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年隋灭南陈后,隋文帝将南陈后主陈叔宝的屏风赏赐给了远在突厥的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看到屏风的时候,心中很是感慨,一时间竟然控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在屏风上题了一首诗。
全诗如下:
盛衰等朝露,世道若浮萍。
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
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
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
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
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
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
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她在诗中写了南陈的灭亡,写了自己的悲惨经历,更写了国仇家恨,是的,大义公主这个和亲公主和别的和亲公主还不一样。
她的经历更加悲惨,她的身后没有后盾,她只有自己,外加国仇家恨,而她的国仇家恨正是隋文帝杨坚给的。
579年,突厥佗钵可汗遣使向北周求婚,北周宣帝宇文赟选中了自己的堂妹、赵王宇文招的女儿封为千金公主,和亲突厥。
因为突厥不肯交出高绍义,到了第二年的二月,突厥才得以迎娶千金公主。
一个女子远离故土和家人,嫁到陌生的地方,自然心里很不好受,她知道,往后余生她都只能生活在异国他乡,但到底有娘家在,她心中是有底气的。
然而这底气很短暂,就在千金公主和亲半年后,北周乱了,千金公主的亲生父亲宇文招被准备篡周的杨坚杀死,千金公主失去了自己的亲人。
这只是悲剧的开始,到了第二年,杨坚篡周成功,建立了隋朝,千金公主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一年,她的亲人没了,她的国没了,从此她就是一个没有后盾的悲惨和亲公主。
国仇家恨让她来不及悲痛,就不得不开始谋划报仇,也是在这一年,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了,她又嫁给了丈夫的儿子沙钵略可汗,并怂恿沙钵略可汗攻打隋朝。
沙钵略可汗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和隋朝宣战的机会,于582年领兵40万攻打隋朝,引得长安震动。
杨坚采取长孙晟(长孙皇后和长孙无忌的父亲)的建议,以离间计搅动突厥各部落之间的关系。
不得不说,离间计很多时候都非常管用,沙钵略可汗的叔侄们就纷纷出来搞事情,让沙钵略可汗腹背受敌。
千金公主知道这是杨坚最希望看到的事情,只要突厥内部自相残杀,突厥很快就能乱了,一乱自然就无暇攻打隋朝,或者即便攻打隋朝也在可控范围内。
这于隋朝是好事,于千金公主却不是,于是千金公主忍辱负重,为了帮助丈夫走出困境,她主动写信请求认杨坚为父。
当时杨坚的主要精力自然也不是对付突厥,而是灭掉南边的陈朝,所以他顺水推舟就收了千金公主这个养女,给她赐姓杨,还该封为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这个封号很好理解,就是深明大义,希望她能够为隋朝和突厥的安定做出贡献,从这之后,隋朝和突厥之间确实有了短暂的安定。
但不管是杨坚还是大义公主都知道,他们之间只是暂时的养父女关系,毕竟他们之间隔着国仇家恨,所以他们只能相互利用,如果有一天时机合适,他们可能都会毫不犹豫弄死对方。
几年后,沙钵略可汗病逝,其子都蓝可汗继位,大义公主又嫁给了都蓝可汗,继续隐忍。
后来隋灭南陈,隋文帝将陈后主的屏风送给了大义公主,大义公主看到屏风,或许是睹物思人,又或许是感同身受,总之她没能忍下心中的国仇家恨,将之宣之于屏风,写下《书屏风诗》。
这首诗无疑将大义公主的心事暴露无遗,当这首诗传到了长安,入了杨坚的耳,杨坚才知道大义公主的国仇家恨是那样的强烈,于是渐渐对大义公主冷淡,甚至有了除掉她的心思。
593年,杨钦逃入突厥,鼓动大义公主和都蓝可汗侵扰隋朝边境,杨坚很快知道这件事,就派长孙晟出使突厥了解情况。
结果大义公主见了长孙晟就出言不逊,还派情夫安遂迦与杨钦一起谋划鼓动都蓝可汗攻打隋朝。
长孙晟将这些都告知了杨坚,随后再次入隋索要杨钦,长孙晟第二次入隋后想办法抓住了杨钦,还趁机揭发了大义公主和安遂迦的私情,这对于突厥来说也是一件丑闻。
都蓝可汗将杨钦和安遂迦都交给了长孙晟带回隋朝,并疏远了大义公主。
当然,这还只是开始,隋朝内史侍郎斐矩请求出使突厥劝说都蓝可汗杀了大义公主,恰逢当时居住在突厥北部的突利可汗染干遣使向隋朝求婚,于是杨坚就让裴距告诉突利可汗:
“当杀大义公主,乃许婚。”(出自《资治通鉴》)
啥意思呢?翻译一下就是:“只有杀了大义公主,隋朝才会答应婚事。”
突利可汗自然不可能直接杀了大义公主,但他能做很多事,比如在都蓝可汗面前不断说大义公主的坏话。
本就对大义公主很不满的都蓝可汗果然在一气之下杀死了大义公主。
大义公主一死,都蓝可汗又向隋朝上表求婚,原本杨坚是要应下来的,在他看来,能用和亲解决的事情,就没有必要开战。
但长孙晟劝说杨坚不要答应都蓝可汗,在他看来,都蓝可汗反复无常,不讲信用。
如果答应了和亲,到时候都蓝可汗可能借此强大起来,一旦强大起来很可能反过来对付隋朝,不如应下突利可汗染干,扶持染干以对抗都蓝可汗。
于是597年,隋以宗室女安义公主和亲突利可汗染干,并大力扶持突利可汗,但安义公主不久就去世后,后来隋朝又将宗室女义成公主嫁给了染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