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司马南老师视频节目整理,内容有删改)
中国是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老百姓人均GDP只有1万多美元,但是享受到的服务却与人均2万多美元的现代化发达国家的水平差不多。
这么说有人不认账,哪怕是举出大量的例子来论证,他也不认账。
原因是老百姓的很多感受都是真实的,比如生活累,挣钱难,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和住房三座大山压力十足等等。为什么理论和实际有这么大的距离?
“猫哥的视界”分析了其中的原因,我认为说得有点水平。
为什么浅看中国GDP增速还可以,但是老百姓却说自己没有钱,为什么我们人均GDP一年8万多,却没挣到8万?
“猫哥的视界”认为,宏观数据反映的是经济大盘运行的总体情况,而老百姓感受到的是微观上的冷暖,宏观和微观当然是不一样的,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温差”。
温差能够解释GDP和直接感受之间的距离,但是却解释不了生活水平差不多的中国和东欧,为什么在生活压力上截然相反。
简单来说,欧洲人生活得很悠闲,而中国老百姓总是感到压力山大,感觉很累。
中国人感觉到的累是真的累,你可以随便问一个人对其生活的感受。
我打车最喜欢跟司机聊天,在车上我会问他一个月挣多少钱?干多长时间了?为什么干这个?原来干过什么?爸妈多大了?身体好吗?家里有几个孩子?北京买房了吗?租房多少钱?一天工作多少个小时?
由于我特爱问人家问题,所以我觉得我对老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应该比较了解。
不难发现,中国人感受最累的是房地产。
2019年,中国人均住房已经达到了40平米,其中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6平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45平米,这个数据已经超过了很多入门级的发达国家。
中国人不但人均居住面积高,而且自有房率更高。央行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住房拥有率已经达到96%,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城镇居民拥有自己的住房。
具体说,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是58.4%,有两套的占比是31%,有3套及以上的家庭占比10.5%。
如果按户口来算,户均拥有住房的数量是1.5套。这些数据说明在咱们国家,几乎所有的城镇居民家庭都有房产,而且大多数人不止拥有一套。
当然,这些房子不一定都是买的,也可能是继承或者拆迁得来的,但是商品房在其中也是占相当大的比重。
这么高的自有住房率,在欧洲简直是不可想象。且不说东欧,哪怕在欧洲经济最牛的国家——德国,其住房拥有率也只有一半,也就是说一半以上的人没房住,是需要租房的。
很多人看意大利电影,意大利祖孙三代挤在一起住。我们还觉得意大利人家庭观念很强,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其实就是没钱买房,因此只好跟老人住在一起。
没办法,相对于普遍认可租房的欧洲人,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太强,总认为没有自己的房子就不安稳。所以中国人有钱就买房,中国的自有住房率自然扶摇直上了。
由于自有住房率上去了,所以负债率也上去了。欠钱睡不着觉,当然就压力大了。
1996年的时候,国内家庭负债率才3%,然而在2019年的时候,已经高达55%了。这说明咱们国家家庭负债率连年走高,甚至超越了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
这个数据一定要注意,国内有将近90%的90后身背债务,人均负债达12.7万元,这也就是年轻人为什么感觉到累的原因。
经济上行的时候,负债也许是好事,但一旦经济下行,如大厂裁员、就业压力大,那负债就是定时炸弹,可能随时引爆,毕竟房贷是停不下来的。
有人说,房子我不要了,你拿走吧。这样也不行,因为这样你会成失信人员。银行把你的房子卖了后,不够的钱还得自己补,所以我特别体谅年轻人。
还有人说,司马南讲中国人均GDP1万多美元比2万多美元的某些发达国家享受的服务还多,这纯粹是不接地气。
我身边的很多年轻人,一个月的收入要拿出部分还房贷,怎么能不累?可是这个月如果没收入呢?工作没了呢?这时候拿什么还房贷?那才是叫天天不灵。
再比方说现在养娃,孩子越生越少,数据显示2023年14亿人只生了902万的娃娃。而离开的人比出生的人还要多,那结果将是人口会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这原因就复杂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生娃成本太高。生娃成本高,当然压力大。
所以这篇文章我跟各位强调的是,我们人均GDP1万多美元,实际享受到的服务和商品要比2万美元的发达国家还要多,但是为什么老百姓还是这么累?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下篇文章再跟您细讲。
参考文章|猫哥的视界
责任编辑|胡言 笔夫
部分图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