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中的清奇】艺术中有心之得主导下的无心之得

书画艺术之窗 2023-07-28 13:40:07

想象力的发挥,首先在于要有足够的实践活动,因为对于各种未知因素的获取莫过于实践,而清奇的计划性同样也体现在实践中,也即这是一种在精神有意识要有所发现的主导下的实践。同样是书画中的临摹,为了临摹而临摹和能够在临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全是两回事,前者是一种机械的摹仿,没有精神的能动介入,后者则是用心去领悟为什么要这样以及是否还能那样等等。

可见,清奇的有所选择、有所构思或者一般地说有着某种特定的目的,面对各种已知之未知,无疑会提高人们通过实践来提升精神认知的有效性,比如通过学习掌握某种已经成熟的技术。

而当面对未知之未知,情况则变得复杂。因为在清奇中,直觉正向的导向作用减弱而反向的阻碍作用增强,清奇要求取得相对清晰的认识,而由直觉导致的模糊性既是一扇扇门,又是一堵堵墙,清晰与模糊便因各自的简单化冲动(清晰追求的是条理化的简单,模糊追求的是大而化之的简单)形成一种矛盾。

为解决这种矛盾便需要运用清奇的计划性对由直觉所导致的模糊性进行细化以更好地使之清晰化,但在直觉参与下的对直觉的细化,其所预设的目的结论和由此限定的探索方向很难不出现偏差,这就必然造成要有一个复杂的试错和调整过程,在精神上则体现为一种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突破,甚至要对预设的探索体系进行一次次的推倒重构才能够使精神认知逐渐趋向于获得某种真实。

一般来说,探索的方向和目的越是具细则其发生偏差的可能性越大,但在实际中这又并非全无益处。首先,在直觉的参与之下必然存在着某种真实的联系,有待于发现的这种真实虽然可能不符合预期目的,但却会出现种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情况。其次,这有利于集中发现的力量,当所有的联系向着一个点进行建立,便更容易构建起一种全息的认识框架和体系,这便是小处着手,大处着眼,而这同样会带来精神认知不觉其然的提升。

这两种有益效果都是以对原有目的性的弱化为前提的,目的性越宽泛便越容易有所收获。这种在有心之得主导下的无心之得对于艺术来说尤其重要,或者说艺术之所以要超脱种种实用目的的限制,便是为了换取精神以及精神之上层面更为自由的展开,而这又主要是通过想象力的自由发挥来实现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东方美学标准」怪异之奇、豪放之奇与清奇之奇,艺术中奇的分类

「东方美学标准之清奇」如何避免艺术中的“枯硬”

4 阅读: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