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文始、流行版本“狸猫换太子”的区别,“周天”的概念

践行的瑜 2024-05-14 22:28:36

如果说《道德经》中有“人体小天地,自然大人体”的周天描述,很多人都不会相信!不信,并不是人们的理解不到有偏差,而是编撰流行版本《道德经》的人“有意无意”地进行了篡改❗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

这是流行版本《道德经》的第十六章文字内容,在没接触道家版本《道德经》之前,一直认为“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老子的原意,虽有点“不适”但仍不敢妄言❗

☞至虚,恒也;兽中,竺也。万物方作,凥,以须复也。天道圆圆,各复归其尽。归尽曰情;情,是谓复命。复命,恒也;知恒,明也;不知恒,盲作,凶。知恒谷,谷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沕身不怠。

——

这是道家文始版本“修身”主题内容的第十六章文字,自从接触并研读了文始版本《道德经》后,才感悟到对于道法修行,道祖老子早就在此章中提示到了,后来的所谓“任督周天”理论❗

可以说本章文字就是在论证“至虚,恒也;兽中,竺也”这个论点,也就是道法“修身”的理论逻辑依据,随后就是论证的过程。

用现代大白话解释“至虚,恒也”,古人把月亮最圆最亮的状态称之为恒,而每个月的恒也只有几天的时间,每一次的恒月亮需要从亏到圆、从晦朔到望,长时间地按着特定规律的路线往复,才能迎来恒的出现。

随后老子又说出“兽中,竺也”这种人为现象,古代时人们把兽猎的动物进行驯化的方法是在地面挖出一个坑,将需要驯化的动物放进去,坑口用竹编的盖子罩住,任凭动物上窜下跳,以此长时间的磨耗其耐性、磨掉其野性而成为家畜。

以此后“至虚,恒也;兽中,竺也”的论证过程,联动到人类“修身的道术”上❗

文始版本的“凥”本是桌子名称,寓意倚书桌而坐之人的信仰观点,这都是具有持久规律性的思想;流行版本的“观”就显的太随意,没有一点规律性可言❗

文始版本的“天道圆圆”正是“至虚,恒也”的月亮运行轨迹,正符合人体任督周天的线路,是人体小天地“人法自然”的证明;在流行版本中这些都被篡改删掉了!因为在儒学观念中他们更注重的是“人为的规则”,如“忠孝仁义”❗

人们每天都能见识到“天道圆圆”的规律——月亮运行轨迹,流行版本的儒 家都敢愚弄,更何况这儒学极力要抹杀的“情”呢❗“以偏代全”地以静字篡改,弄出个“致虚极,守静笃”的“狸猫换太子”欺骗世人!

0 阅读:33

践行的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