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永远不会拐错弯

我是一秒育儿 2024-04-10 00:32:34

成年人谈起工作,总是一副精疲力竭的样子:

“你不懂,工作哪有不累的。”

“那么,为什么还要工作?”

“还不是为了挣钱!”

在成年人眼里,哪有不累的工作。工作首先是解决温饱问题,其次才是个人发展。只有极少数时间属于快乐。那些奖励,如各类奖金与福利,足以让成年人高兴一阵子。

尽管这个世界被外在激励因素所湮没,但是只要我们把更多自主、专精和目的带进工作和生活,我们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驱动力》中介绍的以下8个做法能帮你回到正轨。

一、给自己来个“心流测试”

米哈伊· 希斯赞特米哈伊不只是发现了心流,他也创造了一个极富独创性的方法来测量它。

希斯赞特米哈伊和他在芝加哥大学的团队给他们研究中的每个参与者都配备了一台寻呼机,他们一周内随机呼叫这些参与者,大约每天8次,让他们描述被呼叫时的心理状态。

与之前的方法相比,这种即时的报告更加真实可信,更能揭示当时的感受。

你也可以给你自己来个心流测试,把希斯赞特米哈伊方法上的革新用到你对专精的追寻上。

在你的手机或者电脑上设置提醒,每周大约40次。

每次提醒铃声响起的时候,就记录下自己在做什么,感觉如何,是否处于“心流”之中?

把你的观察记录下来,看看自己的答案,并思考下列问题:

● 哪些时刻会带来“心流”的感觉呢?当时在哪?在做什么?和谁在一起?

● 是不是一天中的某些时刻更容易出现“心流”?基于这一发现,应该如何调整一天的活动?

● 应该如何增加最佳体验出现的次数,减少感到不投入、注意力不集中的时间?

● 如果对工作和事业有所怀疑,这个做法可以告诉你内在动机的真正来源是什么?

二、首先问一个大问题:“你的那句话是什么”

1962年,在美国国会就职的第一名女性之一克雷· 布斯· 卢斯(Clare Boothe Luce)曾向总统约翰· 肯尼迪提过几条建议。

她告诉肯尼迪:“一个伟大的人,就是一句话。”

亚伯拉罕· 林肯的那句话是:“他维护了统一,解放了奴隶。”

富兰克林· 罗斯福的那句话是:“他把我们从大萧条中救了出来,帮助我们赢得了世界大战。”

卢斯担心肯尼迪的注意力过于分散,可能会让他的那句话变成混乱的一段话。

不管你是一个国家的总统,还是一个园艺俱乐部的主席,都能够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些什么。

要让自己的人生朝着更伟大的目的进发,那就得想想你的那句话。

也许这句话会是:“他抚养了4个小孩,他们都成长为快乐健康的成年人”,也许会是:“他发明了一个装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或者是:“他关心每个走进他办公室的人,无论他们能不能给他报酬”,或者是:“她教会了两代人如何读书”。

当你思考自己的目的时,就从这个大问题开始:“你的那句话是什么?”

三、再问一个小问题:“今天的我比昨天更优秀吗”

大问题很有必要,但是这还不够。

正因为如此,小问题来了。

真正的成就不是一夜之间取得的。

为跑马拉松而训练的人、学习一门新语言的人、管理一个部门的人,他们都能证明,埋头苦干的时间远远大于沐浴在掌声中的时间。

你可以做一些事情来保持自己的积极性。

在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问问你自己:今天比昨天更优秀吗?你做的事情更多吗?做得更好吗?或者问得更具体一些,你背了10个单词吗?你打了8个销售电话吗?你吃了5份蔬菜水果吗?

不需要每天都做得完美无瑕,相反,寻找一些小方法来测量自己每天的进步吧,比如花了多少时间练习萨克斯,是不是写完了必须完成的报告才去看邮件的。

提醒自己:不需要在3天内就把自己炼成大师,这是保证你在第3 000天成为大师的最好方法。

因此每天晚上睡觉前,问问自己这个小问题:“今天的我比昨天更优秀吗?”

四、来次施德明吧

设计师施德明发现了一条保证自己过的都是被内在动机驱动生活的妙方。

他说,想想发达国家标准的人生模式吧。

人们通常把前25年左右的时间花在学习上,把之后的40多年时间花在工作上,最后25年过着退休生活。

这个时间线样本让施德明不禁思索:为什么不从退休的日子里截取5年,把它们分散到工作的那几十年里面呢?

因此每7年,施德明就会关闭他的平面设计工作室,告诉客户这一年内他都不在,他要去享受一次365天的长假。

他用这段时间去旅行,去他从未去过的地方生活,去试行自己的新项目。

这听起来风险很大,但是他说,他在“关机”的那一年产生的想法经常会为今后的7年提供收入来源。

当然,现在被我称做“来次施德明”的这个做法需要相当的规划和大笔存款。

但是,相对于一次难以忘怀且无法重来的个人探索,放弃那台大屏幕彩电难道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代价吗?

