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百度字节齐发声,“大公司病”能治愈吗?

一枚科技分享菌 2024-05-29 10:16:52

当公司越来越大,一些问题就逐渐浮现。

比如闲置人员多、决策效率低下、官僚文化……俗称“大厂病”。

最近京东、阿里、百度和字节齐发声,向“大厂病”宣战。

刘强东治愈“大公司病”

昨天京东集团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通过一年半时间,京东采销年度固定薪酬由16薪提升至20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然而,刘强东在给“真兄弟”涨薪的同时,也让“假兄弟”们滚蛋。

这是因为前段时间京东内部调查,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

对此,京东严抓考勤,午休时间由两小时缩短为一小时,且取消午休关灯;高职级的管理层也需要打卡上下班。

公司大了,“混子”就多了,所以就会出现“大厂病”,也就是大公司病。

而刘强东对这些“混子”开始彻底清除,“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在之前的高管会上,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发表了内部讲话:“接下来,只要业绩好,永远都不用加班加点;业绩达到平均水平,你只要拼搏,公司永远不会辞退你;但是业绩不好,又从来不拼搏的人,公司一个都不能容忍,都会逐步通过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

财报显示,京东员工总数从2021年的39万增长到2023年都52万,但近三年,京东员工人均年创收金额分别约为246.94万元、232.25万元、209.76万元,两年内下降约37.18万元。

人员增多,创收减少,京东病得不轻,好在他们看到了自己的病,并开始治疗。

巨头们向“大公司病”宣战

而要对“大公司病”开刀不只有京东,阿里、百度和字节都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字节大的危机感是正在变得平庸,低效、迟钝、标准低,无法取得新的突破。

字节在几大巨头中虽然成立得晚,但是该有的‘大公司病’全有。

业内做得比较好的大模型创业公司都是在2018年至2021年创立的。”而字节直到2023年才开始讨论GPT。字节的敏感度确实不如创业公司。

百度前不久因为璩静言论争议,也让大家看到百度内部的一些问题,比如有小团体、各自为战、协同困难、沟通不畅。

甚至出现了“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上级沟通全靠下级传话,结果烂尾还说漂亮话”严重病症。

一个将近25年的公司,出现这些问题也不奇怪,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

而时间更久的阿里,在过去的成长过程中也出现了“大公司病”的症状。

4月10日,马云在阿里内网发表题为《致改革 致创新》的帖子,同时也提到了要向“大公司病”开刀。

“不是去追赶KPI,而是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通过向“大公司病”开刀,阿里重新回归效率至上、市场至上,变得简单和敏捷。”

避免陷入“大公司病”的困境

其实只要企业到了一定规模,就必然产生大企业病。

公司一大,人就多,部门也多,制度就会变多变细,从而产生各式各样的形式主义。

为了完全符合制度,不搞一些形式是不可能的,而形式主义最消耗人的心力。

加上繁琐的流程、僵化的管理就会让公司失去灵活性,变得像一头笨重的大象,难以迅速响应市场的变化。

所以大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直面自己的问题,着手解决。

但砍人似乎治标不治本,刘强东又定制了奖励和激励制度,涨薪加奖。很难说这么做是否能彻底清除病毒,治疗病症。

不过,如今这些科技巨头对“大公司病”的积极应对和自我革新,确实能解决当前面临的部分问题,也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大公司病”的出现,不在一朝一夕,所以治疗也不可能一剂药就好。发现问题,逐渐解决,期待看到焕然一新的大厂。

1 阅读:83

一枚科技分享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