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年,曹操为了全力应对即将南下的袁绍大军,让南方的诸侯们相互牵制,又一次施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杀手锏。
(孙)策被诏敕,与司空曹公、卫将军董承、益州牧刘璋等并力讨袁术、刘表。--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可讨逆将军、吴侯孙策又不傻,岂能白被当枪使。
他大张旗鼓地加封周瑜遥领江夏太守,吕范遥领桂阳太守,程普遥领零陵太守,摆出一副要攻打刘表江夏、桂阳、零陵几郡的高姿态。
实为趁机圈地,削弱江夏黄祖来自上游的威胁,扩张自己在江东的地盘。
首先要夺取的便是刘勋的庐江郡。
刘勋实力的暴增(孙策)军严(整顿)当(正)进,会(不久)(袁)术死,(袁)术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等畏惧曹公,不敢守寿春,乃共舁(袁)术棺柩,扶其妻子及部曲男女,就刘勋于皖城。--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199年六七月,出兵不久的孙策,获知袁术已死,其堂弟袁胤、女婿黄猗等害怕曹军入九江郡,不敢呆在寿春,于抬着袁术的灵柩,带着袁耀等袁术的妻儿,及部曲百姓,到庐江郡的皖城依附了刘勋。
(袁术死之前的局势图)
庐江郡的治所本来在靠北点的舒县,即今安徽省六安市的舒城县。
在孙策历时两年攻打陆康的庐江郡时,遭受破坏严重,195年刘勋被袁术任命为庐江太守后,便将治所南迁到了皖县。
皖县,在现在的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
有皖水流过,往东不远汇入长江处,被称为皖口,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战略要地安庆。
刘勋发的横财,还远不止这一笔。
袁术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等带着另一大批人,准备投奔孙策。
他们是直接从寿春过历阳就行了,结果刘勋出兵九江拦截,将他们全部擒获回庐江,并且得到了他们携带的大量珍宝等物。
(《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刘勋拦截张勋示意图)
也就是说,刘勋基本继承了袁术的大部分遗产,其中百工、仪仗乐队、部曲就达三万多人。(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不过刘勋所得,仍不只是袁术的遗产。
袁术退保淮南后,将领地搞得乱七八糟,不单是很多部下做了土匪,很多百姓也都起兵以自保。
比如郑宝、张多、许乾等势力,都各自拥众上万。
其中尤以活动在庐江、九江两郡之间的巢湖一带(《三国志·鲁肃传》)的郑宝最强,连出生于寿春东边不远的刘晔都投奔了他。
不过袁术死后,郑宝想过江投奔孙策,刘晔想法不同,便杀了郑宝,夺了他的人马。
然后并没有选择直接投奔,曹操派来的九江太守阎象,而是带着兵马来庐江郡归顺了刘勋,以更高的身价,曲线投靠曹操。
(《三国志·刘晔传》)
(刘晔带兵加入刘勋势力)
淮南其他来投的武装,及逃难涌入庐江的百姓,更是不会少。
现在的刘勋兵强马壮,不缺兵不缺钱,但战乱过后的庐江毕竟不如陆康时代富庶,且粮草积累不够。
这就使得刘勋有了个,让其他诸侯觉得很凡尔赛的烦恼。
那就是粮草无法支撑突然暴涨的人口食用。
刘偕到豫章郡买粮风波刘勋就让堂弟刘偕,到江南边华歆的豫章郡去购粮。
可是华歆本身自己粮草就不足,就派属员带着刘偕来到北边的海昏县上缭聚,让当地的大宗族卖三万斛米给刘偕。
可是刘偕到上缭一个月,才凑到几千斛米。
这让他很羞恼,感觉像是被这些上缭宗帅当猴耍了。
(刘偕在上缭买粮不顺利)
于是写信给刘勋,详细说了这一个月里上缭宗帅们是如何的不配合,请求刘勋派兵来袭取。
不给他们点颜色,就不把咱老刘家当个“大势力”来尊敬了。
海昏县,大致在现在江西省九江市永修县一带。
上缭位于其西南,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大镇,拥有坚固的城墙。
(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孙策的糖衣炮弹袁术死后,孙策打着朝廷诏命的旗号,继续行军,宣称要去江夏征讨黄祖。
却暗地里派人打探刘勋势力的动向,获知了刘偕在上缭买米的窘况。
便派去使者到刘勋的皖城,送去大量财物,并呈上了一封孙策言辞卑微的信:
“那些上缭人,多次欺辱我们这个‘下国’,已不爽他们多年了。想打他们,却又路途不便,希望能借助阁下这样的‘大国’去收拾他们。上缭很殷实,得到可以富国,请求您出兵讨伐,我将为外援助您一臂之力。”
刘勋相信了孙策的话。
孙策拥有丹阳、吴、会稽三郡,而刘勋只有庐江一郡,孙策称自己“下国”,而称庐江“大国”,会不会这马屁拍得太露骨了,刘勋怎么就听不出来呢?
三郡位于长江以南,在汉末本就是开发力度不够的地区,丹阳郡自193年多经战乱,孙策195-196年刚武力攻取吴郡、会稽郡,直到这次西征前,孙策才刚平息严白虎、祖郎等豪族,及太史慈等境内武装,而他们的残余势力尚在。
这样地广人稀,从战乱中尚未恢复,境内仍不安宁的孙策江东三郡,在如今大量资源涌入的庐江郡面前,自称“下国”也属事实。
而刘勋本人,还没适应实力的暴涨速度,也不自觉地产生了暴发户膨胀的心态。
认为自己已配得上叫“大国”。
(刘晔看穿了孙策的阴谋)
并且,随着刘勋一起膨胀的,还有庐江郡的上下官僚士族。
刘勋看到孙策的信,又得到的珍宝、布匹,很是高兴。
所有庐江人也都认为粮食问题就要解决了,孙策的低姿态还给人一种小国依附的感觉,不由让人产生了大国崛起的自豪感,都为此而庆贺。
唯独刘晔劝刘勋不要出兵上缭,进言道:
“上缭虽然小,但却有坚固的城墙,很深的护城河,易守难攻,十天半个月不可能攻打得下来。将形成在外的攻城将士疲惫,而国内空虚的局面。
如果此时孙策趁虚偷袭我们,后方将难以守住。
到时,将军您将陷入进无法攻克上缭,退已失家的困境。
若将军执意出兵,便是大祸来临了!”
