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汉武帝逆境中实现大权独揽,堪称教科书级别的集权手腕

小瑀说史吧 2024-08-01 23:38:31
少年老成,韬光养晦

公元前141年,年仅十五岁的刘彻继承皇位,是为汉武帝。

这个自幼深居宫闱的少年从此成为当时世界上国土最辽阔、人口最多的帝国最高统治者。

然而,当时的朝局纷繁复杂,太皇太后窦猗房掌握着西汉实际控制权。

作为文帝皇后、景帝生母、武帝祖母,窦氏横跨三代,身份极其显贵,朝中大臣为其马首是瞻,刘彻也必须“奏事东宫”,也就是将国家政务向窦氏汇报。

皇太后王娡是刘彻生母,由于汉初实现以孝道治天下,在这个受母系氏族文化影响的封建社会早期,皇太后在具有极强的政治话语权,因此以王娡为首的外戚势力迅速膨胀。

少年登位的刘彻依然稚嫩,尚不知政治斗争的残酷,前140年,刘彻决定实施新政,改变汉初七十年来的黄老之道的指导思想,确立独尊儒术。

他先是将两位信仰儒学的外戚窦婴(窦氏的侄子)、田蚡(王娡的同母异父弟)任命为丞相和太尉,同时分别任命自己当太子时的儒者老师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

刘彻意图通过自己亲手搭建的执政班子贯彻崇儒意志,但结果遭到窦氏等守旧派的强烈阻挠。

前139年,窦氏搜集到赵绾、王臧等非法牟利的罪证,将二人下狱治罪,逼迫其自尽于狱中。

随后罢免窦婴、田蚡,改以黄老之术代表许昌、庄青翟为丞相、御史大夫,明堂等儒家礼制也被废弃,刘彻在刚执政两年就遭遇严重政治挫折。

但刘彻并未因此而颓废,他主动拉拢自己的姑母兼岳母馆陶大长公主,并示宠陈皇后,借此赢得馆陶公主信任。

同时他主动向祖母窦氏认错,并表示重新启用黄老之术治国,使一场威胁皇位的政治危机化解于无形。

在此后的几年里,刘彻韬光养晦,故意表现出沉湎于微行和狩猎的样子,以麻痹窦氏。

直到公元前135年窦氏去世,刘彻亲政,才得以罢黜许昌、庄青翟,废弃黄老,独尊儒术。

亲政后的刘彻起用舅舅田蚡为丞相,当然,对于刘彻来说,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大权独揽,任用娘舅田蚡不过是权宜之计。

一来他羽翼未丰,尚需王氏外戚支持,二来以窦婴为首的窦氏集团尚有影响,他需要有另一股势力制衡,虽然刘彻年龄仅二十出头,但已深谙帝王平衡之术。

田窦之争,汉武帝坐收渔利

田蚡在刘彻的纵容下,专横跋扈,“权移主上”,不断侵蚀窦氏集团的势力,很快汉朝第一场外戚朋党之争在田蚡和窦婴之间展开。

我们前文说过,窦婴是太皇太后窦漪房的侄子,在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中立下战功,被封为魏其侯,颇受景帝信赖。

再加上有窦氏外戚身份,在朝堂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窦婴又喜欢宴请宾客,豢养门生,所以窦家门庭若市,车辆往来不息。

在窦家鼎盛时期,田蚡也是其常客,其殷勤程度如同直系晚辈,使得窦婴十分受用。

随着景帝驾崩,武帝继位,以太后王娡为首的王氏外戚开始崛起。

由于田蚡头脑伶俐,善于钻营,再加上是王娡同母异父的弟弟,所以王娡对其十分信任,并大力扶植田蚡。

刘彻为了平衡王、窦两家势力,把窦婴提拔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西汉外戚专政达到鼎盛,田蚡第一次有了和窦婴平起平坐的机会。

此时两个人虽然表面和气,但私下已生嫌隙,田蚡觊觎窦婴的丞相之位,而窦婴坐拥权势,对田蚡也早有提防。

只不过窦婴仰仗窦氏外戚身份,仍压田蚡一头。但随着窦漪房的离世,窦家的辉煌也随之消散。

田蚡在刘彻和王娡的提拔下,成为丞相,田府承接了窦家往日的盛景,窦婴与田蚡的矛盾也逐渐加深。

不过最终导致田窦决裂的还属灌夫骂座事件,灌夫的父亲张孟曾为开国功臣灌婴家臣,所以被赐姓灌。

七国之乱之时,灌夫立下军功被封为中郎将,后担任太仆、燕国宰相,灌夫性格与窦婴十分投缘,尚游侠,食客每日数十百人,并和窦婴交好。

巧的是,灌夫失势与窦婴几乎处于同一时期,从此两人惺惺相惜,窦家的宾客不再上门,只有灌夫还像以前那样礼遇窦婴。

公元前131年,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诏令,叫列侯和皇族都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一同前往。

酒过三巡,田蚡起身敬酒,在座宾客都离开席位,跪地还礼。后窦婴起身敬酒,结果只有一些老友旧部离开席位,其余的人照常坐在那里,只是稍欠上身。

灌夫看到这里十分恼怒,便起身向田蚡等人敬酒,但田蚡表示不能满饮杯中酒,灌夫自觉被驳了面子。

加上联想起田蚡曾向刘彻举报其家人横行颍川,欺压百姓等行径,不由得怒火中烧,他对田蚡及其属下破口大骂,众人惶恐,宴会不欢而散。

被扫了兴的田蚡以其扰乱太后诏命和大不敬之罪为由,将灌夫捆绑关押。

眼见知己落难,窦婴坐不住了,向刘彻上书辩解。田窦之争的白热化正中刘彻下怀,这本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刘彻却要求拿到朝上公开辩论。

田蚡和窦婴开始互相揭短,窦婴指责其小题大做,诬陷灌夫,并攻击田蚡骄奢淫逸,不理朝政,田蚡则回击窦婴和灌夫暗自招集豪杰壮士,诽谤朝廷。

很快这件事传到王娡耳朵里,王娡大发雷霆发火了,说:

“现在我还活着,别人竟敢作践我的弟弟,若我死了以后,都会像宰割鱼肉那样宰割他了!”

