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中国内地主要城市中,除了深圳、长沙,其他大部分城市均已公布2023年的常住人口数据。
这一年的人口争夺战,有哪些新变化?
先说重点:
2023年,合肥净增21.9万人,增量暂居第一(深圳仍未公布人口数据)。
2023年,郑州人口净增18万人,增量首次超过杭州,排名第二。
北京、上海、广州三大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均重回正增长,扭转了2022年的负增长态势。
成都净增13.5万人,人口总量正在逼近北京,二者只相差45.5万人。
重庆常住人口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下降,相比2022年减少了21.91万人。
以下为部分城市2023年的常住人口增量排名
01
这一轮人口争夺战,合肥夺冠
2023年,合肥净增21.9万人,在已公布人口数据的城市中,增量排名第一。
目前,合肥的常住人口已达到985.3万人,距离千万大关,仅一步之遥。
合肥是最近20多年来,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省会之一,人口总量从2000年的447万人,增至如今的985.3万人。
过去23年,合肥年均增长23万人,堪称狂飙。
人口猛增也带来了GDP狂飙,2023年,合肥GDP为12673.8亿元,相比2000年的487.51亿元,增长了近26倍。
不过,从首位度来看,合肥无论是人口规模,还是经济总量,占据全省的比重,都低于武汉、长沙等强省会。
02
合肥人口增长超过“徽京”
郑州人口增长超过“豫杭”
作为安徽省的“第二省会”,南京去年的人口增量为5.59万人,远低于合肥的21.9万人。
南京一直被戏称为“徽京”,但从人口增长来看,徽京这几年的人口净流入,居然被合肥赶超。
另外一个中部省会,郑州的人口增量也超过了杭州。
2023年郑州常住人口达到1300.8万人,比上年增长18万人。而杭州2023年常住人口为1252.2万人,比上年增长14.6万人,郑州人口增量首次超过了杭州。
和南京被戏称为“徽京”类似,杭州则被戏称为“豫杭”,因为在杭州工作的河南籍人口真的很多。
有数据显示,在2021年杭州市常住人口中,浙江籍人口约占28.7%,河南籍人口约占15.8%,安徽籍人口占12.1%。河南籍人口占比位居第二。
正因为如此,杭州亦有“河南第二省会”的戏称。
03
北上广的人口重返正增长
2022年,北京常住人口减少了4.3万人,上海常住人口减少了13.54万人,广州常住人口减少了7.65万人。
而到了2023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1.5万人,上海常住人口增长了11.56万人,广州常住人口增长了9.29万人。
04
重庆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
成都正在虹吸重庆?
重庆常住人口多年以来首次负增长,2023年重庆常住人口达到3191.43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1.91万人。
而2021年、2022年,重庆常住人口分别增长了3.5万人和0.91万人。
在重庆2023年减少的21.91万人中,“自然减员”(死亡超过出生)为10.62万人,净流出人口为11.29万人。分析认为,外出务工是重庆人口出现下降的更重要原因。
而同为西南地区的成都,2023年常住人口增长了13.5万人,不免让人联想到成都正在虹吸重庆的人口。
七普数据显示,成都共有外地来蓉人口683.49万人,其中省内来蓉人口534.13万人,外省来蓉人口149.36万人(重庆最多有31.98万人,其次是河南有12.37万人),每年50万左右的人口落户成都。
05
成都常住人口正在逼近北京
2023年,成都的常住人口达到2140.3万人,而北京2023年常住人口为2185.8万人,由此可见,成都的常住人口距离北京只相差45.5万人。
根据六普数据,2010年,北京的常住人口为1961.24万人,成都为1511.86万人,当时北京常住人口比成都多449.38万人。
也就是说,十几年间,成都与北京的常住人口数量差距从400多万缩小到40多万。
成都的常住人口不断接近北京,并不是北京的人口吸引力不强,而是北京一直在主动控制人口,北京落户门槛也远高于成都,而且北京也是全国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早在10年前,为解决“大城市病”,北京就开始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
2014年以来,北京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向京外有条件的地区转移,包括一般制造业有3000家,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家。此外还有一些高校、央企、医院向雄安新区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