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张漱玲
整理∶丑丑
我姑父可以说帅气了一辈子,绝对是是我们这些娘家人的骄傲。
他自小没有父母,娶了我姑姑后,爷爷奶奶和我爸他们兄弟几个把姑父宠得跟眼珠子一样。
不是有句俗话嘛!
疼女婿就是疼闺女。
姑父最常对姑姑说的话就是∶媳妇啊!我这辈子可算是沾了你的大光了!
他打小就没有亲人,吃百家饭长大的,初三那年,硬是咬着牙拼了一年,考上了师范,靠着四邻八乡的资助,最终读完了三年师范。
十九岁就参加工作,从此就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当时我爷爷家是大户,方圆有名的富裕人家,家里四个儿子才有姑姑一个小闺女。
可以说姑姑打小就是被千娇百宠长大的。
到了适婚的年龄,她一门心思看上了姑父。
刚开始奶奶还嫌姑父家的日子过得太单薄。
但是她却又架不住自己的闺女喜欢。
大胳膊没扭过姑姑的小胳膊。
一家人到底还是同意了他们的婚事。
姑姑结婚的时候我奶奶可以说完全倒贴,又嫁闺女又娶女婿。
姑父家没房子,如果结婚的话,就只能把姑姑娶到他那间小小的单身宿舍里。
是我爷爷带着四个儿子,做砖买料,花钱又出力,亲自在那边守了小半年,帮他们盖起了三间青砖大瓦房,厨房和院子也一应俱全。
盖好了房子再置办家具。
都是爷爷奶奶帮忙张罗的。
有时候爸爸他们兄弟几个故意说歪话∶我们这些当亲儿子的都是自己赚钱,自己结婚成家,自己盖房子,为什么到了女婿这里却全都变了味啊!到底谁才是亲儿子呢?
没办法,我爷爷奶奶就是这样疼爱自己的女婿。
不光他们老两口疼,还得下命令让四个儿子也跟着疼。
和姑姑成婚以后,姑父从来没有做过农活,家里开荒的土地是我爸他们兄弟四个干的,庄稼他们种,收获的时候又是他们去收。
姑姑和姑父只负责吃就行了。
不过术业有专攻。
姑父虽然生活方面不太在行,但是他刻苦,也勤奋,对自己的工作那是极其认真负责的。
几十年来,他一心扑在自己热爱的教育工作中,培养的学生遍布各地,桃李满天下。
从最开始的普通教师,到主任,再到校长。
因为姑父努力上进,职位是一路攀升。
他是从教育局长的位置上退休的。
当了领导的姑父一如往常般平易近人,对我爸他们这些哥哥恭恭敬敬。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个例外,那次他平生第一次冲姑姑发火,还把我爸从家里赶了出来。
那年我14岁,上初中,正好住在姑父家。
大冬天的周末,下午放学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当我背着书包回到姑姑家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锁,院子里一个人也没有。
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我只好临时决定回家。
一路狂奔几十里路,到家都快半夜了。
后来才听我妈说,姑父生病了,脑溢血,因为情况紧急,我爸和三个伯伯已经把他送到了医院,现在大伙儿都在那里守着他呢。
好端端的姑父就那么没有征兆地进了医院。
这件事情不但让我们这些娘家亲人心急如焚,就连周围的邻居们也倍加关心,大家纷纷上门打探消息,询问姑父的病情,问有没有可以帮忙的地方。
差不多过了一个多星期。
姑父出院,被我爸爸他们送回家里休养身体。
这时候家里的亲戚和朋友们开始一窝蜂似的往姑姑家跑。
主要是姑父为人随和,只要是和姑姑一起回娘家,见人他就打招呼,无论升职不升职,也不管对方是穷人还是富人,他永远都是第一个开口和人打招呼。
而且他心底善良,极爱孩子。
只要有他在的地方,身边永远都是围着一群小孩,姑父会带我们买糖吃,给我们讲故事等。
得知他生病,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惦记着想去看看。
一时间,姑姑家搞得跟接待站一样,亲戚们有拿着窝窝头去看望的,还有掂块儿凉粉去的,更多的是空着双手。
八十年代初期,才分开单干,大家手头都不活跃,其实这些都可以了解。
但是姑姑却特别犯愁。
姑父刚出院极需要营养。
像这样,天天家里来那么一群人,看病人非但没有带什么营养品,反而还要客客气气招待人家吃饭。
姑姑一方面是忙不过来。
再就是她心疼姑父。
于是就同他商量说∶要不,咱就放话出去吧!让大伙儿别来看你了,咱这又贴粮食,还搭功夫的,图个啥呢?天天招待别人的东西,都够给你买好多营养品了。
但是姑父爱热闹,坚决不允许姑姑那么干,他说无论别人带不带礼物,只要人家掂记着来看我,那就是心里有我,愿意给我这个面子,来的都是客,该招待就必须要招待好。
哪怕借钱,也得让乡亲们吃好!
