渡一带布防,防止日军由此南渡。他的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部驻在洛河南岸距洛阳城二十余里的李家屯。刘茂恩每日偕同参谋人员亲临前线,指挥部署,无日间断。五月一日,郑州黄河铁桥防线被敌突破,郑州沦陷。汤恩伯所部数十万大军避战遗逃,日军沿陇海线及禹县、临汝分路西犯,直扑洛阳。蒋鼎文的第一战区长官司令部,迅即撤退。五月七日,十五军奉紧急命令固守洛阳。十五军系刘茂恩的老本钱,此时军长是武庭麟。由于正在整补,人员武器均不齐全。奉令之后,十五军于五月八日进入阵地,刘率总部人员及直属部队(一个特务营)在外围指挥。五月九日,日军突破龙门,洛阳被敌包围,内外交通中断,刘率总部沿洛河南岸循宜阳向西转移,逐日驻留,随时用电台与洛阳城内联系,指挥战斗。

宜阳以西,即是伏牛山区,这一带地势险要,民性强悍,素为土匪出没之地。在历年内战时期,一遇溃兵过境,即拦截枪支,所以民间武器甚多。十五军的前身镇嵩军,就是在这一带起家的。刘茂恩凭借这个历史渊源,平素与地方士绅、团队首领都有交往,因此一路之上每过重要村镇,即请他们派遣向导。部队还沿途高呼。“咱们自己的队伍回来了,大家不要害怕!”同时,严诫部属,不得扰民。所以,部队得以顺利通行。

一个一天夜晚,部队宿营于宜阳西部某大村庄,九时左右,刘茂恩正在召集村绅开会指示组织武装对敌斗争的办法。忽然,外边人声嘈杂,村民纷纷持枪登房,顿使大家惶惑不解。这时,侍卫入报,十三军军长石觉来见。晤谈之下,询知来意。原来十三军系汤恩伯的嫡系部队,平时军纪败坏,豫民深恨之。民谣云:“能让日本人烧杀,不让十三军驻扎。”可见民怨之深。此次石觉率领残部遗逃至此,即与民众发生冲突。刘向石介绍了当地情况及民众习性,劝其识时慎重,不要造次。石匆匆退出,刘即令在座某绅去向村民喊话,一场军民交讧的危险,从而消弥。

五日中旬,刘率部继续西进,经过洛宁,趋向卢氏。十八盘是洛宁、卢氏交界处的一座高岭,地势险要,有公路盘山而上,为卢东要隘。某日上午,刘部行抵岭下,当时公路上人流拥挤,由下而上,人山人海,多系由洛阳逃出的难民与军政眷属。箱囊器皿,遗弃遍地,部队无法通过。正在这时,忽闻远处有敌机声,刘急令所属到南边一条山谷中隐蔽。敌机到来,俯冲扫射,约半个小时方行飞去。事后检查,幸无损伤,遂沿山间小径绕道登上十八盘。山顶原来筑有一国防工事,年久失修,坍塌不堪。刘茂恩上山后,即沿线巡视一周,召集幕僚研究修补工事,部署兵力,拟在此固守,阻击日军。大家多认为,一个特务营的兵力,孤军力薄,又无上级任务,似无固守的必要。但刘仍坚持己见,下令抢修阵地,做好应战准备。后因侦知洛宁正面尚无日军活动,始行作罢。

某日中午,行抵卢氏县城附近之南窑村。此地南倚崇山,北临洛河,约有一二百户人家。刘茂恩令在此休息,吃午饭。大家刚把饭碗端在手上,突然南面山顶响起枪声。当时附近并无敌情,估计可能是与民众发生了误会。后据有经验的官兵反映,听声音,这机枪是日本武器。刘下令立即转移,渡河北进,并留下一连兵力占领村边高地,掩护撤离。事出意外,敌情不明,总部官兵数百人齐向河边奔去,争先恐后,乱成一团。刘睹此情景,将机枪连长王丹彤唤到跟前,狠狠地打了他两个耳光,叱令速将队伍整好,并亲自指挥总部各处室官兵依次排成四路纵队,顺序涉渡。就这样,在乱枪声中,一列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地渡过洛河,向北转移。

五月二十四日,洛阳沦陷。蒋鼎文的第一战区长官部在撤退中不知去向,刘总部因上下失去联系,驻灵宝县某地待命。日军攻占洛阳后,曾派小股部队到洛宁、卢氏窜扰,旋即退守洛宁,暂无西犯的企图。六月上旬,刘奉命回驻卢氏南窑村。据当地老百姓说,前时总部在此渡河时,确有一股日军由嵩县、栾川绕窜至此,在山头上看到渡河部队如此行列整齐,认为必有大军潜伏,未敢下山。

六月中旬,陈诚接替了蒋鼎文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召刘茂恩到西安开会,并保准刘接任河南省政府主席,兼豫西警备总司令。七月中旬,刘由重庆返豫,率部驰赴流迁在内乡县丹水镇的河南省政府,接任新职。王鸣弦随刘回到省政府,任参议。当时河南仅剩西南一隅偏安山区,刘到任伊始,即大力整编团队,并指挥由洛阳突围至卢氏一带的十五军,就地整补,充实力量,抗敌守土。

一九四五年四月,日军在南阳发动攻势,企图由伏牛山南麓经内乡、淅川进攻陕西。丹水镇首当其冲,刘茂恩坚决不出豫境,将省政府迁往卢氏朱阳关。他自己率一部军事人员组成前进指挥所,进驻内乡桑坪镇,指挥保安团队在公路左侧山地阻击敌人,掩护我国军队进退,给日军以有力的牵掣。苦撑数月,常有俘获。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投降,刘茂恩即率省府人员还治开封。

一九八五年十月

本文章A|复制于“河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十六辑,作者杨章武,曾在日本留学,曾任民革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常委等职。作者王鸣弦,曾是民革成员,文字少备更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1 阅读:39

猴王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