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声率部剿匪,新招居然是养猪种菜,白崇禧听后却很吃惊:坏了

野史记录 2024-04-05 20:42:49

1949年8月,王树声突然接到军委命令,让他率部前往大别山区剿匪。王树声领命以后,立刻下达命令,要求剿匪部队于8月末之前集结完毕,9月5日便要全面展开剿匪。从王树声的安排来看,他最初的打算是采取雷霆手段,快刀斩乱麻的解决大别山匪患。

但事情其实并没有这么简单,从当时的时间节点来看,武汉已经在几个月前就已经解放了。失去了武汉国民党的支持,大别山土匪应该是无根浮萍才对,为何会发展成需要军委指派王树声亲自率部去剿匪呢?

匪情紧急

第一,大别山区的土匪,原本没有这么大的规模,正因为白崇禧逃离武汉,大别山的匪患才愈发的严重。而大别山最大的土匪头目正是白崇禧的学生,名叫汪宪,他能拉起一支过万人的土匪队伍,背后正是靠着白崇禧和蒋介石的支持。

白崇禧曾任桂林军校的校长,所以他和蒋介石有一个共同点,喜欢自己的学生叫自己一声“校长”,更喜欢在军中安插自己的学生。汪宪是白崇禧的学生,与蒋介石不是一路人,在国民党内任职十余年,官职跟灌铅了一样始终不得寸进。

后来白崇禧发展起来,汪宪这才有了出头之日,得到了白崇禧的重用,一时间风光无限。可惜好日子不长,汪宪跟着白崇禧没享受几年,解放军的兵锋就直逼武汉。白崇禧自知大势所趋,自己即便顽抗也无法改变战局,遂提前就准备好了退路。

但白崇禧一来是不甘心就这样将武汉拱手相让,二来也是需要给蒋介石一个交代,所以决定在自己离开武汉以后,留下汪宪在大别山继续打游击,初期的钱和枪全都由白崇禧提供。汪宪跟在白崇禧身边,毕竟是下属,权力有限。

但自己拉起一支队伍,在不缺钱不缺枪的情况下,那就是典型的“山大王”,凡事自己一个人说了算,他接到命令后感恩戴德,表示自己一定完成任务,以期不久后实现反攻武汉的宏愿。

白崇禧当时正是人生失意之时,对汪宪抱有很高的期望,汪宪的这番话令他十分感动。汪宪长期在大别山区一带活动,对这里的地形和风土人情十分了解,领了钱和枪以后很快就拉起一支武装,人数一度达到了17000人。

幕后黑手

第二,汪宪虽然是白崇禧麾下的人,治军风格与白崇禧却大相径庭,他率领的这支武装,几乎和军队不沾边,完全没有什么规矩,烧杀劫掠无恶不作,就是一伙儿土匪。

而且,汪宪求生的手段也很简单、粗暴、残忍,他当时立下了几个规定,解放军来剿匪的时候,谁敢给解放军带路就要被杀,谁敢给解放军通风报信也要被杀。也就是说,解放军来剿匪的时候,谁敢帮助解放军他就在事后报复杀人,吓得当地百姓不仅不敢给解放军报信,反而要替汪宪保密,每次解放军进山时还要向汪宪报信。

另外,汪宪在国民党内部任职多年,虽然得到重用时间不长,但他却深谙国民党官场的那一套。当他聚集起一支17000人的武装时,立刻向白崇禧汇报,谎称拉起了一支40000人的队伍,对外宣称“十万大军”。

而白崇禧向蒋介石汇报的时候,40000人的队伍直接变成了“发展出七八万人的队伍”,对外号称“二十万大军”。层层加码之下,汪宪匪部的兵力从实际的17000人摇身一变成了“七八万人”,蒋介石信以为真,空投了大量的武器弹药和钱粮,却不知道这些钱粮武器装备大多落入了白崇禧和汪宪的口袋里。

第三,蒋介石虽然不明真相,但也不是那么好骗,汪宪想要从他那里拿物资,就必须要闹出一些“成绩”才行。因此,汪宪壮大了土匪队伍以后,开始对周边各个县城动手。在此期间,我党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惨遭汪宪的毒手,惹得民怨沸腾,汪宪的罪行罄竹难书。

