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传千年出新意愿将人工化天工——专访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汪顺清

消费日报 2023-12-29 20:52:52

大师简介:

汪顺清,号砚君,现为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协会副会长、国家级裁判员、全国能工巧匠、国家级非遗(歙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第六届江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江西省技术能手、江西省工艺美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技师、受聘南昌工学院客座教授、江西工艺美术馆学术专家、首届上饶市“饶城英才”领军人才、婺源县歙砚协会会长。歙砚现代派山水、龙尾砚子石的雕刻创始人。

在一方砚田之上,汪顺清大师辛勤耕耘三十余载,先后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全国文房四宝艺术博览会金奖等各类国家级奖项20余个;《春江晚晴》《和为贵》等诸多作品入选《歙砚的鉴别与欣赏》《中国当代名家砚作集》等著作。其创办的砚君楼艺术馆,入选江西省非遗传承基地,先后培养弟子50余人,其中县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13人。

中国文房四宝协会高级顾问、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胡中泰对汪顺清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汪顺清天资聪慧,为人谦和,勤奋好学,他在三十多年的歙砚雕刻生涯中,熟练地掌握了歙砚的雕刻技法,在材料与工艺,实用与欣赏上相结合,做到了恰到好处。他在刻砚中,善于利用砚石的天然纹理,起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他所雕刻的山水花鸟,表现手法细腻,刀法娴熟流畅,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与艺术风格。”

近日,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了《关于公布2023年江西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结果的通知》,江西省婺源县汪顺清大师入选优秀名单,全县仅2人。

“有理想守信念、有技艺会传承、敢担当讲奉献就是工匠精神。”汪顺清大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肩负着延续传统文脉的使命,彰显着遗产实践能力的最高水平。大师工匠将个性创造融入传承实践活动中,对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久传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歙砚因产于今江西婺源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属安徽歙州,故史称“歙州砚”,简称歙砚。歙砚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260多年历史,期间名师巨匠辈出,制砚技艺登峰造极,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众多诗文赞誉。2006年,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7年,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文房四宝协会联合授予婺源“中国歙砚(原产地)之乡”荣誉称号。

中国制砚艺术大师汪顺清就出生于婺源县江湾镇,与歙石主产地龙尾山比邻而居。自幼喜欢画画的他,在砚文化的浸染中成长,心中早早就结下了与歙砚的不解之缘。1990年,16岁的汪顺清拜在砚雕师傅汪永忠门下,刻苦学习传统书画和雕刻技艺,并博采众家之长,逐步形成主攻山水、花鸟砚的创作方向,他的歙砚“艺术之旅”就此启航。

因材施艺 开启全新“艺术之门”

汪顺清大师向记者介绍,歙石石质优良,色泽曼妙,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具有不吸水、不拒墨、不损毫、贮水不涸、易洗涤等特点,享有“孩儿面”“美人肤”之称。歙砚的制作流程主要有选料、制坯、设计、雕刻、打磨、配盒等工序。每一方砚台的制成都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其中,歙砚在选料要经过严格挑选,所选石材的块度、粒度、硬度要适中,并不是所有的歙石石料都能用于制砚。在砚坯的制作中分为定型坯、自然形坯两大类。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设计是制作砚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键性工序,要根据砚石的石质形态,认真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

歙砚《和为贵》

“歙石本身具备了自然的美,制作者要能够根据这些特点因材施艺,不同的石品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取其美之特点,合理地加以运用,要用得恰当、用得协调,制作出的歙砚才能呈现出良好的艺术效果。”汪顺清大师如是说道。

据介绍,歙砚的名贵,除了砚雕匠人巧夺天工的技艺外,起决定作用的是稀有的石质与纹理。龙尾石绝大多数都有内在的天然纹理,且纹理形态多种多样,美妙异常。古人对龙尾石的天然纹理十分看重,按纹理的特征一一赋名。歙砚的制作材料被称为歙石或歙砚石,需要5—10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歙石的产地以婺源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因此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龙尾石是一种稀有的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每一方龙尾石都是充满天地精华的珍品。然而,前人制砚都是从原石上取方正之坯,因此石材损耗很大。

子石歙砚《聴泉》正面

子石歙砚《溪山行旅》

有道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歙石的天然之美,汪顺清大师利用随形石和砚石矿附近河道采撷的歙砚子石,创作出前无古人的自然形歙砚。在创作中,他充分利用歙石之长,把传统中国画空灵、幽远的意境,与对家乡山水内化于心的浓浓情愫融于一方素石之上,眉纹勾勒出潺潺流水,金星化作了绵绵秋雨,金晕则巧作出山川、雾霭或是几支残荷、一羽翠鸟……从此,具有汪氏鲜明艺术特色的山水砚,开启了歙砚千年传承道路上的全新“艺术之门”。