事实上,这个想法并没有我们大多数人想的那么不现实。

正因为如此,我才希望在未来两年内也来次施德明,而你也应该考虑一下。

五、给自己做一次绩效评估

公司每年或者每两年都会进行一次绩效评估,它几乎和牙痛一样让人“身心愉悦”,和火车事故一样“生产力强大”了。

没有人喜欢它,评估者不喜欢,被评估者也不喜欢。

它没法真的帮我们达到专精,因为我们经常在工作完成后半年才得到反馈。

可是管理人员还是总把员工叫进办公室进行这种痛苦而难堪的谈话。

也许有个更好的方法,也许我们应该听从道格拉斯· 麦格雷戈以及其他人的建议,给自己做一次绩效评估。

接下来让我告诉你该怎么做:先弄清你的目标,其中大多数应该是学习目标,但也要有几个表现目标;然后,每个月把自己叫到自己的办公室,给自己一个评价。你的工作进展得如何?还有哪些不足?需要哪些工具、信息或者支持以便做得更好?

下面是一些注意事项:

● 既要设立大目标也要设立小目标,这样在对自己进行评估时,就有一些已经完全完成的任务了。

● 确保自己明白工作的每个方面和大目标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 完全诚实。

评估是为了帮助你提高绩效,实现专精。

因此,如果你把失败合理化或者掩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从中吸取教训,那就是在浪费时间。

如果一个人埋头苦干不是你的风格,那就找几个同事定期互相做绩效评估吧。

如果这些同事真的重视这个评估,他们会实话实说认真负责地做出评价。

最后问老板们一个问题:“你怎么还不鼓励所有员工都这么做呢?”

六、不想被卡住?读张卡片吧

就算是最大程度上受内在激励的人有时候也会被卡住。

因此,这里有一条简单又有趣的方法帮你走出心理沼泽。

1975年,制作人布莱恩· 伊诺(Brian Eno)和艺术家彼得· 舒米兹(Peter Schmidt)出版了一套100张卡片,卡片上写着帮助他们渡过压力时刻的妙方。

要知道,每当截止日期来临时,压力总是如影随形。

每个卡片上都有一句话,有时是陈述句,有时是疑问句,意思经常难以捉摸,但它们能帮你走出心理低谷。

比如说,换了是你最好的朋友这件事他会怎么做;你犯错误是因为你想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什么;重复是改变的一种方式;不要逃避容易的事情。

如果你正在做一个项目而且发现自己进退维谷,就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吧。

这些脑力炸弹是保持思维开放的好方法,就算你受到自己无法掌控的束缚也没关系。

七、5个步骤离专精更进一步

达到专精的关键之一就是“刻意练习”(deliberate practice),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安德斯· 埃里克森。

他说,刻意练习是指:“为了改善在某个特定领域的成绩而进行的长达一生的努力。”

刻意练习不是每天跑上几公里或者胡乱弹20分钟钢琴,它需要更有决心,需要注意力更集中,而且它会让你更痛苦。

遵照下面几个步骤,反复做上10年,也许你就能成为大师:

● 记住,刻意练习的目标是提高成绩。埃里克森说:“如果有人每个星期都打网球但是每次都只做同样的事情,就算他打上几年水平也不会提高。刻意练习事关提高成绩,设立新的目标,每次都尽力比上次做得好一些。”

● 重复,重复,再重复。重复很重要。

球队训练完后篮球大师不会投10次篮,他们会投500次。

● 想方设法获得批评性意见。

如果不知道自己做得如何,也就不会知道应该如何改进。

● 严加关注自己的弱项。

埃里克森说,尽管我们很多人做的都是我们已经擅长的事情,但那些更优秀的人在自己的弱点上也同样努力。

● 为身心俱疲做好准备。

正因为如此,可以做到刻意练习的人才少得可怜,但这也正是它有效的原因所在。

八、设计自己的励志海报

那些贴在办公室里想要“激励”我们的海报其实名声挺糟的。

一个玩笑说得好:“在过去20年里,励志海报给全世界的办公场所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痛苦。”

但是谁知道呢,也许第一幅海报是个美好的事物,也许法国拉斯考克斯(Lascaux)的岩画是旧石器时代的人在用他们的方式说:“如果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就永远不会拐错弯。”

现在,你有机会反击了。

多亏了那么多网站,你已不再需要满足于小猫爬出篮子的照片了,现在你能设计自己的励志海报了。

你可以做得很严肃,也可以做得很搞笑,喜欢怎么做都行。

动机是很私密的个人隐私,只有自己才知道什么样的画面和文字会与自己产生共鸣。

从人类仰望天空,想要创造一些让世界更美好的事物,想要延长我们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成了目的找寻者。

我们知道,人类的工作和生活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被动湮没在外在激励因素中。

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和孩子们待在一起或者回忆一下我们的最佳状态就会知道,我们并非天生被动顺从,我们原本是被设计成积极投入的状态的,而且我们知道人生中最富足的体验不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而是能够倾听自己的声音:做重要的事情,做好它,为了达成自己的事业而努力。

当我们把更多的自主、专精和目的带进工作和生活,我们还是有很多事情可做......

0 阅读:0

我是一秒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