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吴地:51、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

弓长历史 2024-03-15 13:18:55

冬至到了。吴地人常说:冬至大如年。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得从三千多年前的周朝说起。

我国古代历法,一向重视岁首。古人有"月建″观念,把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和十二个月份相配,通常以冬至所在的月份配子,称为"建子之月″。按周朝历法,正是以"建子之月"为岁首,也就是把冬至看作一年的开始,即"冬至本是年"。

清代诗人蔡云诗云:"有几人家挂喜神,匆匆拜节趁清晨。冬肥年瘦生分别,尚袭姬家建子春"。周天子姓姬,当年周太王的两个儿子泰伯、仲雍奔吴,将"姬家″以"建子之月"为岁首的习俗带到了吴地,吴地才有冬至过年的习俗。后来,历法变了,冬至不再是新年之首了,但冬至"过年″的习俗在吴地依然沿袭下来了。直至今日,原吴县等地百姓仍将冬至叫作"小年″。

冬至,一般在大雪后十五天,这时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天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开始回升了。

既然冬至如过年,那么古代冬至究竟有哪些风俗?

冬至前夕,要拜神祭祖,感谢神灵祖先的保佑。

要磨粉做团子。冬至时做的团子称冬至团,象征全家团圆。团子以糖、肉、菜、豆沙、萝卜丝等为馅,除自吃外,还用于祭神祀祖,馈赠亲友。冬至夜、冬至日早饭,人们习惯要吃冬至团。也有些地方冬至吃馄饨,冬至吃红豆粥的。

要穿戴新衣新帽,"拜贺尊长,交相出谒",这叫作"拜冬"。"相传冬至大如年,贺节纷纷衣帽鲜。毕竟风俗勾吴美,家家幼小拜尊前″。(清人徐士鋐《吴中竹中词》)。"交相出谒″时,要提筐担盒,象送盘一样馈赠礼品,叫作"冬至盘″。宋人周遵道《豹谈纪隐》说:"吴门风俗,多重至节,谓曰"肥冬瘦年″,互送节物″。宋人颜度《冬至》诗云:"至节家家讲物仪,迎来送去费心机。脚钱尽处浑闲事,原物多时却再归″。好笑的是,我送你,他送我,送出去的冬至盘,转了一圈,又被送回来。

要吃团圆饭。冬至庆贺,离不开酒宴,这称为"节宴",亦称冬至团圆饭,在冬至前一夜进行。相传是元朝时期张士诚在苏州时定的。他认为冬至不宜当日宴贺,宜先一日置酒宴会,乃得迎阳。这与过年吃年夜饭一样,提前一天吃。

冬至夜节宴如年夜饭一样隆重,全家要团聚,菜要丰盛,酒首选冬酿酒。这是一种酒精度低的甜酒,男女老少皆宜喝。

古时苏州人认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到第二年的三月,均能酿酒。但有小雪后下缸,六十日入糟的酒最佳,称之为"冬酿酒″,据说能保存数年不坏。著名的冬酿酒有"以草药酿成,置壁间月余,色清香洌″的"靠壁清′′;有"十月造者″,名"十月白″;有"以白面造麴,用泉水浸白米酿的"三白酒″等。为了增加香味,后来有人在冬酿酒里加入本地产的桂花,此种酒亦称桂花酒。

冬至夜节宴虽好,但好的是有钱人,好菜好酒好热闹,没钱人却不好过。为此,苏州老话说:有铜钿吃一夜,呒铜钿冻一夜。

还有贴消寒图的。苏州民间有"连冬起九″的说法,认为自冬至日起,寒冬真正来临,经一九、二九、三九……九九,八十一天而冬尽。因此,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九九歌》,如: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猫狗;五九六九,隔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寒尽,春暖花开。冬日里,天冷风雪难耐,人们盼望早点冬去春来,故画《九九消寒图》消寒。《九九消寒图》将某种图案分为九九八十一个部分,自冬至日起,每天抹画一部分,冬尽而图案成。图案有多种,可买可自制。藏于深闺女子最喜欢这种消寒图,便于她们数着日子打发寂寞难耐的寒冬岁月。

亦有开消寒会的。女子用消寒图打发日子,有钱的男子,大多是有钱的文人士绅,则开"九九消寒会"。他们集合九人,从冬至日起,每隔九天,轮流由一人做东举行酒会。酒会上大家高谈阔论,斗酒唱诗,以解寒日的萧瑟和寂寞。

过冬至毕竟与过年不同,人们都盼望冬至日阴雨,这是为什么?因为民间有"干净冬至邋遢年,邋遢冬至干净年"的说法,亦称"干冬湿年,干年湿冬″,而且比较准确。为了希望春节里天气好,好出门,过年过得爽快,人们宁愿冬至日天气阴雨,躲在家里避寒。

杜甫诗云:"冬至阳生春又来"。熬过冬天,冬去春来,又是一个好运年。

0 阅读:0

弓长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