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特斯拉就宣布要成为“21世纪最具吸引力的汽车公司,同时加速世界向电动车的过渡”,当时这句话一出,很多行业老大哥对这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充满了不屑,毕竟特斯拉从2003年成立到2011年,这八年时间就只生产了1650辆电动车,此外,它的热门车型 Model S 还未上市。
然而,谁曾想,时至今日特斯拉已经真的成为了那个一跺脚,整个汽车圈都得颤三颤的全球汽车巨头,不仅加速了世界向电动车的过度,更引领着很多智能汽车技术的进步,仿佛成了整个智能汽车产业的先行者。
这样导致很多人甚至猜想,特斯拉的缔造者埃隆·马斯克是不是外星人,甚至马斯克本人也调侃说:“我一直告诉人们我是外星人,但没人相信我”。
小米SU7的卖点,却被开创者特斯拉弃之如敝履
自从2020年,特斯拉Model Y采用一体化压铸生产后车身地板总成后,全球汽车产业仿佛又有了新的进步方向,各大车企更是一窝蜂的钻进了这股浪潮之中,如蔚来、小鹏、极氪等造车新势力也纷纷布局车身一体化压铸工艺,试图在这场由特斯拉引领的“汽车制造工艺革命”中分得一杯羹。
那么究竟什么是一体化压铸?
在汽车制造业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为四大核心技术(即四大工艺),主机厂就是通过这四大工艺实现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车的制造过程。
所谓“一体化压铸”,是指采用特大吨位压铸机,将多个单独、分散的零部件高度集成,压铸一次成型为几个大型铝铸件,从而替代多个零部件先冲压再焊接或铆接组合的方式。
一体化压铸技术所带来的优势,不仅可以让车身轻量化,节省成本,提高效率,缩短供应链,整车制造和运输时间都将缩短。同时,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还可以降低生产、土地、人工等成本。
基于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应用,特斯拉Model Y的后底板减重30%,成本削减更是高达40%。
此外,马斯克还表示,他们在德州和柏林的超级工厂每单位产能的车身焊接机器人数量减少了70%,而一体式压铸机的占地面积仅有100平方米。因此如果将现有生产工序尽可能地替换为一体式压铸,工厂面积能够缩减30%。
更神奇的是,虽然工厂面积减小了,产能却提升了数十倍。原本制造特斯拉Model Y的后车身需要1~2个工时,采用一体化压铸技术之后,这个时间可以被缩短至45秒。如果汽车的产销量够大的话,这其实是一个不亚于“福特T型车”的伟大发明。
而真正让整个行业趋之若鹜的是,特斯拉声称利用此技术,新车研发周期可从行业普遍的三年以上骤减至18至24个月。
这也使得整个行业开始了一体化压铸技术的“军备竞赛”,雷军在小米汽车发布会上特别强调,特斯拉最新落成一体化压铸工厂是9000吨,而小米自主设计的一体化压铸工艺系统(9100吨)已经超越特斯拉。48小时后,小鹏发布会上宣布小鹏X9采用12000吨一体压铸,且传闻小鹏正在安装16000吨级压铸单元。另外,哪吒汽车官宣,联手力劲集团共同研发20000吨一体式压铸机。
仿佛,一个车企如果没有在一体化压铸技术上占据优势,那它就直接落后整个行业一般。
而然,谁都没有想到,就在所有车企一体化压铸技术上打的不可开交之际,特斯拉却放弃了这一技术。
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开创者居然成了放弃者
那么首先就得说,一体化压铸技术所用的设备压铸机,要知道从6000吨到9000吨,再到令人咋舌的16000吨乃至20000吨以上,每一步都是成本与技术的双重考验。尤其是,随着压铸机规模的跃升,新建产线与厂房等成本更是一个无底洞。
根据特斯拉的原先的描述,一体化压铸技术能降低30%的车身重量和40%的成本,但实际数据显示,两代一体式压铸件的重量分别减少了54公斤和65公斤,与传统钢制方案相比,减重效果并不显著,甚至还不如某些铝合金冲压方案。
所以,对于大多数车企来说,用一体化压铸技术来节约成本,不过是饮鸩止渴罢了。
特斯拉战略大调整,全力押宝自动驾驶出租车
就在放弃一体压铸技术不久后,近日据国内多家媒体援引路透社报道,特斯拉公司的战略在其日前发布的《2023年影响力报告》中发生重大变化——不再提及到2030年时每年交付2000万辆汽车的目标。这再次表明该公司正在调整其汽车业务目标,将重点转向自动驾驶出租车。
此外,马斯克在巴黎举行的“Viva Technology”年度会议上通过视频表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和人形机器人Optimus将对特斯拉“意义非凡”,他还透露,特斯拉计划在8月8日举办Robotaxi发布会。
目前,特斯拉已重新启动自动驾驶和AI相关职位的招聘,甚至已经公布计划在2024年发布首个Robotaxi产品。此外,公司CEO马斯克的AI研究机构也获得了60亿美元的B轮融资,说明了特斯拉对于AI研究的大力支持。
特斯拉上海工厂减产20%,Model Y需求下滑
特斯拉今年以来,可谓是各种调整不断,从刚开始的裁员,到现在的战略方向调整,导致其股价仿佛坐了过山车一般起伏不定,近期据相关媒体了解到,自3月以为,特斯拉上海工厂Model Y的产量已经削减了20%以上,从这一调整就能看出市场对Model Y的需求急剧下滑。
尽管特斯拉方面尚未对产量削减的消息作出回应,但在其发布的《2023年影响力报告》中删除了“到2030年每年交付2000万辆汽车”的目标,这两个事件可谓是首尾呼应。
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特斯拉Model Y是中国最畅销的新能源车型,共销售646,845辆,比亚迪宋以640,565辆位居第二。特斯拉2023年在中国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为7.8%,但在2024年前4个月下滑至6.8%,而比亚迪以34.3%的市场份额高居榜首。
特斯拉为了应对来势汹汹的中国新能源车企,上个月已经将其中国售价降至202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并推出了限时0首付方案,首付0元起,日供低至145元起。
那么特斯拉进行战略大调整究竟是被逼无奈,还是又一次成为行业先行者,如他当年加速电动汽车的发展进程一样,加速智能汽车的发展进程。
参考来源:
01《特斯拉令人惊讶的新能源车主导地位之路》-Economist搬运工(经济学人搬运工);
02《雷军卖力宣传的一体化压铸,被开创者特斯拉抛弃了?》新浪财经(BT财经V);
03《特斯拉重大战略调整》-芯语(WitDisplay);
04《特斯拉面临转型:产量调整与重心转向AI与自动驾驶的双重挑战》-百家号(金融界);