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亚历山大能抵达中国,同时期的中国能与之抗衡吗?

一介渝城小吏 2024-03-16 08:22:16

对照一下,亚历山大是公元前324年彻底控制了古伊朗,如果一年后他没死,接着向东进发能抵达中国,再给他延3年寿命——也就是前320年。

同时期的中国是哪个朝代呢?如下图。

由谥号就可看出这个时期算战国时代的排面了,刨开秦这个BUG,齐、楚、魏都处于强盛阶段,赵国近乎崛起,其余各国也都属于“景惠”之治。

个个都是强硬派。

亚历山大从西面抵达,中国派秦惠文王与之抗衡,分分钟教他做人。

推荐大家看本书:

系统介绍了战国七雄各自变法后,在基层建立的行政单位和工作流程。

读完后,你就能明白,前3世纪的中国和亚历山大所征服的那些国家有着本质区别,随便挑一个诸侯出来都是硬茬子。

实话实说,马其顿军队到了中国,甭提诸侯了,就算卫、宋这种小国的某个村也不是好相与的。

战国变法的实质:是加强对基层的掌控力。从春秋近200个诸侯缩减到7雄,华夏相当于经历了几百年的内部养蛊,幸存出7个变态小强。各自能对疆域内的人、物、财力动员到极致。

以“闾里制”为例,秦国的1村对照的是1个同等级的军事单位。是名副其实的社会军事化,包括以下特征:

1:人员聚集度高,在村边沿建土墙,仅设几处进出的通道。

2:军民一体,日常开展耕作;遇有入侵,则在“村领导”指挥下,转变成作战单位;遇有国家动员,“村领导”则指挥转入征集流程。

3:先秦时期的藏兵于民,绝非一般的全民兵役,而是全部的男女老幼,都须进行单兵训练,在此基础上,定期开展相应级别的演习。

这才是兵民一体。与之相比,现在大学生走几步队列就是在开玩笑。

七雄为什么能在惨烈的养蛊中胜出?动辄就是分割、包围、断粮、水火的操作,没有高素质兵员为基础,是打不出来的。

最典型的长平之战。是在上千千米战线上耗时3年的强强对话。秦赵各自在战场上搞了几十千米的防御工事,廉颇坚守用的数条防线全是石制器材,耗费6个月才建成。

鏖战期间,两国军队有正规的列阵战,有分割包围的运动战,也有侧翼突袭的奔袭战,还有捣毁对方补给的破袭战,以及各类火攻、捕俘、佯攻、地道等等。

赵国后期改攻,添兵20万,全部是新兵。

赵括组织的攻势,是扎扎实实的列阵战,想靠兵力优势一路平A过去。

秦军则采取边打边撤的战术,拉长对手补给线,同时用抢修工事的方式固定战场,完成合围。

赵括组织数次突击无效,遂立刻修建工事,想固守待援。

白起则一方面组织从正面进行轮次攻击,牵制对手。另一方面用快速机动部队往赵军后侧猛插,加紧抢修工事,截断赵军与本国的联系。

赵括很快调整战术,组织力量反击,想拔掉身后的钉子,尝试脱离。

眼看包围圈要破了,才有秦国征集15岁以上这回事,白起力排众议执意添兵,不断提升阻击阵地的厚度。

接着:赵军全力攻击30多天,直到粮食吃光力竭;秦军拼死阻击,付出惨重伤亡才完成了战役目标,成语“十室九空”指的是秦国。

你想想,倘若没有大量高素质的兵员,能支撑这样的场面吗?

赵国的20万新兵,倘若是临时凑出来老百姓的,甭提被包围时食不果腹搞了30天突击了,一开始参加正规列阵战的资格都没有。

与之相比,马其顿灭古代伊朗,西史自己记载的,波斯大军数次作战都没坚持过24小时。这种军队数量再多也是一盘散沙。

战国的兵民,不可同日而语。

同样的秦国15岁政策,为围死赵军搞的临时添兵,没有日常扎实的单兵训练,甭提15岁了,就算2、30岁的普通青壮年也没用啊。

还有秦军的边打边撤,类似既保持接触又确保机动的高级操作,没点素养和号令基础你敢用——不小心就转为被掩杀。

如明朝和岛国的半岛战争,那些在岛国拥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岛兵,想跟明军搞且战且退,末了搞砸,且战且退次次成了一败再败。

回头看长平之战,两国兵员征集时间。

离开了坚强的“闾里制”,3年你想搞几十万级别的征集?10年都不可能。

就好比解放前的拉壮丁,还是建立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上,也有50%的逃兵。

因此,战国的兵民绝非赶鸭子上架、凑数。

在古代,唯独中国达到了举国征集的国战水平,世界各国无一能达到这种水平,根本就玩不了大规模的兵团。

其根本在于,国战需要建立在高效的基层单位之上,让顶层意志直抵末梢。

如果办不到,放到21世纪也不行。典型如现在的大、二毛,为啥感觉在菜鸟互啄啊?因为2国都没有支撑国战的动员水平,打了2年,充其量也只能叫军事行动。

如果2国要搞国战,还需要政体改革,让全国进入战时体制。

这种改革需要多久?10年左右吧。

关于国战的基础,兵员只是其一。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军官。

“闾里制”不仅能提供兵员,还能提供足够的基层指挥员和配套的培训机制。缺兵尚能用普通青壮年凑合凑合,干部缺额就很难找替补了。

战国的底层军官,什长以上是要通笔墨的,否则人头谁来记?军功怎么分?还要看旗语、会口令、布置指挥、能搞基本的动员,以及具备写报告的能力。

基层指挥员不是文盲,很多专属业务,需要什长们懂文化——起码计算、写字要会。

如果军官是文盲,就无法支撑几十万的兵团做出精巧的侧击、接触、队列变换等等。

吹牛?

好好想想组织你们亲戚到某地旅游,你在微信群发布通知试试,这还用了现代通信技术,看能不能让他们几时几分按时到达、统一意见?

要把一群人捏合成指挥高效、号令如山、精确动作的团体,小兵不懂文化无伤大雅,基层指挥员素质差点那就是毁灭。

19世纪的日不落帝国,英军在全球所向披靡,士兵的素质其实不行,然而从连、排长开始基本保持贵族出身,撑起了军队的骨干。

可就算基层指挥官能力出众,英军也没侧重搞精巧的战术动作和阵型,毕竟士兵的坑很难去填,所以把重点放到了火力提升方面。

综上所述,各位应该能看出来了。

把亚历山大那5万军队放到长平之战,需要多高的战术素养来填呢?

况且,马其顿军队究竟又有多了不得的战术水平呢?

精巧的战术、谋略,都需建立在高效的动员水平、坚强的底层堡垒、强大的执行能力、高素质的单兵能力这些看似平平无奇的基础工作中。

再做个简单的对比吧:

A:马其顿帝国巅峰期,列国变法基本完成,秦国基本具备了傲视群雄的实力。

B:秦国往西是1个叫作戎的草原民族。

C:马其顿的确控制了印度,是不是很厉害啊?然而过了1个世纪,这个戎演变成被中国吊打的匈奴,匈奴又吊打更西边的月氏,月氏在溃败路上捎带着征服了印度,史称贵霜王朝。

真来了,司马错会揪着亚历山大的耳朵咆哮:区区五万首级,尔等主力何在?

0 阅读:20

一介渝城小吏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