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就是“选择什么”的过程,而人生则是选择结果的延续

我是一秒育儿 2024-04-12 23:09:47

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办?

其实,如果光想着“怎么办”,大脑的思考就会停止。

请试想:在没有智能手机和地图的情况下走山路,如果眼前同时出现了三条路,应该选择哪条继续前行?

此时的人一定容易陷入迷茫,这种状态就是人们常说的“怎么办”。

如果一味地纠结于此,就会始终无法选择,裹足不前,让时间白白流逝。

在这种情况下,更理性的做法是,首先去想“现在怎样做才最有帮助?”“最终要做什么?”等,想方设法地确认目的地的正确方向、标志物以及判断方式(比如看太阳朝向等),以及是否有路人可能从那里经过。

如果眼前的三条路都能抵达目的地,但地形和时间并不相同,那么就要继续做具体分析。

比如:假设其中一条路的距离很近,但需要爬陡坡;另一条路非常平坦,但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最后一条路则可以轻松快速地到达目的地,可一旦中途下雨,就很容易遇到泥石流。

面对上述情况,选择方案完全取决于你自己。

请让自己冷静下来再分析情况(整理问题点),比如,对于尽管可以快速达到但必须面对下雨和泥石流风险的路,就要重点思考最近的天气情况,比如当天是不是很容易下雨等因素。

而如果并不需要赶时间,那完全可以果断选择平坦的道路。

总之,一旦遇到麻烦,应该让大脑快速整理和思考各种情况,以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而人生路上的各种艰难困苦都没有现成和单一的方法去解决,必须针对不同情况进行思考、尝试,并且尽量避免时间和资源的浪费,锻炼自己在最短时间内找出可行方法的能力。

简言之,所谓整理大脑,就是“选择什么”的过程,而人生则是选择结果的延续。

对某些人而言,也许有形的目标很容易实现,却无法关注和思考那些无形的梦想和目标。

如果能从小就找到“梦想的职业”和“喜欢的事情”,就应该立即行动起来。

但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童年时代就找到明确的兴趣和目标,所以,我们要尽量为孩子们提供体验的机会,包括观看、聆听、参与等。

想从事的职业、想尝试的事以及感兴趣的事物都不是凭空出现的。

那些钢琴家、职业足球运动员往往都是因为小时候的机缘巧合而确定了毕生的职业方向。

由此可见,不同的体验机会是多么的重要。

然而,在信息爆炸的当代社会,每天通过不同渠道进入我们脑海中的信息量巨大而繁杂,往往让人难以分辨。

由于多媒体和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物理距离被不断缩短,人际关系从传统时代每个个体一生通常只涉及几十人,发展到如今可能会涉及几百人或上千人。每天都有如此多的信息向人们袭来,除了新闻和知识,还有那些坊间传闻、娱乐八卦、批评建议,等等。

于是,我们会在信息的“质”和“量”之间徘徊——信息的内容是否真实?信息里究竟有多少成分是事实,有多少成分是谬误?关于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总会对自己或他人产生职业期待、财务期待、价值期待,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和烦恼。

朝着目标持续思考是行为的原动力,相反,如果一味执着于负面情感(嫉妒、怨恨、憎恨),就会变得狭隘,甚至于徒然浪费时间和精力。

那么,该如何放下执念?

不妨从整理物品开始吧。

对于不需要的物品,要学会从情感上“放下”,冷静处理。

同时,从整理的角度,深入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其实,知识整理和衣柜整理也有这样的相似点——

此时,你是否也想过,完完整整的一双袜子和衬衫需要被好好地放入抽屉或挂在衣架上。

一个干净整洁的衣橱里,最好没有多余的衣服,只有需要的物品,让人每次都能顺利找到所需要的“装备”。

明明是学过的知识,却在关键的时候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这不仅让人失望,更可能令你白白损失时间甚至机会。

如今的这个前所未有的“信息过载时代”,信息量之大远远超过了人的记忆可承载的容量。

由于大脑会自主地存入那些无意中看到和听到的信息,因此,千万不要去刻意记住那些无用的信息,而应学会判断它是否是“有效信息”。

同理,为何虽然学过很多知识,却无法获得理想的成绩,也做不到活学活用?

这正是因为那些知识信息没有经过大脑的“有效整理”。

事实上,即使意识到必须要改变的现实,很多人也很难在短期内养成好习惯。

而且,越是要求自己“必须要做”“要加油”,就越会给大脑施加更多的负担,效果也未必理想。

所以,我们应该避免给大脑施加过多的压力——慢慢来,就能做好。

行动力可以通过锻炼脑背前额叶外侧皮层这一回路进行培养。

因此,请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大脑回路吧!

告诉自己去做,让大脑得到强化,你就能马上去执行。

可一旦内心充满了欲望的暗示,然后不断告诉自己:“我会改变!”大脑就会不自觉地表示抗拒:“不行!”

大脑具有与“整理”相关的功能区,由于信息、决断、思考等信息实在太多,因此,必须学会舍弃那些“无效信息”,同时接纳全新的有效内容。

只有善于创造大脑空间的人,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比如,成功实现“空间创造事业”的已故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极善于做选择,更善于“舍弃”。

他明白,如果什么都想要,iPhone(苹果手机)的设计肯定完成不了。

如同史蒂夫·乔布斯那样,从思考中删除“无用信息”的整理能力,其实等同于良好的选择能力,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能力。

因为对于大脑来说,只有适时地“舍弃”,才能有足够的信息存储空间。

对于房间而言,放弃多余的物品,才能让房间拥有更多的空间。

也因为拥有这些新空间,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灵光一闪”的时刻,进而创造更多思想,拥有更多干劲,并更乐于接纳新事物,迎接不同凡响的生活。

除此之外,还必须设定和利用好“截止日期”,为大脑施加适当的压力,使能力获得提高。

大脑抑制力越高的孩子,往往越容易缺乏主见,他们只会遵照别人的指示做事,并不能真正成为迅速决断和行动的人。

最近的调查显示,过早的教育不会产生任何效果,父母应该保证孩子们拥有充分的玩游戏、冥想(发呆)的时间,而非单单注重学习时间,如此才能提高他们的非认知能力。

最后,作为父母,要鼓励孩子主动参与自己的成长过程,教会他正确、快速地判断对自己来说必要且重要的信息,最终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思考,拥有良好的决策能力。

以上内容来源于:

收纳,孩子受益一生的思维整理训练

著  者:[日] 广泽克美,金花

0 阅读:1

我是一秒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