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信息差”这个词很火。简单理解就是:你有的信息,别人没有。那么,育儿路上的信息差都有哪些呢?作为一个家有俩娃,踩坑无数的资深教育育儿博主,忍痛分享一下。
3岁之内的大坑是“科学育儿”焦虑。“科学育儿派”及其容易与“传统育儿派”产生各种花式矛盾。
曾几何时,自己以科学育儿者自居,优越感爆棚,自觉不自觉的和一切传统势力作斗争;看见喂奶粉的娃,穿开档裤的娃,六个月内喂了水的娃,一岁内就吃了盐的娃,二岁之内喝了蜂蜜水的娃……对其的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其家长的鄙视油然而生,仿佛人家孩子不是亲生的。
一般越是完美主义、有责任心的新妈妈,症状越明显。是你本人吗?
然而回头看,会发现要不要喂奶粉、要不要把尿、六个月内能不能喝水。。。因为这些问题起纷争,上纲上线简直是蠢,最大的不值,是家庭不和睦导致的内耗。
肺腑良言:3岁以内的娃,谁带,就相信谁,谁带,就按谁的方法来。
传统不传统,科学不科学的,娃都能健康长大。你婆婆再不科学,她带大的你老公,不也活蹦乱跳的吗?相信我,没有什么比一个和睦的家庭环境,更有助于娃的成长的了。
幼儿园直至小学阶段的坑是“兴趣班”焦虑。感觉报兴趣有点儿像拍婚纱照,过来人说,那玩艺儿没用,但新人高低得把钱给人送去。。。
钢琴、画画、游泳、体育,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坑。在这里给打算报兴趣班家长的一个忠言,兴趣班,一定要主打一个量力而为。
“兴趣班”焦虑的根源往往在如下几点:一是怕错过了孩子的天赋;二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三是觉得自己如果给不了孩子最好的,就会亏欠孩子。
记住,兴趣班并不是刚需,越是你看不懂的那些什么编程课,什么乐高课,越不是刚需。实在不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要为焦虑感埋单,太贵!
小学阶段最大的坑是“鸡娃”焦虑。要不要提前学?要不要额外学?要不要拔高?要不要报班?这里面的信息差可太大了。特别关注这些抓这些的,被称为“鸡娃派”;完全不care的,被称为“躺平派”。两个阵营相互嗤之以鼻。
其实在一个阵营里呆着,坚定地diss另一个阵营,这种情况还好,主打一个从心。怕的就是心在曹营心在汉,鸡又鸡不动,躺又躺不平,这种情况下,焦虑就产生了。
实际上,“鸡娃”和“躺平”,只是一个问题的两极,在这之间有非常宽广的区域,只有“度”的把握,没有非左即右的选择,也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所以这个问题非常非常好解决,如果打算躺,你就心无旁骛地躺,鸡娃阵营你看都不要看一眼,也不要各种diss,那是人家的选择。如果选择鸡娃,那么踏踏实实找个路线,把握好了度,找准了位置,就不会有焦虑和彷徨之感。
当然了,如果有个搭子,有个愿意研究和分享鸡娃路线的大冤种做带路党,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比如,我,你就可以关注一下。
对了,to 鸡 or not to 鸡,那天,我们还碰撞出了个更加清奇的新思路——鸡自己,让娃啃老。
你还别说,鸡自己,至少可控,说不定从此焦虑不再登门。
目前我在鸡娃焦虑大坑中稳坐,程度尚可控。未到初中,所以时间线上的更新到此为止。
所以说来说去,没有什么鸡毛蒜皮的事真的会影响孩子一生;只要你三观正,没有恶习,什么样的养育方法都能培养出健康的孩子。信息差,只不过是能让人少走一点弯路而已。
跳出一切的条条框框,放松,感恩,原谅,顺其自然,如此而已。所以有人说,育儿,说到底是育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