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酒花、拉酒线、看挂杯,并不能让你显得很懂酒

浅谈吃喝 2024-03-06 07:26:31

这两年,短视频的普及使白酒科普资讯越来越多,各种不知名的“品酒砖家”冒出来教你通过摇酒花,看挂杯等操作判断酒的品质。

久而久之,大众就被误导了。

还有酒局上存在的某一部分人,一倒酒就开始用这些操作来显得自己很懂酒。

今天要来戳穿这个真相,先来说说三种常见的操作。

第1, 摇酒花。

酒花是什么?即在酒的表面所形成的一层泡沫。

实际上,酒花最初是酿酒师用来判断酒精度数的,大小不同,度数也不同。

在相同香型的酒中,度数越高则酒花越大,散的越快,度数越低则酒花越细小,散得越慢。

比如,黄豆(冷知识:也是毛豆)大小的度数一般在60-75度,且消散快;绿豆大小的一般度数在50-60度之间,日常喝的白酒酒花就是这个大小;米粒大小的度数在40-50度左右,这都是因为酒精和水的表面张力不同而导致的,但有的时候酒体老熟也会让酒泡泡更加的绵密,消散的会慢一些。

另外,现在市场上有一些不良酒商厂,还会在劣质酒中加入“起泡剂”等物质,来模仿酒花效果。

划重点:1.酒花和酒质关系不大。2.即使酒质对酒花产生细微影响,普通消费者也没有能力判断,可能被添加香精的添加剂蒙蔽。

第2, 拉酒线。

所谓拉酒线就是想通过酒体的粘稠程度来反映酒体的年份长,但瓶口的设计对酒线也有非常大的作用,比如设计非常好的茶壶,倒水也能拉出很长的线。

再比如,飞天茅台瓶口有两颗玻璃做的小珠子,这两个小珠子不仅可以防止倒灌造假、起到一定的辅助封闭作用,还能够减缓倒酒时酒液的流出速度,既使得酒液不易撒到杯外,还能使酒线拉得更加漂亮。

然而,那些售价低廉的酱酒只要采用了这种内置球珠设计的瓶口,就算只卖9.9元的那些也能轻松拉出好看的酒线,而像五粮液等采用广口设计的白酒,即使是几十年陈酿也很难拉出酒线。

所以,这只是增加酒桌趣味性的一种方式罢了,添加了增稠剂的白酒也可以拉出好看的酒线。

划重点:能否拉出酒线,跟酒的品质没啥关系,和酒瓶口的形状和装置有关系。

第3, 看挂杯。

酒是乙醇溶液,而乙醇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晃动酒杯,分布在酒杯壁周边的酒液就会产生一种张力,使酒液不会很快的落下,附着在杯壁上,其表现就是挂杯。

人们将酒杯斜置并且旋转酒杯,让酒液在酒杯划过一圈,是为了留在杯壁的酒液可以加大挥发面积,让酒体的香气更快的在杯中散发出来。

挂杯的本质是因为乙醇的挥发性,这跟酒的好坏无关。

其实只要是酒,那它就具有挥发性,就会挂杯。

不信可以拿消毒用的酒精测试一下,它也能挂杯,而且挂的非常好。显然,消毒用的酒精明显不是啥好酒。

没良心的酒企通过往劣质白酒里加入糖以及甘油,也能得到挂杯明显的白酒。

划重点:挂杯是否明显从来就不在酒评家的评分范围,挂杯的不一定是好酒。

//

以上三种都属于不懂装懂的误区操作,判断一款酒质的好与坏,仅仅靠外观是不可能做到的,只能通过闻和尝。

闻,手搓闻香,这是行业专家常用的一招。

滴几滴在手心上,两手合掌搓几下,通过摩擦发热,让酒更快更大面积的挥发。

这时候酒的风味表现就很明显了,不好的味道也无所遁形。

如果闻起来比较柔和,能闻到粮香、曲香或者焦香,这款酒大概率属于酒质比较好的。

如果闻起来刺鼻、很冲,严重的有明显的酒精味,则这款酒的品质是有问题的,很可能是酒精酒。

尝,尝味,舌头是不会骗人的。

懂酒的人,会判断酒体,是轻盈还是重度,再从入口、中段、入吼、尾端回甘香气等多角度去综合判断酒体,有一些常用的词来形容最直观的感受。

醇和 :入口和顺,没有强烈的刺激感。

绵软:刺激性极低,口感柔和、圆润。

清冽干爽:口感纯净,回甜、爽适。

爆辣:粗糙,有灼烧感,刺激感强。

上口:是指入口时的感受,如入口醇正、净爽、绵甜、浓郁、甘爽,冲劲大、强烈等。

落口:咽下酒液时,舌根、软腭、喉等部位的感受。如落口甜、淡薄、微苦、稍涩、欠净等。

后味:酒中香味成分在口腔中持久的感受,如后味怡畅、后味短、后味苦、后味回甜等。

余味:饮酒后,口中余留的味感。如余味绵长、余味干净等。

回味:酒液咽下去后,回返到口中的感觉,如有回味、回味悠长、回味醇厚等。

以上,澄清了三种判断酒质的误操和懂酒的人是怎样评酒的,无论是资深酒友,还是小白酒友,如果你想在酒局上让同席的酒友对你刮目相看,收藏起来,下次酒局用起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