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没过几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就来了。来前来后说的话有一些挺顺耳,又是说“在双边关系关键领域寻求进展”,又是说压根儿就没考虑过“脱钩断链”什么的。但有一些话就说得让人觉得挺好笑。比如“欧盟不会接受对华贸易长期不平衡”等等。
当然啦,说什么其实不重要,因为从做法上来看,欧盟那是铁了心要搞针对的,说到这儿那问题就来了。欧盟到底为什么要搞针对呢,欧盟搞针对,到底是受了别人的挑唆或者蛊惑或者威逼或者利诱,还是说它自己就想搞呢,这么搞对全人类来说到底是好是坏?观众老爷们大家好我是解密狗,本期视频解密狗就跟观众老爷们聊一聊这些个小问题。长按点赞按钮,咱们马上发车!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10年全球GDP总量是66.165万亿美元,到2020年是84.578万亿美元,这十年期间增长了18.413万亿美元。美国增长了多少呢?5.945万亿,某东方大国增长了多少呢?8.636万亿。也就是说这十年来做的蛋糕,全世界光这俩最大最强的就吃下了其中的八成(79.1%),某东方大国一家就吃下了将近五成(46.9%),如果再把印度啊、韩国啊这些发展也有不少起色的刨了,那就更剩不下多少了。
换句话说,实际上自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以来这十年,欧洲基本上没怎么做蛋糕,大家几乎都在躺着吃老本。比如法国的GDP总量几乎没有变化,英国只增加了2100亿美元,意大利跌了2400亿美元,欧洲老牌强国中,德国表现算不错的,增加了4900亿美元。而且在2020年后,欧盟的GDP总量又跌了不少。至于原因嘛,大家都是亲历者没什么可多说的。
而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欧盟与某东方大国的贸易逆差2242.1亿美元,而到2022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3957亿欧元,按2023年1月1日当天的汇率计算,差不多是4224亿美元,几乎翻了一倍。这就是冯德莱恩抱怨欧盟对华贸易长期不平衡的直接原因。总的来看吧,欧盟近十几年来就没怎么做蛋糕,蛋糕越来越不够分了,那就得想法子啊。只不过是它们主要的对策并不是怎么想着把蛋糕做大,而是想着怎么守住自己的,顺带能多分一点别人的而已。从这点上来看,这帮人的想法从1840年以来就没怎么变,传承经典了属于是。其实这一点也可以预见,因为做大蛋糕对现在的欧盟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儿。
首先,欧洲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去工业化的脚步,比如制造业劳动力占所有劳动力的比例这个数,欧盟15国1970年达到最高的30%,1994年下降到了20%。走容易,回来可难呀!加上欧洲的薪资水平高,产业链也不健全,能源价格在2022年以后大幅上涨,那这个成本肯定是相当不划算吧?再加上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持续抽血,比如法案规定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汽车才能享受补贴,那欧洲车企肯定有的就愿意去美国吃补贴呗。
再再加上某东方大国的新能源产业整个断档领先,那这就逼得欧洲车企只能搞合资或者收购拿资金换技术,比如大众汽车已经与小鹏汽车达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比如宝马总投资100亿元的第六代动力电池项目建筑在沈阳生产基地已经正式封顶,到2026年,宝马电动车的身份就会从进口转变为本土制造,再再比如旗下有雪铁龙、菲亚特、玛莎拉蒂等等老品牌汽车的全球第四大车企集团花了116亿人民币收购零跑20%的股份,这么多因素加在一块儿,那别说回来,很多企业甚至加快了从老家撤退的步伐都是不争的事实。
比如根据德国经济研究所在6月28日的报告显示,2022年,从德国跑了的资本比来了的资本多出1250亿欧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一点到一万亿。注意啊,不是跑了一万亿,是跑的比来的多一万亿,实际跑了多少那更可怕。单单一个国家就跑了一万多亿,要是把其他国家都算上,那得少挣多少钱少创造多少工作岗位少养活多少人呐!底子已经被自己拆得七七八八,反观别的国家,有的是拼命抽血,有的是已经搭好了自己的台子,好些个人已经去了,就这么个情况,想推动制造业回流又谈何容易呢?