“万物皆有灵韵,砚石更是如此。只有读懂一方顽石,并与之产生心灵的共鸣,方能成就一方好砚。”在汪顺清的眼中,“因材施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施艺者必须对石料的性能、特点、纹理有透彻的了解,创作并不急于动刀,通过对一方歙石的把玩与琢磨,待“日久生情”后才能察人之所未察,生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想。这个过程更像是一场“天人合一”的配合,要时刻对砚石心存感激与敬畏,在雕凿剔刻之间,施艺者仿佛在和大自然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而技法的本质则是将歙石这本“无字的天书”,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向世人徐徐展开。

以砚为媒 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

“砚君”是汪顺清大师为自己起的雅号,旨在表明立志在砚雕行业做一名谦谦君子的决心与信念。1998年,汪顺清大师以“砚君”为名建设了集歙砚展示、研究、创作、交流的专业机构——砚君艺术馆。2021年,砚君楼成功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名单。汪顺清大师为了让砚君楼更好地服务于传承歙砚制作技艺、弘扬歙砚传统文化,不惜投入上百万元对该项目进行了全新升级,改造后的砚君楼不仅是汪顺清大师艺术创作的基地,也是他“以商养文、文旅融合”的杰作。

改建后的砚君楼共分三层,游人走进砚君楼,恍若进入了一个歙砚的世界。一楼大厅由原先的开放式陈列厅改建为回廊式展示馆。参观者沿着回廊漫步其间,可以深入了解歙砚的历史文化、国家级非遗歙砚制作技艺,并能够亲手触摸各种坑口、各类造型的歙砚作品。其中,歙砚精品馆里面陈列着汪顺清大师历年来所获国家级、省级金银大奖的作品。后院则是汪顺清传承工作室,是歙砚雕刻技艺的核心部门,主要从事艺术创作和技艺传承,每年都有学员跟着汪顺清大师学习歙砚雕刻技艺。二楼设置了藏品展区,展示了多年来的精品力作。三楼作为民宿为往来砚友提供方便,游人站在砚君楼顶层,远望青山如黛,近观江流西去……砚君楼已然成为中国歙砚制作技艺的“瞭望塔”与“里程碑”。

采访中,汪顺清大师对记者说:“砚君楼入选江西省非遗传承基地,江西省汪顺清砚雕技能大师工作室,既是对我多年艺术成就的鼓励,同时也是一种鞭策。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征程中,我要有更大的担当与更大的作为。我的梦想是要把中国歙砚(原产地)之乡的这块金字招牌打造好,让更多的人了解歙砚、热爱歙砚、传承砚雕。为此,我将加倍努力投身于歙砚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中,为婺源文化旅游业作出更多贡献。”

大器小作 老文房“盘”起来

手把砚《婺源古桥》

手把砚《秋山云隐》

随着传统文化复兴,文房四宝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文房四宝中砚台为首,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因其玉德金声的品质、丰富灿烂的纹理、多样独特的色泽、积淀厚重的形制,已成为中国砚文化无可争议的代表。

近年来,汪顺清大师不断锐意创新,致力拓展传统非遗年轻化创新之路。在这个“万物皆可盘”的时代,他法古融今,将原本只能在案头陈设的文房珍品,制作成可在手中盘玩的把玩件,为传统歙砚的发展开启全新创意理念。把玩砚顾名思义,就是能够握于手中、掌控把玩的小砚台,在歙砚雕刻界能够将把玩件与歙砚合二为一、融为一体的,汪顺清是迈出创新步伐“第一人”。

手把砚《秋山云隐》

汪顺清表示,他之所以花很大功夫研创把玩砚,一是为了满足众多把玩件爱好者的把玩与收藏需求,从而进一步扩大传统歙砚的普及面。二是对歙石不可再生资源保护的最大化利用,让每一方歙砚小料都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三是为了探索当代歙砚新路,延伸歙砚作品链,以抛砖引玉之势,激发更多传统砚雕的创新之举。

“歙砚把玩砚虽小,却是完整的砚作。其选料考究,制作精良,在方寸之中,融入唐诗宋画和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尽显高远意境,让人一见倾心,爱不释手。在人们的把玩间,传统砚文化与书画艺术的融合之美流淌于指间,令人心静神怡。由于老坑歙石极度稀缺,歙石把玩砚的出现,有利于更多人接触歙砚,感受歙砚鬼斧神工的技艺与传统文化的魅力,日益成为文玩爱好者的‘心头好’和‘掌中宝’。” 汪顺清大师说道。

“我们讲创新不是否定传统,而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其实,砚台的技艺创新,型制创新,材料创新,设计创新,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止过,每一次历史上的创新之作,都成为了我们今天的经典代表。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砚雕施艺者应多在创新上下功夫,多在创新上见实效。”汪顺清大师表示,砚台在古代是书写必备工具,可以说是文人的至爱。如今,砚台更多的时候是作为一种具有实用价值的艺术收藏品存在。砚台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艺术象征性;作为中小学普及传统书法的工具,具有回归体验性。传统的文房四宝产品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发展而停滞不前,当代歙砚产业欣逢盛世,一幅广阔的产业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大放异彩。

文|记者 贾淘文

0 阅读:0

消费日报

简介:立足消费领域,依托轻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