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老师」为卖课称“暑假太可怕”,家长要有拒绝焦虑的定力!

悦木Ivy陪娃成长 2023-07-04 12:33:08

暑假马上到了,一些所谓 " 资深老师 " 在短视频里开始“上气氛”,声称“暑假太可怕”,“二年级的暑假很危险”,“五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出奇一致的文案被慷慨激昂地演绎成各种版本,压迫感十足,焦虑感溢出屏幕。

看得我非常费解:到底几年级的暑假是最可怕的?不过这不重要,反正最后的导向,无非就是就是卖课。

这种现象,连央视也看不下去了,开始提醒相关平台, " 别为了收割流量和商业利益,对贩卖焦虑乱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首先从推广营销的层面上来说,贩卖焦虑这叫“挖痛点”,“你有病吗?我有药!”痛点找的越准,挖的越狠,后面卖药的过程越顺畅。任何的广告宣传,都是这个逻辑。

但是针对一个痛点去进行无底线放大,就变成了“恐吓性营销”,属于不讲武德了。类似的广告语,我们见过不少。比如:

暑假卖课这个,是一样的逻辑。“暑假太可怕了,对付不好,开学就药丸!”那要怎么办?当然是找我买灵丹妙药!

在我家门口的地铁站门口,立着一个自闭症机构的广告牌,上面的文案大致意思是,“选择机会只有一次,要是选错了,孩子的一生就完了!”血红的大字,针对的又是特殊儿童人群的家长,讲真,这文案,扎心是真的扎心,但总让人觉得,吃相过于难看了。

你所看到的一切恐吓式标题,都是一样的底层逻辑。总结起来为三部曲,标题吓⼈、前⽂科普、后⽂卖药。举例子:⾼⾎脂,瘫痪的前兆!有那味儿了吗?

基本上是被自媒体玩烂了的套路,甚至有现成的公式可以套。

为什么这样卑劣的行为,能够屡试不爽,又能够大行其道呢?

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它直击人性的弱点

“⾼⾎脂,瘫痪的前兆!”这么个标题,让健康的年轻人看来,套路拙劣到可笑。可是对于高血脂,文化水平介于文盲和告知之间,拿养生当日子过人群来说,简直是量身定做。

贩卖焦虑,之所以能击中一部分人,是因为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在某些方面本身就有焦虑的小火苗,有茫然的荒野。

你对着一个躺平派学霸家长恐吓一番“暑假太可怕了”试试?人家铁定翻你个白眼:“真的吗?我不信。我家娃年年暑假都这么玩过来的,年年考第一。”人家根本不存在这方面的焦虑,你就煽动不起来。

你对着一个虽然家有普娃,但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安排,每年暑假都给安排的妥妥的家长,恐吓一番试试?一方面人家知道暑假要做什么学什么,不存在茫然;另一方面,人家简单一听你的视频内容,马上就能大概掂量出了你几斤几两,这样的人你同样煽动不起来。

另一方面,在于平台算法的推波助澜

一个作品能不能火,算法的判断依据无非是:打开率、点赞率、互动率、转发率、完播率。怎样将这些率,玩弄在鼓掌之中?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直击情绪和人性。

踏踏实实写的干货内容,顶多换来的就是一个默默的收藏,就被算法淘汰掉,打入了冷宫。一通码字五千五,打开一看,播放量50,叫谁谁不崩溃?而挑动情绪的内容,却能够在流量的风口浪尖疯狂弄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综上,贩卖焦虑这一现象,不能把责任都推给作者,读者和平台也都是有责任的。无论是卖课还是卖培训,都没错,都不丢人。作者有变现路径,平台有优质内容,才是一个良好的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作者要么变节去迎合算法,要么,只能活不下去断更。平台要调整审核和算法机制,从推荐导向上来遏制贩卖焦虑问题。

那么对于读者个人,能做到的是什么呢?

你要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断能力,去识别优质内容。有的读者,作者发个“暑假太可怕了”,就被忽悠瘸了,掏了钱买了课还要帮忙转发;还有的读者,人家作者明明在踏踏实实讲暑假安排的干货,上来就是一通喷,“别卷了!就是你们这帮子人在制造焦虑!”这都是属于无脑行为,活该被忽悠了。

如果你识别出来了优质内容,不要只默默收藏,顺手给点个赞,也算是来自高质量读者对平台算法的叛逆吧。

0 阅读:26

悦木Ivy陪娃成长

简介:俩小学生妈妈,日常分享教育规划、学习资料、育儿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