然后,欧盟打着的是一把大算盘,但欧盟内部也有很多国家在打自己的小算盘,团结一致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说,还要给队友下绊子。法德这一对儿老冤家就是典型,比如法国撺掇欧盟对某东方大国的电动车搞针对,勇气来自于哪里呢?很显然就是在东方大国市场上无足轻重的法系车给的呀。法系车卖得不好,所以法国敢搞针对,那最反对的自然是德系车卖得还不错的德国呀,所以德国是坚决反对。德国副总理就说了,“对法国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他们在某东方大国市场上没有销售那么多汽车”。
当然,欧盟内部不团结的问题还有一个表现,我国学者是这么总结的,“欧盟在推进扩大过程中过快过急,扩大后又未着力整合,使得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甚至出现了有的成员国只享受一体化的红利而规避责任和义务的倾向。”有没有具体一点的事例呢?有啊,比如英国脱欧。当然英国脱欧也有偶然性,毕竟当时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在搞全民公投之前的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不会脱。但既然这个事儿能办成,那就说明英国内部支持脱欧的声音绝对不小。想把蛋糕做大,那自然是同舟共济海让路,号子一喊浪靠边才更有可能百舸争流千帆进,波涛在后岸在前,可现实情况是人人心中有算盘,家家门里藏心思,落井下石恨人有,从中作梗怕己无,都想着怎么能让别人少吃点,那很显然在这方面更容易达成共识呀。
最后,虽然在一些传统领域欧盟的实力仍然不可小觑甚至是非常强大,比如核能、航空、化妆品、奢侈品等等行业,但是,在未来具有广阔前景的领域比如芯片制造、数字产业、新能源等等领域,欧盟的作为可以说是乏善可陈。拿芯片制造来说吧,目前欧洲没有一家芯片制造商能够生产10nm以下的芯片,退一步讲,哪怕是芯片的“原材料”晶圆,麦肯锡的报告就说,欧洲的晶圆代工与亚洲相比滞后了5-15年。欧洲芯片巨头英飞凌主要还是供应65nm-28nm的车规芯片,就这还要出问题。比如2022年8月,英飞凌的IGBT芯片就出现了瑕疵,把韩国的现代汽车给坑了。想要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把制程提上去,那这个难度可想而知。而且芯片越小,散热就越难处理,制程越高,迭代还越困难,欧洲这些个巨头想要迎头赶上,顶多比天方夜谭容易一些。
数字产业和新能源这个大家都有感受,早在2018年全球市值最大的20家互联网科技公司里就没有一家来自欧洲,新能源那就更不用说了。所以早在2019年的时候,德国慕尼黑一家著名汽车集团的部门主管就已经承认,“欧洲在世界科技竞赛中确实落后了”,“欧洲CEO”网站说,就具有颠覆性的数字产业而言,欧盟已无法与中美两国竞争。简单点说,就是欧洲在科技方面的未来之路已经越来越难走了。
你看,制造业回不到过去,队友们心底里不合,大趋势一大片黯淡,可以说欧盟本身已经没有再把蛋糕做大的实力了,既然蛋糕做不大,那就只能捂住自己的,抢抢别人的咯。所以虽然说,欧盟跟美国还有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在搞针对这个事儿,美国没少使力气威逼利诱以至于有些人认为冯德莱恩是替美国人办事儿的,但归根结底还得是欧盟自己就想这么干。也就是政治课本儿里头说的,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还得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那么除了蛋糕做不大这一个内因,还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的内因推动西方国家联合起来搞针对呢?诶,还真有。
美欧其实是吃一碗饭的,它们有共同的利益,自然就有共同的敌人,是谁呢?这个倒不局限,谁能砸它们的饭碗那敌人就是谁。这一点用国内学者的话来说,就是“后发国家的技术创新和经济超越被这些西方国家看作是其技术权力瓦解的根源……只有掌控全球价值链上、中、下游所有环节的主导权,才能确保其国家战略自主和安全可控。”通俗的说就是,欧美搜刮全球,完成财富的原始积累之后,唯一的目的就是利用制度壁垒、科技壁垒、专利壁垒、贸易壁垒继续收割,好让他们继续过着“钱多事儿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好日子。你看我们,顶着黑眼圈,月月996的一方面原因就是在成就人家晒着日光浴,天天BBQ。这谁受得了呢?
我国发展得这么迅速,吃到的肉也是越来越多,比如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注意是中位数啊,2013年才只有15632元,2022年就翻了一倍,达到了31370元。那欧盟愿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呢?要是不跟美国一块儿针对,贸易都自由了,设备都出口了,技术都传授了,专利都转让了,那就冲咱们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那不就等于“美猴王乐淘淘得了金箍棒,葫芦娃喜滋滋有了七心丹,同盟军兴冲冲登了诺曼底,解放军笑盈盈进了大别山”吗?照这么发展下去它总有一天,得喝西北风了。欧洲人能心甘情愿放下手里的烤肉回去加班吗?你要是他们,你也扯着脖子嚷嚷不愿意嘛。所以表面上看起来欧盟从里到外早已经是美国的形状,而真实的情况是“你们只看到了第二层,你只把我想到了第一层,实际上我在第五层”。
当然,以零和博弈,也就是不做蛋糕就是抢,急头白脸抢一顿不管谁的蛋糕多谁的蛋糕少但加一起蛋糕一点儿都没有变多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其实后果还真不是零,而是变负了,大家手里的蛋糕加一块儿,反而变少了。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研究测算就认为,大国之间的战略性脱钩,将导致全球产出出现巨大损失,可以达到全球GDP总量的2.3%,按2022年的数据来算,刚好是2.3万亿,差不多是一个俄罗斯。发达经济体的永久损失在2%-3%之间,债务危机风险加剧,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问题也会恶化。世贸组织也有相关的研究成果,如果全球经济分裂成两个互相竞争的集团,就会使全球的平均收入降低5.4%,如果欧盟企业与某东方大国“脱钩”,那么德国的GDP就会降低0.81%,如果日本与某东方大国脱钩,那么日本每年就会损失53万亿日元,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2.6万亿。
就是说,用零和思维来搞针对,最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是负和不说,它们自己也要受损失。从这个角度来看,冒着自己受损失的风险也要不遗余力的搞针对,那从心态上来讲,到底是谁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