我可是亲眼目睹,在姑父的整个养病期间,他们家里热闹非凡,从早到晚,客人就没断过,姑父让姑姑把家里的好东西都拿出来招待客人了。
时间久了,我奶奶不免担心。
都说丈母娘疼女婿。
实际上人家是疼女儿的。
奶奶觉得姑父一天得不到好的营养,老是躺在床上,这也不是个办法啊!总得想办法让他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身体才会恢复得快一些。
自己家养的鸡都已经给他们送完了。
于是奶奶就去村西头老王婆家买了三只下蛋的老母鸡。
我爸第二天就带着鸡,骑着自行车去姑姑家。
到那儿后姑父特别高兴,拉着我爸的手说个不停,两人聊着聊着就说到老母鸡的事了,我爸挺得瑟,说∶咱家这次可算是沾了个大便宜,瞧瞧吧!这三只老母鸡,都是老王婆养了三四年的鸡了,正下蛋呢!她却着急要卖了,而且超便宜,三只还抵不上一只的价格。
老母鸡炖汤有营养!
我爸一边说,一边喊姑姑过来,让她赶紧把鸡子带到厨房,顺便烧一锅热水,马上就宰一只,收拾干净,先把姑父的鸡汤给熬上。
可是这时候姑父却愣了。
他问∶这鸡是买的?
我爸说是啊,咱娘专门给你买的啊!
姑父又问∶真是老王家的?是不是那个没看老伴,又一个人带着孙子生活的老王婆?
我爸一脸懵,机械地回答∶是,就是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咱们给她钱了啊。
然而姑父一听就急眼了,拍着大腿说∶这鸡不能吃,这是我买的,你赶紧给我送回去。
后来问过才知道,那三只鸡还真是姑父买的。
老王家人丁单薄,老王婆总共生了两个儿子,可是在成年后都相继夭折,只留下她和老伴守着刚出生的小孙子生活。
夫妻两人又没有其他营生,只能靠种地生活。
在小孙子七八岁的时候,她老伴又因病离世。
只留下了一老一小祖孙两人艰难地讨生活。
姑父还是在那年过年时知道他们家情况的。
过年的时候,姑父和往常一样,带着我们一群小孩玩,他就发现老王家的孙子不怎么爱说话,一副怯生生的样子,身上穿的衣服也很单薄,那么冷的天,他脚上穿着一双旧布鞋,有点大,脚后跟也提不上去,只好当拖鞋穿,没穿袜子的脚后跟冻得通红,完全裸露在外面。
姑父看得心疼,当即就在村供销社给他买了两双袜子。
此后只要他和姑姑回去,都会给老王家的孙子带几件旧衣服,旧鞋子,或者买上几个本子,带几本书。
为了让祖孙两人多些生活来源,姑父还用自己的工资,帮老王家奶奶买了几只半大的小母鸡,主要是母鸡下蛋可以改善孩子的生活,吃不了的还可以拿去集上卖钱 。
总共就三只鸡,老王家奶奶全部都卖了,那他们祖孙两人怎么办?孩子吃鸡蛋怎么办?平日里的小零花钱又从哪里来呢?
害怕姑姑偷偷宰鸡。
姑父连饭都没让我爸吃,硬是赶着他往回走,说∶你还是赶紧走吧!把这三只鸡带回去,我吃不吃都是小事,人家祖孙两人可是要指望卖鸡蛋生活哩。
实在是拗不过他。
我爸只好又带着三只鸡原路返回。
到了老王家时,那老王奶奶抱着母鸡只抹眼泪,埋怨我爸∶“你干嘛要实话实说是我家的鸡呢?他那么好的一个人,这些年要不是他帮忙,我和孙子都挺不过来。
现在他生病了,我又不想让操心,才故意低价说卖鸡,我要是说不要钱,那你们就更不会要了,其实我就是想让他补补身体,让病赶快好起来啊!
可是这样也不行啊!他那么好一个人,不吃点好东西病咋能好呢?”
老太太急得直抹眼泪。
这时候我爸才知道了事情的缘由。
到底是听了姑父的话,把那三只老母鸡还是给老王家还回去了。
我们一家人又贴钱又出力,但是姑父那次生那么场病,到底也没有喝上鸡汤。
再看看现在的生活多好啊!
物资丰富,天上飞的,地上游的,想吃啥买啥,八十年代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祖国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别说是鸡汤了,哪怕是国外的火鸡汤呢,只要想吃也能买来。
可惜姑父他老人家是看不到了!
好好爱我们的祖国,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