刘彻迫于王娡压力,下令追查灌夫罪行,确实发现灌夫族人霸行颍川,横行乡里等不法之事,于当年十一月将灌夫及其家族处决。

在追查灌夫的同时,窦婴以曾受景帝遗诏“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为名,请求刘彻召见。但查对尚书保管的档案,却没有发现景帝临终的这份遗诏副本。

于是田蚡抓住机会,诽谤窦婴伪造诏书,刘彻一怒之下将窦婴赞斩首示众,窦氏外戚被彻底铲除。

不过事情到这里还不算完,前130年春天,田蚡突然病倒,口中喃喃自语,讲的都是服罪谢过的话。

巫师来家中诊视他的病,说是看见窦婴和灌夫两个人的鬼魂监守田蚡,要索他性命,不久田蚡惊惧而死,至此田窦之争终于划上了句号。

可以说,整个田窦之争充满了戏剧和诡异,这场争斗起因于一件小事,随后越闹越大,先是窦婴所说遗诏不翼而飞,后是田蚡突然发疯而死。

至于诏书真假,田蚡为什么发疯,至今仍是个谜,只是有一件事情可以确定,田蚡之争两败俱伤,两大外戚家族从此退出朝堂,青年刘彻渔翁得利,得以乾纲独断。

从外戚贵族政治到寒族官僚政治,汉武帝实现专制集权

独掌朝纲后的刘彻开始启用外戚以外的官吏乃至出身微贱之人,如公孙弘、主父偃、张汤等。

原因很简单,田窦之争之前的西汉朝廷一直被外戚勋贵把持,这些外戚重臣与后宫互为犄角之势,垄断权力,侵夺皇权。

刘彻断不能使外戚专政再次重演,而普通官僚以及寒族士人根基浅薄,没有错综复杂的人脉关系,权力地位只能依靠皇帝的给予,这就使刘彻能够牢牢抓住权柄。

比如公孙弘本以海上牧猪为生,因通晓《诗》、《书》而闻名郡国,并与同龄的贾谊被征为博士。

起初,太常认为公孙弘的对策平平,无甚新意,将其列为下等。疏文呈上,刘彻看过之后却将公孙弘之文提升为第一,直到花甲之年被提拔为丞相。

当然,任公孙弘为相并不是因为他有经天纬地之才。

不过是他足够忠诚听话,每次朝会从不驳斥争论,唯刘彻马首是瞻,刘彻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位能贯彻自己意志的人。

在拜公孙弘为丞相后,刘彻又封其为平津侯,打破非列侯不得为丞相的惯例,开启先拜相再封侯的先河。

这样的安排也很巧妙,凸显了刘彻的政治手腕。

汉初以来,汉高祖刘邦确立以军功封侯的政治惯例,因此列侯也被称为功侯,道理很简单,那些随刘邦出生入死的将领到头来哪个不是为了封妻荫子和荣华富贵。

有了战功自然要奖赏,但问题就是功侯有很强的军队人脉和政治资本,一旦为相,权势之大很难驾驭。

比如陈平和周勃在铲除诸吕后,和几个功臣一拍板便指定了大汉皇位的接班人,以至于汉文帝继位后整日谨慎小心,视周勃等人如虎狼之臣,几乎言听计从。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初代功臣的老去,汉景帝开始重用外戚,打破非功不侯的传统,开启凭宗室姻亲关系即可封侯的先例。

当然,这一恶果也很明显,外戚擅权结党现象严重,在后宫太后的支持下对皇权的独立发挥形成遏制。

而刘彻充分吸取教训,通过提拔素人为相,可避免政治资本介入,而先拜相再封侯更是无形中拔高了皇权。

刘彻就是要告诉你:不是因为你厉害才用你,而是因为我看中你,你才有了厉害的资本。

除了对前朝进行政治洗牌,刘彻对后宫也开始清理,最明显的是前130年以巫蛊为由废黜陈皇后,将姐姐平阳公主家的歌女卫子夫选为皇后。

此次废后事件几乎轰动社会,陈皇后是大长公主刘嫖的女儿,刘嫖是窦漪房的长女,汉景帝的同胞姐姐,当时刘彻被立为太子主要得益于刘嫖的扶持。

此次刘彻废后不仅表明刘嫖的失势,也意味着外戚势力被彻底终结,刘彻成为大汉帝国唯一的掌权者。

至于选卫子夫为后,其深意不言自明,所谓的爱情不过是幌子,真正的用意无非是卫氏背景卑微,没有强有力的母家,无法对刘彻构成威胁。

即便是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受刘彻重用,但深知其对窦婴、田蚡以外戚身份操控朝政之事恨之入骨,因此行事低调,以“和柔”取悦刘彻,避免触犯皇权。

总而言之,刘彻经过十多年的政治风雨,通过一轮接一轮的政治洗牌,终于清洗掉所有外在干预因素,成功实现专制集权,这为他以后数十年里征伐四方、反攻匈奴奠定稳定政治基础。

0 阅读:2

小瑀说史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