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秘密,全被这三个字暴露了:

新世相 2024-07-29 15:07:39

几天前,我无意中发现我爸的微信名改了,从“AAA过往云烟”变成了“一直在路上”。

你很难捕捉到,一个 50 岁,有 3 个孩子,没怎么出过省,每天回家前要在车里抽两根烟才能下车的中年男人,心里也藏着这样一份憧憬。

但也是因为这件事,让我重新开始意识到:

“在路上”这三个字,好像依然有着它的魔力。尽管,它也正在远离我们的生活。

67 年前,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写出《在路上》,他说:我不假思索地上路,因为出发的感觉太好了。世界突然充满了可能性。

67 年后,我们还是会不假思索地上路,不过上的路变成了:

通勤的路,

出差的路,

赶路的路,

为了生活而奔波的路。

出发的理由也不是因为感觉太好,而是不得不。再不出发就会迟到,再不出发就来不及了。

于是我们的目的地慢慢变成了:

广州 3 号线人挤人的地铁,

京沪高铁上此起彼伏的工作会议,

永不断联的手机和永不熄灭的电脑屏幕,

还有越背越重的房贷、车贷……

生活平等地磨平了我们想去的每一条路,磨掉了我们曾挂念的每一个诗和远方。

某种程度上,我们失去了「在路上」的力气。

在路上是需要力气的,而且需要很多。

需要充沛的精力。

朋友@ 小溪大学时,和朋友一起去新疆徒步,坐的是 36 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到了喀纳斯,白天淋雨,晚上睡帐篷,但能一走走三天。现在想来很不可思议。

需要不怕折腾。

《末路狂花》里,做餐厅服务员的路易斯和家庭主妇塞尔玛,想开车出去旅游散心。一个要请假,一个要征求家人同意,要大包小包收拾东西,要给家人留好字条,留好食物。

所以当我们想起这三个字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项年轻人的活动。

属于曾经那个很敢想,也很敢做,没有束缚,也没有压力的我们。

郑钧年轻时写《私奔》,要奔向的是「最」遥远城镇,要做的是「最」幸福的人。在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决绝,有种一旦上路,便要义无反顾的感觉。

MV 里他留长发,躺在地上弹吉他,嘶吼着唱:

我梦寐以求,是真爱和自由。

电影《在路上》里的主人公萨尔,曾有句著名宣言:

我只喜欢一类人,他们疯狂地生活,疯狂地表达,同时对一切事物心怀渴望。他们毫无倦意,不屑于陈词滥调,只是燃烧燃烧燃烧,如子夜烟花般绚烂。

我们慢慢长大,属于现实的、沉重的、琐碎的那一部分变得越来越清晰。但是关于燃烧的,绚烂的,一路走到底的那部分,却愈发模糊。

我始终不愿意承认,在路上是专属于年轻人的活动。

但我也必须要想想办法了,去留住心底那些忽明忽暗的悸动,和每一次不经意眺望去远方的冲动。

因为“在路上”,不仅澎湃,而且必要。

当我们活在一种越来越确定,越来越规律的生活里时,我们才更需要“在路上”,我们才更渴望“在路上”。

很欣慰的是,我们也能找到当下「在路上」的解法。

是下班后的放空。

周五关掉电脑,飞奔上车。看风景一幕幕擦过的无数个瞬间,和周一的轨线相同但又不同。@ 小倩

每周末都逃进山里,去吹海拔 1800m 的风。去看高山草甸、去望流动的发光的白云、去踩脚感绵密的松树林、去跑去跳去记录下我每一次徒步与爬山,那一刻我属于自然,我只属于我自己!@ 羽纯

是丢掉工作的短暂出逃。

休假一周,和两个很好的朋友去云南玩,虽然工作消息和电话从未中断过,但当我和朋友们驱车在 214 国道上驰骋、在洱海边奔跑的时候,我的心灵和身体都是自由的。@ 老羊

2022 年的 6 月,我和同事义无反顾地背上背包,去了一趟西藏。在纳木措的湖边,我第一次看到蓝绿色的清澈的湖水在阳光下跳跃闪耀,在它的面前,我仿佛卸下了所有的焦虑。@ 抬头一个圆月亮

是走在自己的路上,去驾驭自己的生活。

大学毕业后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被断崖式分手后,第一次一个人出去旅游。骑着小电驴穿梭在芒市的大街小巷,微风拂面,原来一个人静下心来感受周边的事物可以这么美好。@ 小4

我想起几年前,郑钧又一次举办了《私奔》演唱会。

我们以为他会在某种程度上妥协,会失去那些义无反顾的勇气,会同样被生活打磨,然后停下脚步,不再追求上路。

但他对自己的定义是:“二十多岁时,我被生活驾驭着,现在,我知道了怎么驾驭生活。”

这也是我今天想说的。

当随着生活的压力渐重,日常的繁琐累积,而我们也总是以回望的姿态去面对青春时,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再次寻回“在路上”的那种兴奋呢?

是有办法的。

因为驾驭好自己的生活,走在自己的节奏里,给自己偶尔开车出去的出逃和喘息,就是属于我们的另一种“在路上”。

依旧想私奔;

听到《Blowin' In The Wind》依旧想出发;

依旧会为骑行到拉萨、坐公交到漠河、搭车到柏林这类故事动容。

但我们也有更近更现实的“在路上”。承认未知的生活仍然对自己有吸引力,或许是一个好的开始,而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抵达尽可能远的远方,也是一个不错的过程。

总之,就是要仍然相信“在路上”的力量,也相信自己随时可以上路。

就像《白日梦想家》里的男主沃尔特寻找他要冲洗的第 25 号底片一样,你也不要放弃去寻找自己的第 25 号底片。

因为你最终会发现,那个最重要的底片,一直是在路上的你自己。

所以,去看看世界,去面对危险。

去打破局限,去拉近距离。

去找到彼此,去感受一切吧。

这是在路上的意义。

这更是生活的意义。

撰稿:拂晓星

视觉:葵子

责编:许无

部分素材及图片来源: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电影《末路狂花》《白日梦想家》《在金星重逢》;剧集《我的解放日志》;北京晨报:《郑钧变宅男享受幸福生活 将全国巡演“私奔”》

上人生的旅途罢,

前途很远,也很暗。

然而不要怕,

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鲁迅

0 阅读:7

新世相

简介: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