被孙策的糖衣炮弹,和上缭谷米的诱惑,冲昏头脑的刘勋,没有听进刘晔的劝谏。
亲自带着快船轻甲,出皖水,沿长江,进彭蠡泽,悄悄向上缭进发。
(《三国志·刘晔传》)
彭蠡泽就是现在江西鄱阳湖的前身。
(孙策急袭庐江路线)
调虎离山,黄雀在后当孙策行军至长江边上的石城时,闻知刘勋已出兵上缭。
石城县治所,位于现在的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殷汇镇灌口村。
他立即分兵八千给孙贲、孙辅兄弟,让他们奔赴豫章郡彭泽县。当然不用去取华歆的彭泽县城,而是以船队堵住在那里的彭蠡泽长江出口,以阻挡刘勋军回救皖城。
而他自己与周瑜带着两万兵马,直接“步袭”皖城。
攻城需要时间,而船队逆流而上太慢,孙策、周瑜是快马加鞭,自石城从陆上急行军,直扑皖城。
时(孙)策西讨黄祖,行及石城,闻(刘)勋轻身诣海昏,便分遣从兄(孙)贲、(孙)辅率八千人于彭泽待(刘)勋,自与周瑜率二万人步袭皖城,即(很快)克之,得(袁)术百工及鼓吹部曲三万余人,并(袁)术、(刘)勋妻子。--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孙策急行军袭皖城)
由于孙策军兵出突然,皖城没有防守准备,很快便被攻打了下来。
这下轮到孙策发达了,刘勋刚发的横财,连同袁术、刘勋的妻儿老小,全都落到了他的手里。
孙策稳定庐江郡攻取皖城后,孙策并不是立即追击刘勋,而是在庐江停留了一段时间的。
但毕竟停留时间不会太久,来不及用自己人慢慢稳定庐江,便起用了在这里有声望的汝南人李术为庐江太守,给他三千人马到各县宣誓主权,快速稳定局势。
然后迁徙得到的那些大量外来人口到吴郡,以减轻庐江的粮食压力,并繁荣吴地经济。
(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迁徙从来不是简单活,需要点时间精力才办得好。
(孙策将庐江过剩人口迁到吴地)
也在这时,得知广陵太守陈登勾结江东三郡的严白虎、祖郎余党,企图趁孙策西征谋取江东。
孙策派去了一支大军攻打广陵的匡琦城。
因不知道统军之将信息,有可能是留在石城的余部,也可能是留守吴县的兵马。
前者的可能性更大。
庐江渐渐安定下来,于是孙策、周瑜在这里都成就了一桩美事。
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孙)策自纳大桥,(周)瑜纳小桥。--《三国志·周瑜传》
皖县大户桥家有两个国色天香的女儿,孙策纳了大乔为妾,周瑜纳小乔为妾。
汉代只有桥姓而无乔姓,直到南北朝时宇文泰时才改天下桥姓为乔。(《通志·氏族略》)
实为大小桥,不过尊重《三国演义》带给我们的习惯,还是称呼成大小乔,感觉美些,哈哈。
二人同纳小老婆,一向幽默风趣的孙策,故意面无表情地逗趣周瑜道:
“乔家二女虽然是长得光彩夺目,但是配上我们两个大帅哥,也还是让她们很欢喜的哈!”
(裴注《三国志·周瑜传》引《江表传》)
可见,孙策、周瑜在庐江度过了一段性福、欢快的时光。
刘勋受阻离开庐江去偷袭上缭的刘勋,抵达时却发现城中空空如也,啥都没得到。
原来上缭宗帅们早就得到了消息,事先将城搬空逃走躲起来了。
扑空的刘勋原路返回,船队行到彭泽湖口时,遇到了堵在这里的孙贲、孙辅船队。
由于刘勋军是轻装偷袭,船上没有重装备,自然打不过,被孙家水军一顿胖揍。
就退往西,出彭蠡泽进楚江。
长江流入彭蠡泽前,经过楚地的这段,古人称为楚江。
然后在庐江郡寻阳县境内登陆上岸,准备从陆路回皖城。
(刘勋被阻离开庐江路线)
寻阳县,在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部一带,是长江夹在大别山脉和云霄山脉之间的江口要地。
结果行到一个叫置马亭的地方,得知孙策已经占领了皖城,便回头上船,继续沿江西上,进入关系不错的黄祖的江夏地界。
流沂,即今湖北省黄石市,这里有我们打小就会背的西塞山。
刘勋一边利用流沂的长江、山形、众多湖泊设置阻挡孙军的防线驻守,一边向身后的黄祖、刘表告急求援。
(裴注《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引《江表传》)
总结孙策文武双全,聪明而有灵性。
不但利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浑水摸鱼达成自己的目的,还瞒天过海示弱麻痹刘勋,从而调虎离山,渔翁得利偷袭到当时富得流油的庐江郡。
虽然庐江境内还有陈兰、梅成等强大的贼寇,但通过孙策、李术的经营,很快得到了稳定,并且还有了很不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