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两千多年前的南越国国王丝缕玉衣之谜

扶摇寰宇杂谈 2022-07-19 10:29:23

1983年,在广州象岗山的山腹之中出土了一座古墓,考古专家根据墓中出土的文物推断墓主应为南越国第二代王赵眜。作为南越国的国王,赵眜的墓中自然少不了各种珍稀的文物,其中就有一件稀世罕见的丝缕玉衣。

 

玉衣这个词我们经常听到,玉衣就是玉作的衣服,是汉代皇帝和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一般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等。但是赵眜的丝缕玉衣与其他的玉衣大有区别,目前也就出土了这么一件,现存于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这件玉衣形制完备,分为头套、上身衣、袖套、手套、裤筒和鞋六部分。头套、手套和鞋子是用红色丝线穿缀玉片做成。至于躯干部分则是将小玉片贴在麻布衬里上,再用红色丝带在表面呈对角粘贴组成菱形网络状的纹样,躯干的四边再以宽带粘贴成纵横方格。

丝缕玉衣全长173厘米,共用玉片2291片。出土时玉片散落在地,专家花了三年多时间才修整复原。可以想见当初制作玉衣耗费的人力财力之巨。

 

南越国是西汉初年岭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封建诸侯王国。国都为番禺,也就是如今的广州。这件丝缕玉衣的制作时间应在汉武帝元寿元年,即公元前122年左右。

南越王墓之所以出现丝缕玉衣与当时汉朝的厚葬之风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较大的厚葬风潮也是在秦汉时期。秦始皇兵马俑、长沙马王堆汉墓等无一不是震惊世界的发现。汉武帝将每年赋税的三分之一都用于修建陵园。统治者对丧葬的重视使得玉衣开始流行。

古人认为天然的玉石凝结了天地精华,只要把玉器覆盖在尸体的表面便可以保护尸身不朽。据《后汉书》的记载,玉衣一般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和铜缕玉衣供皇帝、诸侯王等使用。玉衣曾象征着统治阶级的身份与地位风靡一时。

 

丝缕玉衣的主人南越王赵眜虽然表面上服从汉朝的统治,实际上却在岭南做起了土皇帝,他效仿汉代王室制作玉衣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如此备受皇室追捧的玉衣却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魏晋之后的墓葬里很难找到玉衣的踪影。公元220年,魏文帝曹丕明确提出禁止金缕玉衣。从此风靡一时的玉衣便在历史上消失了。

两汉时期,由于社会稳定,国力强盛,玉器得到很大的发展。王室的随葬玉器大都材质优良。汉代普遍重视玉料选择,尤其崇尚白玉,上好的玉材源源不断的从西域而来。

汉玉大多温润有光泽,柔和而细腻。除此之外,汉代玉器的造型工艺也是相当精湛。做工精细,造型灵巧,变化丰富,刀法简洁有力。

由于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和汉代人对玉的推崇,越来越多的美玉被带入墓地继续陪伴着主人。到了魏晋时期,战争频繁,经济遭到破坏。反对厚葬,注重社会实际的思想开始流行,曹操和曹丕父子成为薄葬之风的先行者。

魏文帝曹丕之所以禁止玉衣的使用,一方面是提倡薄葬,反对劳民伤财。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猖獗的盗墓之风。

汉玉曾是国家富足的标志,墓主身份地位的彰显。但是在汉末动乱之时美玉却成了祸源。墓室的珍宝引来了盗墓者的垂涎,原本期待用玉衣来保护尸体不朽的墓主结果却骸骨无存。

就这样随着曹魏风气的转变,汉代玉衣和葬俗文化从此尘封。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