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蒋介石被黑得最惨的是哪两次事件?

史落夕阳浊酒往 2024-06-07 06:34:03

相信大家对于蒋介石一定非常了解,有人说他破坏了国民大革命,大肆屠杀革命志士;有人说他不抗日,面对日本人的入侵,他却搞“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还有人说他用人不当,导致国军在抗战前线一溃千里等等。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像这样的人谁都不喜欢,这也是后来很多人骂他的原因。但是,有两个事件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责任,一个是“九一八”事变后导致的东北迅速沦陷,还有一个就是南京保卫战。

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责任到底在谁,这个在之前的文章也说过,但是仍然有人说是蒋介石的原因。首先,我们来看看“九一八”事变那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当时,日军进攻东北军北大营驻地,北大营最高指挥官是第7旅的参谋长赵镇藩,在遭到了日军袭击后,赵镇藩上报给了东北军参谋长荣臻。荣臻拿不定主意,于是给赵镇藩的命令是先别还手,等他去找张学良。然而,此时的张学良正在北平看戏,后来总算和荣臻联系上了,而张学良却做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决策:这是个局部事件,不能还手,以免给日本人扩大冲突的借口。于是,不抵抗命令最先从张学良这儿下达了。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身在南昌督剿红军的蒋介石收到了北平来的消息,于是他也做出了和张学良一样的判断,也下令了不抵抗。看似两人的责任好像都差不多,别急,事情还没结束。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因他的“不抵抗”命令和胡汉民被软禁事件引发了国民党内众多人士的不满,最终在舆论压力下被迫下野。虽说是下野,但仍然在幕后操控国民党的军政大权,不过指挥的是自己的嫡系,东北那边的事几乎和他没什么关系了。接替蒋介石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公子孙科先生,他下令让张学良指挥东北军在锦州抵抗。在沈阳沦陷后,张学良把东北军司令部和辽宁省政府迁到了锦州,同时有二十多万军队在锦州,而日本人只有两万人不到,如果打起来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赢的可能。然而,张学良以缺乏武器和中央的支持为由,把二十多万东北军全部撤回了山海关内,一枪都没开。试问,当年的东北军缺武器吗?东北军缺钱吗?当年的东北军可是比中央军还富有的。

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汪精卫取代无力应对的孙科,他上台后也让张学良出关收复失地,而张学良也拒绝了。从这一系列是事情来看,主要责任还是蒋介石吗?

还有一个就是南京保卫战。1937年11月12日上海陷落后,日军临时发动了南京攻略,此时的国民政府的一些军政要人正在商量南京的守弃问题。然而,大多数人都不赞同守南京,主要有两点,一是日军乘胜追击,士气正旺,而我军刚从上海撤出,士气低迷;二是南京在地理上没法守,日军一旦占领西面的安徽等地,难么南京的退路将会被切断,而长江将会成为束缚中国守军撤退的一根绳子。然而,蒋介石仍然执意要守一下,因为南京是首都,不战而弃将会影响中国抗日的热情,而且蒋百里也去欧洲需求国际上的援助了,苏联那边也答应了会帮助中国抗日,所以他还是想在南京守一下。

既然要守,那就得选出一个卫戍司令长官。在决定南京守弃的会议上,唐生智说了一句让蒋介石十分动容的话:轻弃首都将对不起孙中山先生,总理陵墓在此!这句话让蒋介石决定要唐生智来守南京,后来唐生智回忆自己是被迫守南京的。先不管他是不是被迫的,光看他后来的做法就很无语。蒋介石在南京守到什么程度的问题上没有给唐生智一个准确的答案,然后唐生智就学项羽,做出破釜沉舟的样态,把船全部给赶走了,后来还对蒋介石说一旦撤退命令下来就相机撤退。既然无法做到与南京共存亡,为什么要事先把后路给断了呢?12月12日晚,他和司令部的成员率先乘船渡江北撤,手底下的士兵又怎么撤退呢?可以说,南京保卫战是蒋介石和唐生智都有责任,但就战斗一线的问题上,唐生智的责任最大。

这两个事件是蒋介石在抗战期间背的两口黑锅,本篇文章不是在给蒋介石洗白,没有在抹掉他的其他罪行,只是带大家了解这两件事件的真实情况!

关注我,带你走进历史!

4 阅读:479

史落夕阳浊酒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