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田七(三七)治疗肝脓肿及肝硬化疗效显著

吴生雄的笔记 2024-08-02 13:06:42

曾治两侧肝痈(肝脓肿)均在成痈及脓溃期于清肝泻热,排脓解毒剂中伍以田七,而收痛减血止之效。按田七气味苦温,能入肝胃二经,以止血散瘀,消肿定痛著称,尤具止血不留瘀之特点。用治肝痈者,以肝痈本属内痈,而脓之成,无论火热寒凝,必致瘀血阻留而然。故余予临床无论金疮跌损、吐衄崩中以及痈脓疮脓、痹证、胃痛每多服用,或单味或配用,屡获效验。然余非议药不议病,凡痛必施,见血即投,其辨证仍为第一要务。治肝痈俟痈脓一除即行撤去者,以瘀去血虚故也。

二、肝硬变

“肝硬变”属祖国医学的“胁痛”“积聚”。“症瘕”、“臌胀”、“单腹胀”范畤。临床表现主要以肝脾肿大,右胁疼痛,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大便或溏或结,面色晦暗,头目眩晕及晚期可出现腹水、五心烦热、肝掌、蜘蛛痣、甚或齿鼻衄血为特点。

究其本症原因,多属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湿热内蕴,或肝炎失治,损害肝脾,久病及肾,形成肝脾肾俱病。日久肝阴暗耗,肾精亏虚,则虚火内炽而动血。若疏泄失职,则气滞血瘀,瘀血阻络,遂成症结;症积凝结,气血受阻,脾运失健,水湿不行,肾气虚衰,既不能气化膀胱,又不能温运脾阳,而致水湿停聚发生肿胀。由于本病每多由实转虚,而致虚中挟实,虚实互见。故其治疗当于平肝疏郁、活血化瘀、理气健脾、滋养肝肾、消积行水等法中、详辨虚实、而权衡攻补之法。胁痛所概病例已如前述,仅记两例症似症瘕之肝硬变病例如后。

1.肝郁血瘀、络脉阻滞案

李某,女,肝脾肿大,质地较硬,右胁剧痛,腹胀,有轻度腹水,食纳不佳,嗳气,呕恶,厌荤,舌黯有瘀点,质红苔薄,脉沉弦涩。属肝郁血瘀,络脉受阻~早期肝硬变。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络。

处方:醋鳖甲、香附、桃仁、红花、丹参、三棱、文术、柴胡、郁金、田七、法夏、赤芍、大白。

7剂,水煎服。

复诊:胀痛已减,呕吐,能少进食。复拟前方7剂,服法同上。

三诊:腹水已减,痛大减,能食,舌质转淡,脉沉弦不涩。拟原方去田七、法夏加鸡内金,虎杖,7剂,服法同上。

四诊,腹水已消,右胁不痛,能食,舌仍少苔,脉和,病已基本好转,与原方15剂,嘱回家休息。

按:此例早期肝硬变,根据病情,颇似祖国医学之“症瘕”。其证肝脾肿大、质较硬 ,肝区剧痛,有轻度腹水,舌黯有瘀点,脉弦涩,为肝郁血瘀,络脉受阻之候。故采用疏肝理气,化瘀通络而能使病情一度好转。

2.肝肾阴虚,内热动血案

张某,男,28岁,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后转慢性迁延性肝炎。初诊肝区隐痛,头目眩晕,五心烦热,有蜘蛛痣,肝掌,全身无力,失眠多梦,口燥咽干,小便色黄,舌红少苔,脉弦细数。肝脏彩超示:肝大2.5Cm,脾大1.5Cm,.肝功:GPT280单位,硫酸锌浊度试验16单位。属肝肾阴虚,内热动血。治宜滋补肝肾凉血养阴。

处方:生地、枸杞、沙参、麦冬、川楝、当归、柏仁、夜交藤、生石决、丹皮、丹参、田七、五味子、败酱草。7剂,水煎服。

复诊:症情稳定,继服前方10剂。

三诊:睡眠好转,口咽不干 ,舌质较淡,小便色浊,脉弦不数,守前方10剂。

四诊:病情好转,精神较好,舌正脉和,症瘕痼疾,宜渐消缓散。原方去石决明、田七加生麦芽,10剂。

五诊:自觉病愈七、八,惟尚头晕,眠食较差。仍本滋补肝肾法。

处方:熟地、枣皮、山药、云苓、丹皮、泽泻、丹参、五味、女贞、柏仁、夜交藤、生麦芽、鸡内金。

10剂,水煎服。

六诊:服药后,眠食均佳,头晕已止,上方15剂。

服药后再次复诊:肝功:GPT正常,锌硫浊8单位。彩超:肝大1.5Cm,脾正常。症情逐渐向愈,为巩固疗效,除赓进原方15剂外,并加服杞菊地黄丸。

按:此例肝肾阴虚,则精血失充,故全身无力;阴虚内热,血热妄行,故见蜘蛛痣及肝掌。而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由是而生。肝虚则神志不宁,故失眠多梦;阴虚则虚阳上扰,故头目眩晕。舌红苔少,脉细弦数,皆肝肾阴虚之象。故用滋补肝肾,凉血养阴而获好转。

6 阅读:228

吴生雄的笔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