由于大别山的剿匪环境复杂,四野解放武汉以后又有更重要的军事任务,无法留在大别山区剿匪。而其他的部队又不具备绝对的兵力优势,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进剿无法取得战果,疏忽时又容易遭到土匪的埋伏,剿匪工作难以推进。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军委才命令王树声亲自走一趟,率部进山剿灭这股作恶多端的土匪。王树声行动迅速,很快就集结了部队,于9月5日率部展开剿匪行动。

王树声起初以为可以速战速决,但部队真正开进山里以后才发现,土匪似乎总能掌握解放军的动向,在提前得知动向,又对地形熟悉的情况下,解放军虽然频繁出击,却总是无功而返,即便俘获一些土匪,也都是老弱病残,对剿匪工作并无实际作用。

事后王树声进行了总结,认为问题并非出在排兵布阵上。因为王树声的剿匪虽然迅猛,但进退有序,剿匪部队并非一味猛打猛冲,而是采取了三线作战的部署。一线追剿、一线驻剿、一线封锁。

也就是说,以大别山当时的土匪密度而言,王树声的剿匪安排几乎是密不透风的。因为无论土匪是逃,还是反击村庄,哪怕是想突围,几乎都在王树声的计算之中,仿佛已经落入了插翅难逃的境地。

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汪宪既没有率领土匪突围,也没有率领土匪逃跑,但在解放军每次剿匪时,却总能及时逃出包围圈,始终不与剿匪解放军硬碰硬。而解放军始终没有找到办法,似乎总是慢汪宪匪部一步,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王树声的高招

原来,汪宪这伙土匪,在当地的势力很深,几乎每一个村庄、县城里,都有土匪伪装成百姓生活。这些伪装的土匪平时和百姓毫无分别,看起来似乎与土匪没有任何关系,但解放军有任何行动时,他们就会立刻将消息传递给土匪。

还有一个问题是,解放军之所以能够所向披靡,根本原因在于军民一条心,而当地的百姓在汪宪的淫威之下,害怕被杀所以不敢帮助解放军。解放军没有百姓为根基,战斗力自然就下降了。

除此之外,当地百姓不敢帮助解放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这里之前也先后来过几支剿匪部队,都取得了不小的剿匪成果。但剿匪结束以后,剿匪部队就会离开,被打散的土匪就会卷土重来,报复行动十分残忍。

所以,当地百姓担心这一次剿匪也是如此,担心解放军剿匪结束撤离,自己会遭到土匪的打击报复,不敢给解放军提供帮助。也就是说,王树声面对的剿匪难题,可以视为如何取得当地百姓的信任,一旦信任问题解决,剿匪自然水到渠成。

意识到这一点以后,王树声采用了一个新招,那就是命令缴费部队在当地大范围的种菜、养猪。从表面来看,这是解放军的一种“屯垦”方式,可以自主解决口粮问题。而更深层的含义是,解放军此次剿匪是一次长期行动,短时间内不会离开。

为了彻底表达出解放军此次剿匪的决心,王树声还命人打出口号,“土匪不肃清,大军不收兵!”这样的做法和口号顿时吸引了大量的目光,但百姓们心中仍有疑虑,毕竟喊口号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是另外一回事,大家都持观望态度。

王树声也不着急,耐心等待了一段时间,等蔬菜成熟了,猪崽子也养大了,这时百姓们终于相信,解放军这一次剿匪态度坚决!于是,军民合作的情景越来越多,土匪的威慑力越来越小,汪宪这时终于慌了神,向白崇禧汇报了这个情况。

白崇禧是一个聪明人,得知王树声的安排以后显得颇为震惊,说了一句“坏了,这下完蛋了!”显然,白崇禧看明白了王树声此举的用意,也清楚汪宪率领的土匪未来无法在大别山区立足了。

事实也是如此,汪宪匪部很快就被王树声剿灭,汪宪也被解放军活捉,彻底解决了大别山区的匪患,粉碎了白崇禧企图反攻武汉的阴谋。

0 阅读:4

野史记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